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堂设问的“四个转变”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l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教者善问,善问者必有先进教学理念、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对教材的深刻领悟,对学生知识水平、思维状态的准确把握,并能娴熟驾驭教材教法。
  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容和新的培养目标,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现新课程目标,是许多政治教师所探索的问题,而运用课堂设问是其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必须改变政治课课堂设问方式,实现“四个转变”。
  
  一、设问要从重结论设问向重过程设问转变
  
  传统政治课教学,提问是嵌入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等教学过程之中的。从教学目标看。只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知识向能力转化,从学生角度看。只注重知识掌握,忽视知识内在联系。表现在课堂设问上,重结论设问,轻过程设问,不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教条条、抄条条、背条条”是其典型表现。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过程性设问是针对知识生成过程进行设问,和结论性设问相比,它不再是简单提问课本上已写好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认知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在什么样背景下得出、为什么会得出。因此和传统设问相比较,过程性设问带有明显方法论意义和探究式思维,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我在讲“影响价格因素”的时候,不是首先提问学生影响价格有哪些要素,而是出示几个事例,和学生一同探究。
  材料一:南方某地,近来阴雨连绵,蔬菜价格接连飚升;柑橘遭遇雹灾减产,价格高于往年。
  材料二:冬季羽绒衣能卖出好价钱,夏天却无人问津,不得不降价出售;同一种水果刚上市时价格比大量上市后的价格要高出许多。
  材料三:皮衣在东北卖得火爆,而在海南省却少有人买;海产品在沿海比较便宜,在内地比较贵。
  材料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油价上涨。
  问题: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每个材料进行归纳,找出知识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引起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从这些事例提出到得出结论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亲身体验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提高了政治课教学有效性。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
  
  二、设问要从重问题设问向重情境设问转变
  
  传统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提问重视“问题”忽视“情境”,政治教师虽绞尽脑汁从多角度、多层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但由于忽视了认知规律,违背学生学习心理,往往事倍功半。情境设问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提前预备好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情境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深入实践,却在短期内接触、处理到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问题情境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比如,在讲“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课时,我没有简单地重复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机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而是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一段时期来,苹果价格变化对果农生产的影响,从原来“致富果”变成后来的“伤心果”;第二个是前些年部分商家为牟利非法引进、销售原产于南美洲的“食人鱼”,给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害,有关部门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加以清剿。依托这两个情境结合市场经济局限性进行设问,使学科知识的呈现与问题设计融为一体,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提高分析、探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能使学生思维活动由静态转化成动态,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三、设问要从教师单向设问向教师设问、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等双向、多向设问转变
  
  教学活动是多边的互动过程,教师、学生任何一方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就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传统课堂提问,教师在提问前,预先有了一个唯一确定的答案,然后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学生把教师预定的答案说出来,就算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提问形式单一,学生思维活动封闭,思维没有收缩空间,且学生回答需符合教师框定的标准,只强调教师通过提问完成狭义教学任务,不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和能力发展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体现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敞开思维,激发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学多边互动”。要进行教学多边互动,就是要改变传统提问模式,变教师提问为教师设问、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等双向、多向设问。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在确定主题后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异议争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通过对问题讨论,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疑惑,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分析,学会交流,学会合作。问题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拓展,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设问要从重知识立意向重能力立意转变
  
  如果设问考查的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叫做知识立意;如重点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叫做能力立意。传统课堂提问,是为知识搬运服务,教师对问题设计是以把书面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为目标,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更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力设问改变了传统设问中这一弊端,它把情境的设置、知识的运用作为载体,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把课本相关知识渗透在材料中,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阅读,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它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如“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内容,我没有直接解释什么是消费观,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而是以情境设置、知识运用作为载体进行设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一方面,有的人花10万元的天价买一盒“月饼”,有的人乱吃野生动物;有的人宁肯一掷千金,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订购一份报纸;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也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发展。则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2)当前,中学校园里出现了部分学生“消费向名牌看齐”倾向,请你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本题立意是联系目前出现的一些错误的消费观这一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消费观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借助这些设问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消费观的核心概念,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堂设问必须实现这“四个转变”,只有实现这四个转变,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目标,而这四个转变说到底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的育人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网站建设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体现,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的。因此,高校学报网站建设应当以实用性为原则,尽量不要采用华而不实的技术。网站的实用性功能应该主要体现在线服务功能、教育与培训功能、“交互式”交流功能和资讯服务功能等几个方面,突出其实用性、简洁性的特点。  关键词:高校学报;网站建设;实用性;在线服务;教育与培训    对于
期刊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层次内涵的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的精神文化。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先进文化是走在时代前列、引导并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化。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种力量能像文化那样,对社会产生持续而广泛、深刻的影响。
期刊
一、媒介传播离不开语言符号    人类的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而信息要想从传播者流动至受众处,必须借助指代信息的中介,即符号。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便是语言,它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最主要的工具。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因而,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如同其他符号一样,都具有指代性。对语言来说,词语与其所包含的意义、指说对象之间并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起的作用,得出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特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从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凸显形式个性、转变服务理念等四个方面使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的途径,以达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
期刊
摘要:在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类期刊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办出新特色,因此,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教育类期刊编辑要树立及培养的创新意识,并将其贯穿应用于整个编辑工作中,以此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和期刊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类期刊;创新意识;编辑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近年来,在颇有成效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各式各样的教育类期刊不断兴起,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
期刊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其基础层面是物质文化,中间层面是制度文化,核心层面是精神文化,应立足于学校实际,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分别与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对应,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和谐校园真正成为和谐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    一、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
期刊
摘要:期刊作为一种大众的传媒形态,经过了300多年,进入了电子期刊发展阶段。以读者为本,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出个性化的期刊。读者按需付费,定制自己个性化期刊;编辑部则通过读者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期刊的内容与风格,使自己的期刊不断成为期刊中的精品。    期刊的历史    期刊作为一种大众的传媒形态,出现于书籍之后,形态较完整的期刊始见于17世纪的欧洲,迄今有300多年。从18世纪开始,特别是
期刊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当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不乏哑巴英语现象的存在,其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最重要而且是最普遍的原因是:学生“羞”于开口。现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从小学就开始普及英语教育。就算从中学才开始学习英语,那么算到高中毕业也有6年的时间,可是很大一部分大学新生在入学第一堂课上用英语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都有困难,这又是为什么呢?归结说来,这些表达有困难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害怕出
期刊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会计诚信的保证和约束;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讲道德,不虚伪,不做假。然而,从国外的安然、世通事件,到国内的郑百文、银广厦事件等一系列会计舞弊案的发生,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引发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危机。产生此类职业道德泯灭、职业诚信缺失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会计诚信危机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探讨。    会计职业道
期刊
摘要:当前党报党刊普遍处于发行难、发展难的尴尬境地,亟待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这就应当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尽快实现战略转型,即提高宣传的艺术性,从急功近利战术向潜移默化战略转型;拓宽功能的多样性,从宣传教育机构向信息集散平台转型;增强传播的平民性,从党政机关喉舌向造福民众公器转型。  关键词:宣传艺术性;多样性;平民性    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