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4月11日《北京晚报》上有篇文章,全文刊载了一位美国小学三年级老师写给学生们的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下周你们就要迎来ISTEP的数学和阅读测试,两周后还有IREAD测试。我知道你们有多用功,但是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你们同样需要知道。
这些考试不能评定你们身上独一无二的特别品质。发明考试还有打分的人并没有像我这样了解你们,当然更不如你的家人那般了解。
你们不知道,你们当中有人会说两种语言,不知道有人喜欢唱歌和画画。他们也看不到你跳舞的天赋,他们不知道朋友对你的信赖,不知道你的笑容可以点亮最黑暗的日子,更不知道你害羞时会脸红。他们不了解你会运动,不知道你对未来的疑惑,更不知道你时常在放学后帮助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他们不知道你善良、体贴,值得信赖,还有……你每天都在努力做到最好。
你得到的分数会说明一些事,但不会说明所有。这些考试不能定义你。表现聪明有很多方式,你是聪明的,你已足够聪明!你是点亮我生活的那一道光,是我每天开心工作的理由。所以,在考试季的时候请记住,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测试”你身上令人惊叹的品质。
我只希望,你們能尽最大努力,还有不要放弃。为这,你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你已经准备好了。我相信你!
这封信被一个叫做艾比·法利斯的家长拍照上传至社交网站。他的大儿子赖兰读小学三年级,正在冲刺印第安纳州“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统考。他说他的儿子因为考试压力很大,精神紧张。有天回家,说自己在学校哭了,不过,眼泪是因读了老师的信而感动得落下的。为什么这封信会令学生如此感动呢?因为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特别品质”和各种优点,温暖了孩子们的心,从而受到了莫大的激励。
中国也不乏这样的好老师,他们并没有写信,而是用其他方式表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和关爱。不过,也确有不少老师(其中不少是小学和初中老师)并非如此。他们虽然身为教师,却并不懂得教育,没有像那位美国老师那样去真心地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他们对学生过于严苛,对学生不是批评斥责,就是“叫你家长来”。我听到一件真实的事,挺有意思。某小学生因母亲出差,无法让母亲在作业本上签名,于是模仿母亲笔迹签了字。他的同学将此“二报”给了老师。老师很生气,立即对该学生说:“把你家长叫来!”该学生的母亲来了,机智地说:“是我授权孩子签名的。”接着毫不客气地对老师说:“为什么非得要家长签名?做老师的应该对孩子的学习全面负责,为什么要增加家长负担?我以前每次都签名,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今后我不再签名,也不会授权孩子签名。”老师语塞,哑口无言。我支持这位家长的做法。
由此想到王鼎宏老师对我说过两次的话。他说:“现在有些研究教育学的专家,总是对老师们说,你们要爱学生。这话谁都会说,但什么是爱学生、怎么去爱,却说不出什么来。光讲大道理,从理论到理论,是不行的。”他认为,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诚的,而真诚的爱应该允许学生犯错。此言极是,很多老师在严苛地要求学生时,已忘记了自己也曾犯过错,不懂得世上不存在完美,而只能无限地接近完美。允许犯错不是纵容犯错,而是用爱心去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切身体验中明辨是非,进而对老师产生感恩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对爱的培育和传承。
当下,不少专家、名师,谈起教育理念,一套一套的,话都说得非常漂亮,却很少对“怎么做”做出具体指导。这些“先进”的理论在鲜活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老师们别再以“为你好”为由,一味训斥学生,更不要动不动“把你家长叫来”,而应以美国这位老师为榜样,全面而充分地看到学生们身上的各种“亮点”,用真诚的爱去热忱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当然,面对令人无奈的教育体制,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有相当的难度,但作为一名懂教育、有良知的老师,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以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4月11日《北京晚报》上有篇文章,全文刊载了一位美国小学三年级老师写给学生们的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下周你们就要迎来ISTEP的数学和阅读测试,两周后还有IREAD测试。我知道你们有多用功,但是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你们同样需要知道。
这些考试不能评定你们身上独一无二的特别品质。发明考试还有打分的人并没有像我这样了解你们,当然更不如你的家人那般了解。
你们不知道,你们当中有人会说两种语言,不知道有人喜欢唱歌和画画。他们也看不到你跳舞的天赋,他们不知道朋友对你的信赖,不知道你的笑容可以点亮最黑暗的日子,更不知道你害羞时会脸红。他们不了解你会运动,不知道你对未来的疑惑,更不知道你时常在放学后帮助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他们不知道你善良、体贴,值得信赖,还有……你每天都在努力做到最好。
你得到的分数会说明一些事,但不会说明所有。这些考试不能定义你。表现聪明有很多方式,你是聪明的,你已足够聪明!你是点亮我生活的那一道光,是我每天开心工作的理由。所以,在考试季的时候请记住,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测试”你身上令人惊叹的品质。
我只希望,你們能尽最大努力,还有不要放弃。为这,你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你已经准备好了。我相信你!
这封信被一个叫做艾比·法利斯的家长拍照上传至社交网站。他的大儿子赖兰读小学三年级,正在冲刺印第安纳州“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统考。他说他的儿子因为考试压力很大,精神紧张。有天回家,说自己在学校哭了,不过,眼泪是因读了老师的信而感动得落下的。为什么这封信会令学生如此感动呢?因为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特别品质”和各种优点,温暖了孩子们的心,从而受到了莫大的激励。
中国也不乏这样的好老师,他们并没有写信,而是用其他方式表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和关爱。不过,也确有不少老师(其中不少是小学和初中老师)并非如此。他们虽然身为教师,却并不懂得教育,没有像那位美国老师那样去真心地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他们对学生过于严苛,对学生不是批评斥责,就是“叫你家长来”。我听到一件真实的事,挺有意思。某小学生因母亲出差,无法让母亲在作业本上签名,于是模仿母亲笔迹签了字。他的同学将此“二报”给了老师。老师很生气,立即对该学生说:“把你家长叫来!”该学生的母亲来了,机智地说:“是我授权孩子签名的。”接着毫不客气地对老师说:“为什么非得要家长签名?做老师的应该对孩子的学习全面负责,为什么要增加家长负担?我以前每次都签名,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今后我不再签名,也不会授权孩子签名。”老师语塞,哑口无言。我支持这位家长的做法。
由此想到王鼎宏老师对我说过两次的话。他说:“现在有些研究教育学的专家,总是对老师们说,你们要爱学生。这话谁都会说,但什么是爱学生、怎么去爱,却说不出什么来。光讲大道理,从理论到理论,是不行的。”他认为,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诚的,而真诚的爱应该允许学生犯错。此言极是,很多老师在严苛地要求学生时,已忘记了自己也曾犯过错,不懂得世上不存在完美,而只能无限地接近完美。允许犯错不是纵容犯错,而是用爱心去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切身体验中明辨是非,进而对老师产生感恩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对爱的培育和传承。
当下,不少专家、名师,谈起教育理念,一套一套的,话都说得非常漂亮,却很少对“怎么做”做出具体指导。这些“先进”的理论在鲜活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老师们别再以“为你好”为由,一味训斥学生,更不要动不动“把你家长叫来”,而应以美国这位老师为榜样,全面而充分地看到学生们身上的各种“亮点”,用真诚的爱去热忱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当然,面对令人无奈的教育体制,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有相当的难度,但作为一名懂教育、有良知的老师,应为此做出最大努力,以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