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记者 唐碧)5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对外通报称,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捷量”)长期假冒保险公司名义,承诺高额收益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购买非法理财产品,涉案资金超过3亿元。
办公地4月初被查封
据警方介绍,上海捷量成立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至今,该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上海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随后指使业务员冒充上述保险公司客服,采取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联系上述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再购买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收益。截至案发,捷量公司共吸收8 000余名投资者总计3亿余元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上海捷量负责人徐某、成某等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对信息泄露源头实施打击。
“昨天看到电视新闻才确认自己踩雷了!”投资者徐婕依(化名)5月16日对记者称,当4月份投资收益迟迟未到账、打电话也联系不上捷量时,她就隐约觉得要出事。“今天上午我给警方打过电话,并把报案材料快递出去了。现在只能等待警方的进一步消息,能不能要回钱、能要回多少,都没有确切的说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上海捷量的网站仍能打开,但公司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3000号长城大厦2606室的办公地点早已人去楼空。“上海捷量在4月初就被查封了,之前还有蛮多投资者过来,现在已经不多了,只是陆陆续续会有几个人过来问。”该大厦物业工作人员递了一张上海捷量相关的报案说明给记者,“你按照上面要求提供的资料准备好,然后去报案吧。”
与徐婕依对自己的具体投资金额讳莫如深不同,记者在上海捷量办公室楼下碰到的上海大叔陈斯(音)对自己被骗的经历侃侃而谈。他坦言,“相比于我在善林金融投资损失的几十万元,在捷量投的5万元不算什么。以后有钱就乖乖存银行,什么财富管理、P2P理财,都不会再参与了”。
老年人是主要诱骗对象
上海公安经侦总队一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林琛告诉记者,上海捷量的8 000多名受骗者中超八成受害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捷量主要的操作手法就是冒充保險公司客服,利用部分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差、容易受外界蛊惑的特点,以高收益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购买其理财产品。
“其实,像我这种年纪的老人并不受保险公司欢迎,基本没什么产品可投。所以,2015年底,我本来是拿5万元给小孙女投保的。后来捷量的业务员打电话约我见面,说投保险没意思,短期内看不到投资回报的钱,而且收益率很低。捷量可以每年固定给到我10%的收益,而保险公司给到的收益还不到5%。所以,在保险合同的犹豫期内我就退保了。”已近60岁的陈斯向记者说,
在捷量投资后,陈斯每个月能收到428元的利息,截至案发差不多已有两年的时间。“虽然钱不多,但这种每个月都能收到投资回报的感觉挺不错的。而我投保险的话则要在好几年后甚至十几、二十年后才能拿到钱,往往令人不安。”陈斯对记者说。
此外,上海捷量往往向投资者宣称,其与多家保险公司有合作关系,以进一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我当时问过捷量的那位业务员怎么知道我买了保险的,他说他们跟保险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自然能知道。”陈斯称。
但这些老人们并不知道,上海捷量2017年初就曾因虚假宣传而被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送上被告席,且被判败诉,赔偿原告新华人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3万元。尽管捷量发起了上诉,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7年4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办公地4月初被查封
据警方介绍,上海捷量成立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至今,该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上海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随后指使业务员冒充上述保险公司客服,采取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联系上述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再购买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收益。截至案发,捷量公司共吸收8 000余名投资者总计3亿余元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上海捷量负责人徐某、成某等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对信息泄露源头实施打击。
“昨天看到电视新闻才确认自己踩雷了!”投资者徐婕依(化名)5月16日对记者称,当4月份投资收益迟迟未到账、打电话也联系不上捷量时,她就隐约觉得要出事。“今天上午我给警方打过电话,并把报案材料快递出去了。现在只能等待警方的进一步消息,能不能要回钱、能要回多少,都没有确切的说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上海捷量的网站仍能打开,但公司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山北路3000号长城大厦2606室的办公地点早已人去楼空。“上海捷量在4月初就被查封了,之前还有蛮多投资者过来,现在已经不多了,只是陆陆续续会有几个人过来问。”该大厦物业工作人员递了一张上海捷量相关的报案说明给记者,“你按照上面要求提供的资料准备好,然后去报案吧。”
与徐婕依对自己的具体投资金额讳莫如深不同,记者在上海捷量办公室楼下碰到的上海大叔陈斯(音)对自己被骗的经历侃侃而谈。他坦言,“相比于我在善林金融投资损失的几十万元,在捷量投的5万元不算什么。以后有钱就乖乖存银行,什么财富管理、P2P理财,都不会再参与了”。
老年人是主要诱骗对象
上海公安经侦总队一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林琛告诉记者,上海捷量的8 000多名受骗者中超八成受害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捷量主要的操作手法就是冒充保險公司客服,利用部分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差、容易受外界蛊惑的特点,以高收益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购买其理财产品。
“其实,像我这种年纪的老人并不受保险公司欢迎,基本没什么产品可投。所以,2015年底,我本来是拿5万元给小孙女投保的。后来捷量的业务员打电话约我见面,说投保险没意思,短期内看不到投资回报的钱,而且收益率很低。捷量可以每年固定给到我10%的收益,而保险公司给到的收益还不到5%。所以,在保险合同的犹豫期内我就退保了。”已近60岁的陈斯向记者说,
在捷量投资后,陈斯每个月能收到428元的利息,截至案发差不多已有两年的时间。“虽然钱不多,但这种每个月都能收到投资回报的感觉挺不错的。而我投保险的话则要在好几年后甚至十几、二十年后才能拿到钱,往往令人不安。”陈斯对记者说。
此外,上海捷量往往向投资者宣称,其与多家保险公司有合作关系,以进一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我当时问过捷量的那位业务员怎么知道我买了保险的,他说他们跟保险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自然能知道。”陈斯称。
但这些老人们并不知道,上海捷量2017年初就曾因虚假宣传而被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送上被告席,且被判败诉,赔偿原告新华人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3万元。尽管捷量发起了上诉,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7年4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