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Amanda辞掉高薪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跑去澳洲旅行一年,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开一家漂亮的书店,旅行归来后听说香港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新开张了一家书吧,她心想自己没钱开书店,还不能去书店上班吗?于是这一呆,就是伴随着香港库布里克一路走来的九年时光。
第九年,原本那家小作坊式的店铺已经拓展成拥有多家分店的连锁书店,库布里克北京店也于去年12月开张,一如香港库布里克一贯的作风,没有铺张的开业典礼,豪华的宣传,它悄悄藏在北京东三环桥下的当代moma社区中,瞒过了许许多多自认为对这个城市无比了解的“知道青年”。
论图书品质,初出茅庐的北京店自然比不上始祖香港油麻地的库布里克,但若论设计,库布里克北京店的设计,刚刚获得了本年度的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IIDA)颁发的Will Ching Design Competition。设计师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罗灵杰与龙慧祺。库布里克北京店的设计没有丝毫多余的华丽和时尚,如同在一块随意调色的画板上,以并不绚丽的色彩装点出最美妙的新意,这种创意犹如天设,无法不叫人惊喜。
北京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的门店设计一点商业场所的感觉也没有,幼嫩的绿色做成的书架、吧台,头顶上的射灯看似毫无章法地胡乱交错,如同春草迎风跳动欢悦着。穿过社区广场,对面就是库布里克书店,店内设计和影院是同一套嫩绿,只是因为书店停留的人更多,氛围更足,因此也就更加契合这种色彩和设计。
一整面的CD墙,书架上有形形色色精挑细选的图书,书架其中一格放着库布里克自己出版的图书,有画册、文集,墙上还有他们刚刚结束的一场画展,一位香港本土漫画家的作品。像这个品牌一样,毫无章法地就成功了。
穿过书店这一端,另外一边是咖啡吧,茶色的木桌看似无意地散落着,却又处处让你赏心悦目,每一张椅子则让你总能想象任意一个人坐在那里,都可以成为一张漂亮的杂志照片。
这是一家绝对不能说是传统的书店,在大陆书店才刚刚开始接受图书和咖啡的结合时,库布里克就在理念上遥遥领先,索性将影院+图书+咖啡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让“知道青年”们无处不体贴的文化品牌。
无论是和北京店店长小飞,还是库布里克总负责人Amanda聊天,总觉得异常愉快,恰恰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做最专业的书店,所以成了最愉快的书店,这也是我和书店业打交道多年以来,第一次在谈话中,谁也没有愁眉苦脸地提起糟糕的营业额,日渐高升的房租,严峻的局势。事实上,库布里克书店并不是老板江志强最重要的事业板块,也或许,书店业时下的情景,唯有那些并不把此事当做全部事业的人才能够做得像书店鼎盛时期一般,成为轻松而愉快的理想胜地。
对话
书香:库布里克的总店是在香港,请介绍一下当初创办时的情形?
Kubrick:十五年前,老板江志强在油麻地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影院,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提供另外一个可以看不同电影的地方,而影院当中设有许多配套设施,包括一家外租出去的书店。九年前,影院里的书店搬走了,老板觉得书店和影院开在一起会有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汇作用,于是,库布里克自营的第一家书店就开业了。因此,不能单独说库布里克的书店,因为书店和影院是共生的关系。而一个喜欢电影或者从事文化事业的人,他应该是博览群书的。
书香:库布里克北京店的定位是什么?
Kubrick:北京库布里克和香港一样,是和电影院(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开在一起的,地理位置也很类似,都是处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我们北京的影院叫“电影艺术中心”而不叫“电影院”,因为一般的电影院就是要大众口味,但小众电影,也是有一定观众的。
书香:那么现在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只放小众艺术电影吗?
Kubrick:也不能全部是,“百老汇”已经十五年了,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买了很多小众电影,但这些片子都很贵。所以现在我们也会选一些主流的电影,但也要经过挑选,不是所有主流电影都能够进入百老汇的。
书香:香港库布里克和北京库布里克的采购风格有什么不同吗?
Kubrick:我觉得方向上是一样的,很多人因为我们的电影院,就以为我们只有电影书,但我觉得一个喜欢电影的人一定是喜欢文化的,所以我们会经过挑选,用我们的眼光选择一些文化类的书。我们的slogan(口号)是:reading what we read。
我们目前主要的分类就是电影、文化研究、心理学、诗词,其实各种书店都能找出这些书,我们只是从这些类型中挑选比较好的一部分,我们不光是小众书店,我们还是小书店。香港的很多二楼书店,书比我们多很多,我们书店刚开张的时候,每年要增加一个书架,现在实在放不下了,所以是一定要有所选择的。
书香:目前库布里克的模式是十五年前就规划好的吗?
Kubrick:老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想有这样的搭配,他觉得一个小众电影院是一定该有一间书店和咖啡馆的,当然,书店和影院一直是分开管理的。其实书店在十五年前影院开张的时候就有了,只是那时候不是我们老板自己的产业,是香港电影评论人舒琪开的,后来书店租期到期他没再和我们老板续租下去,老板就自己拿过来开了,然后咖啡的话,也是一直在书店里都有配套的。
书香:这种书店、咖啡和影院的模式,除了库布里克以外,还有别的先例吗?
Kubrick:我曾经在法国看到过类似的形式,但他们的书不是太多。
书香:库布里克目前盈利状况?
Kubrick:因为老板自己也投资拍电影,所以应该说会比较关注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吧。投资书店不是为了赚钱,当然一直是赔本了。而书店的赢利,是书比咖啡多一倍,我觉得这说明客人来这里是因为我们有书,不是因为我们有咖啡。
书香:库布里克做什么样的活动呢?
Kubrick:我们不具体主办活动,都是别人来找我们,我们就是提供一个场地。因为和我们合作的都是一些小团体,你需要一个地方有文化性,你就得给对方多一点自由度,如果不够自由的话,别人怎么还能来做很多活动呢。
书香:北京的库布里克似乎一直没有做很多的宣传?
Kubrick:我们基本上是不做宣传的,包括香港的库布里克也是这样,开店这么多年,我们通常不主动,因为主动就没有选择了,不过我对(北京)库布里克是很有信心的。
书香:香港方面对北京店的期望是怎样的?
Kubrick:可以带一些不同的东西来北京,又可以从北京带一些东西到香港,是一种交流。虽然目前双方的销售是不可比的。我觉得其实不是销售的问题,就是手续费太多太杂。不过我觉得大陆的读书氛围还是蛮好的。
书香:听说你们的杭州店就要开了?
Kubrick:对啊,不过我觉得杭州店是我最没有信心的店了,不是赚不赚钱的原因,我个人不太喜欢商场的,我觉得人到商场消费的心态和你到一个书店是完全不同的,商场实在不是文化主打的地方,而且pageone书店就在我们楼上。
书香:库布里克也有自己的出版,目前大家都说电子书是未来趋势,你对电子书市场怎么看?
Kubrick:我觉得电子书最有用的是旅行书或者工具书,但我觉得大部分人看小说、文学什么的,还是喜欢拿着纸质书。库布里克在香港也做出版,也出文学、小说、图文书,我也考虑过做电子书,因为文学小说类在香港是没有大卖的,最多也就是1000本的销量,但要读一些其他类型的图书的话,还是应该做电子书吧。但是我觉得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电子书,有的人还是会选择纸质书吧。
第九年,原本那家小作坊式的店铺已经拓展成拥有多家分店的连锁书店,库布里克北京店也于去年12月开张,一如香港库布里克一贯的作风,没有铺张的开业典礼,豪华的宣传,它悄悄藏在北京东三环桥下的当代moma社区中,瞒过了许许多多自认为对这个城市无比了解的“知道青年”。
论图书品质,初出茅庐的北京店自然比不上始祖香港油麻地的库布里克,但若论设计,库布里克北京店的设计,刚刚获得了本年度的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IIDA)颁发的Will Ching Design Competition。设计师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罗灵杰与龙慧祺。库布里克北京店的设计没有丝毫多余的华丽和时尚,如同在一块随意调色的画板上,以并不绚丽的色彩装点出最美妙的新意,这种创意犹如天设,无法不叫人惊喜。
北京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的门店设计一点商业场所的感觉也没有,幼嫩的绿色做成的书架、吧台,头顶上的射灯看似毫无章法地胡乱交错,如同春草迎风跳动欢悦着。穿过社区广场,对面就是库布里克书店,店内设计和影院是同一套嫩绿,只是因为书店停留的人更多,氛围更足,因此也就更加契合这种色彩和设计。
一整面的CD墙,书架上有形形色色精挑细选的图书,书架其中一格放着库布里克自己出版的图书,有画册、文集,墙上还有他们刚刚结束的一场画展,一位香港本土漫画家的作品。像这个品牌一样,毫无章法地就成功了。
穿过书店这一端,另外一边是咖啡吧,茶色的木桌看似无意地散落着,却又处处让你赏心悦目,每一张椅子则让你总能想象任意一个人坐在那里,都可以成为一张漂亮的杂志照片。
这是一家绝对不能说是传统的书店,在大陆书店才刚刚开始接受图书和咖啡的结合时,库布里克就在理念上遥遥领先,索性将影院+图书+咖啡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让“知道青年”们无处不体贴的文化品牌。
无论是和北京店店长小飞,还是库布里克总负责人Amanda聊天,总觉得异常愉快,恰恰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做最专业的书店,所以成了最愉快的书店,这也是我和书店业打交道多年以来,第一次在谈话中,谁也没有愁眉苦脸地提起糟糕的营业额,日渐高升的房租,严峻的局势。事实上,库布里克书店并不是老板江志强最重要的事业板块,也或许,书店业时下的情景,唯有那些并不把此事当做全部事业的人才能够做得像书店鼎盛时期一般,成为轻松而愉快的理想胜地。
对话
书香:库布里克的总店是在香港,请介绍一下当初创办时的情形?
Kubrick:十五年前,老板江志强在油麻地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影院,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提供另外一个可以看不同电影的地方,而影院当中设有许多配套设施,包括一家外租出去的书店。九年前,影院里的书店搬走了,老板觉得书店和影院开在一起会有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汇作用,于是,库布里克自营的第一家书店就开业了。因此,不能单独说库布里克的书店,因为书店和影院是共生的关系。而一个喜欢电影或者从事文化事业的人,他应该是博览群书的。
书香:库布里克北京店的定位是什么?
Kubrick:北京库布里克和香港一样,是和电影院(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开在一起的,地理位置也很类似,都是处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我们北京的影院叫“电影艺术中心”而不叫“电影院”,因为一般的电影院就是要大众口味,但小众电影,也是有一定观众的。
书香:那么现在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只放小众艺术电影吗?
Kubrick:也不能全部是,“百老汇”已经十五年了,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买了很多小众电影,但这些片子都很贵。所以现在我们也会选一些主流的电影,但也要经过挑选,不是所有主流电影都能够进入百老汇的。
书香:香港库布里克和北京库布里克的采购风格有什么不同吗?
Kubrick:我觉得方向上是一样的,很多人因为我们的电影院,就以为我们只有电影书,但我觉得一个喜欢电影的人一定是喜欢文化的,所以我们会经过挑选,用我们的眼光选择一些文化类的书。我们的slogan(口号)是:reading what we read。
我们目前主要的分类就是电影、文化研究、心理学、诗词,其实各种书店都能找出这些书,我们只是从这些类型中挑选比较好的一部分,我们不光是小众书店,我们还是小书店。香港的很多二楼书店,书比我们多很多,我们书店刚开张的时候,每年要增加一个书架,现在实在放不下了,所以是一定要有所选择的。
书香:目前库布里克的模式是十五年前就规划好的吗?
Kubrick:老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想有这样的搭配,他觉得一个小众电影院是一定该有一间书店和咖啡馆的,当然,书店和影院一直是分开管理的。其实书店在十五年前影院开张的时候就有了,只是那时候不是我们老板自己的产业,是香港电影评论人舒琪开的,后来书店租期到期他没再和我们老板续租下去,老板就自己拿过来开了,然后咖啡的话,也是一直在书店里都有配套的。
书香:这种书店、咖啡和影院的模式,除了库布里克以外,还有别的先例吗?
Kubrick:我曾经在法国看到过类似的形式,但他们的书不是太多。
书香:库布里克目前盈利状况?
Kubrick:因为老板自己也投资拍电影,所以应该说会比较关注百老汇电影艺术中心吧。投资书店不是为了赚钱,当然一直是赔本了。而书店的赢利,是书比咖啡多一倍,我觉得这说明客人来这里是因为我们有书,不是因为我们有咖啡。
书香:库布里克做什么样的活动呢?
Kubrick:我们不具体主办活动,都是别人来找我们,我们就是提供一个场地。因为和我们合作的都是一些小团体,你需要一个地方有文化性,你就得给对方多一点自由度,如果不够自由的话,别人怎么还能来做很多活动呢。
书香:北京的库布里克似乎一直没有做很多的宣传?
Kubrick:我们基本上是不做宣传的,包括香港的库布里克也是这样,开店这么多年,我们通常不主动,因为主动就没有选择了,不过我对(北京)库布里克是很有信心的。
书香:香港方面对北京店的期望是怎样的?
Kubrick:可以带一些不同的东西来北京,又可以从北京带一些东西到香港,是一种交流。虽然目前双方的销售是不可比的。我觉得其实不是销售的问题,就是手续费太多太杂。不过我觉得大陆的读书氛围还是蛮好的。
书香:听说你们的杭州店就要开了?
Kubrick:对啊,不过我觉得杭州店是我最没有信心的店了,不是赚不赚钱的原因,我个人不太喜欢商场的,我觉得人到商场消费的心态和你到一个书店是完全不同的,商场实在不是文化主打的地方,而且pageone书店就在我们楼上。
书香:库布里克也有自己的出版,目前大家都说电子书是未来趋势,你对电子书市场怎么看?
Kubrick:我觉得电子书最有用的是旅行书或者工具书,但我觉得大部分人看小说、文学什么的,还是喜欢拿着纸质书。库布里克在香港也做出版,也出文学、小说、图文书,我也考虑过做电子书,因为文学小说类在香港是没有大卖的,最多也就是1000本的销量,但要读一些其他类型的图书的话,还是应该做电子书吧。但是我觉得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电子书,有的人还是会选择纸质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