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口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体验:人“琴”合一的基石
  音乐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教师重视的不该只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口琴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口琴的魅力所在,体会口琴所传达的情感,从而领悟音乐的内涵,使学生在对音乐的体验和探寻中,实现对口琴这一课堂乐器的喜爱。
  一次执教公开课《牧场上的家》,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在导入环节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学生带入美国牛仔的草原世界。反复翻看教材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口琴教学,顿时灵光一闪,还有什么比西部牛仔和口琴更好的搭配画面吗?于是在课堂上,我用口琴复音奏法吹响了《鲁朗牧场的乡村蓝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音乐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的回答,她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草原,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而我就是那个最快乐的牧童,整个草原都是属于我的……”这个回答让我着实惊喜,后面的教学顺理成章。
  一次小小的口琴乐曲欣赏体验,为学生喜爱口琴,学习口琴奠定了基石,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口琴的兴趣。
  二、 探究:人“琴”合一的桥梁
  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口琴,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一把小小的口琴,七个音、24个孔,看起来简单,让学生熟练掌握、吹奏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三年级下册的口琴教学中,在学生原掌握的do、re、mi、fa、sol五个音吹奏的基础上,又新加入了la、ti、do’三个音。和原来不一样的是,这三个音不再是按原有的级进顺序行进,发生了变化,变成了La、Do’、Ti。我喜欢让学生自己顺着sol下去吹一吹,让学生仔细听一听、辨一辨,能听出接下来三个音分别是哪三个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敏;我也喜欢布置作业,让学生三三两两组成一个小团队,请他们聚在一起,利用口琴说明书,找找口琴上la、ti、do’三个音的位置和以前学的五个音有什么变化,赛一赛哪个小团体更厉害;我还喜欢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知识点后,时不时犯点小错误,让学生来给我“找找茬”,帮助我这个“弱者”……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就掌握了la、ti、do’这三个音的位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口琴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口琴学习更有了动力。
  三、 模仿:人“情”合一的起点
  小学的口琴教学一般采用24孔的C调口琴,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音的位置难以掌控。音乐课上,在学生自主练习口琴的时间,我看着部分学生“屡教不改”,低头看口琴吹音的样子,万般无奈地喊停,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鸡啄米,请大家欣赏!”在学生的疑惑与不解中,我拿起口琴模仿着学生看一个音,吹一个音的演奏方法,他们哄堂大笑。自此,学生“小鸡啄米”的现象大大减少,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能相互提醒,及时纠正,这为学生以后更好地用口琴表现乐曲情感打好了基础。
  四、 合作:人“情”合一的乐章
  合作,在音乐口琴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审美情趣、活动参与和活动积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大有益处。在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在口琴的学习实践与表现过程中,学会充分交流、密切合作。
  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上的口琴曲《亲爱的回声》为例,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音在口琴上的位置已经熟练掌握,所以这首乐曲的学习吹奏难点不在节奏,不在口琴上音的位置,而是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于是,我把课堂变成了PK的舞台,让学生按照小组围坐在一起,让他们通力合作,想想如何更好地表现整首乐曲并进行上台展示。老师和同学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评出最具魅力口琴吹奏小组。有的小组在上台吹奏时加入二声部,他们说这样吹出来乐曲更饱满、更生动。有一个小组的6个同学,在上台的时候分别根据自己的特长担当了乐曲的演唱者、表演者以及口琴吹奏者,这样全方位的组合、声情并茂的表演,让整个教室掌声雷动。
  主体参与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口琴课上学生的合作必须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提升学生口琴表现效果。
  口琴进课堂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口琴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體验、探究、模仿、合作等多种形式下,实现口琴教学的人“琴”合一、人“情”合一!
  (作者单位: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不少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可将相关的节目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讲到家乡的特产肉松的制作工艺时,我播放了一段《舌尖上的中国》,为学生讲述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美食和小吃。孩子们热情高涨,整堂课学习氛围浓烈,学生在热情
期刊
要想培养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加强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鲜艳灵动的色彩、婀娜的姿态、悠扬动听的音响以及神秘莫测的魔术,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在透明的鱼缸里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小金鱼,在金鱼缸里再加入形态各异的鹅卵石和铜钱草,让学生们亲眼看到“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用“猜猜我是谁”这样的动物谜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海底世界有美丽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可让学生亲历以下反思过程:  首先,教师通过与本节教学板书内容的结合,提出相关问题,如:“为什么物体在形态不同、大小不同的情况下,均可统一用1/4进行表示?”此时,学生可对之前操作过程进行反思,探寻其中关键点:主体为4份,选择其中1份进行表示,即可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理解——平均分成4份,以1/4表示1份。其次,围绕1/4展开
期刊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园本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2019年9月,我来到陕西省蒲城县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三幼”)支教,发现教师们的资源意识淡薄,教学还停留在利用参考书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状态,教师还不能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给予支持而生发课程。为了让三幼的课程敏锐地呼应到幼儿千差万别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要,让课程回归幼
期刊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纽带和载体,是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句容市经过十多年建站办站的实践,建立和完善“校站结合”机制,形成镇级有总站、村(社区)有中心辅导站、重点自然村有辅导点的三级组织网络。辅导站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学业和心理辅导、才艺和兴趣技能培训等,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
期刊
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注重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管理的时候不应当一味地要求所有学生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或是强迫学生发展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教师要做的就是合理地鼓励学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例如,针对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差的
期刊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准备下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就会结束课本知识的讲解,并且让学生看一下课本上这节课讲解的内容,随后便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这样的做法,使得数学阅读变得形式化,无法充分发挥数学阅读的真正效果,不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少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方法,并且在部分数学教师看来,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工
期刊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 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幼儿主动言语  我在班里设置了“小小气象台”,使气象符号与文字并存,出现了符号,也出现了风、雨、雪、晴、阴等相应的汉字。还有“字宝宝乐园”活动区,引导幼儿与字宝宝交朋友。在乐园中还有许多图书以及汉字游戏的学具、玩具等,孩子们自由选择,在玩中得到了学习和发展。我还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说说菜名、饭菜的颜色、味道等,能力
期刊
初中物理中“分子动能”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分子动能这一概念呢?笔者结合一节公开课的思考和探究,谈谈如何巧妙移植高中阶段的布朗运动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动能这一概念。  难点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动能这一概念的学习侧重于知道,对物体具有动能时具有什么本质特征缺乏深度理解。我们可以先通过两个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具有动能的物体,对其外显具有的特征或能力进行概括。提问:飞行的足球具有动
期刊
农村集镇自然景观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活动教育环境。教师可依据幼儿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就地取材,开发创设具有乡村自然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促使幼儿在山地坡道等新颖有趣的自然环境中,积极参与探索,提高身体素质,有效实现体、智、德、美、劳的协调发展。  一、 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幼儿潜能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田间创作,自制环保、有趣、牢固、耐用、实用的体育器械,使他们在多样化、新颖化的户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