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风雅吴中,活力开放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y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每座城市都应该拥有书店一样,每座城市也都应该拥有一间博物馆,它是连接一座城市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让城市里的人们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来到苏州,不少人会打卡“网红”苏州博物馆,而其实吴中区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
  6月28日,民心所盼下,万众瞩目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馆试运营,7月1日起将正式开放参观。苏州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邀请大家来澹台湖畔赏吴!
  如吴地文化般纯粹的建筑风格
  苏州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小桥流水、灰瓦白墙,穿越在苏州的街巷之中,自然窥见吴文化的所在。吴中博物馆从建筑外型上俯瞰,酷似一方吴中地方文化之印,深深地镶嵌在江南的山水之中。
  从建筑上来看,吴中博物馆由一个个虚实结合的盒子空间,经过玻璃连廊的连接,空间上宛如在江南街巷间穿梭,巧妙地把苏州文化的元素嵌入到建筑中。
  参观者首先通过一段水面上的浮桥从主入口缓缓进入建筑,期间,宁静的水面和宜人的空间尺度使人的心境渐转宁静。接着,明确的视觉导向将观者自然而然地带到了位于建筑中央联系着各个展厅的中庭空间,视觉一下子开阔开来,进入视线的是柔和的阳光和周边窄院中透出的翠影修竹,令人心旷神怡。
  在陈曾路看来,吴中博物馆追求一种“建筑纯粹”,从材料选择以及对于总体色调的打磨中,均可看得出纯粹的意味,没有过度的装饰和修饰。“这跟吴文化不张扬的性格很像,顺势而为。可以看出,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对于文化的把握,空间的把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非常精准。”
  深入解读江南文化
  吴中博物馆,又称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从建筑到展览,吴中博物馆对“吴”字深入解读。据介绍,吴中博物馆设置了两个特展厅、四个常设展厅、一个教育中心,还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咖啡和文创区等等,主要用于展览、教育和公共服务。
  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展览展示,吴中博物馆内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文物藏品6800多套,其中一级品55件、二级品66件,三级品177件,未来,这里将通过吴地文化的基本陈列,讲好“考古探吴中”和“风雅颂吴中”故事,凸显吴文化的主题概念。
  陈曾路解释说,“考古探吴中”展厅针对狭义的吴文化,主要内容是讲吴国的历史,从先秦吴地的文化开始探究,比如草鞋山遗址等,直到吴国建立后,迈入春秋战国时期。“风雅颂吴中”展厅针对广义的吴文化,从秦朝开始到吴文化最繁盛的明清到当代的时间段,这部分展厅跟江南文化的关系密切。
  “江南文化、环太湖文化和吳文化三者的关系是圈层关系,江南范围最大,而江南文化的核心正是环太湖文化,从物候到地域到文化到心理,是一个渐渐深入的层面。我们对于吴文化的理解,从博物馆的概念来说是从吴文化到环太湖文化到江南文化,逐渐宽泛的概念,‘风雅颂吴中’展厅中吴风部分讲的就是吴地的风俗。”
  文化需求衍生的文化综合体
  在陈曾路看来:“一座城市,本质上是为人服务,人的需求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文化需求,保障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老百姓有需求,才会有文化综合体。吴中区博物馆定位于高水平、有特色的区域文化综合体,拟打造领先的吴文化、吴地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展示、研究和学习平台。接下来吴中博物馆要做的展览、教育课程,以及推出的品牌,将服务吴中地区,乃至苏州南部片区的老百姓。
  在建设实体博物馆的同时,吴中博物馆也在构建一座“吴县文物数字展”,通过田野调查、航拍、测绘,对吴中范围内的古镇、古村、古建筑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归档,建立起可开放、可协作、可迭代的数字化公众平台。借助“吴县文物数字展” ,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遨游在吴门的山水古迹之间。
  任何一个文化机构最先考虑的就是Local。博物馆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机构,它还为区域和产业服务。在伦敦泰晤士南岸,由泰特美术馆开始,集聚了一大批国家性的文化场馆,紧接着不少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入驻,上千上万的从业者来到这里,形成文化艺术集聚区,这就是区域文化产业的形成。
  “当前只有一个吴中博物馆,后期这个区域能够吸引更多文化领域的人在这里聚集,我们担负的是苏州地区博物馆2.0版本的概念。”当代博物馆最重要的两件事,让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进入到其中来。“博物馆的奥义,不是为了收藏更多的珍品,而是为了让社会进步和发展。”苏州文化场馆的配置,还有很大的空间,场馆数量和质量都有提升空间。
  “我们希望建成后的吴中博物馆不仅能成为汇聚吴地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宝库,也能以其富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建筑形象和开放的姿态,为吴中这片土地带去生机勃勃的活力。”
其他文献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相城揭牌  近日,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揭牌仪式在相城区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黄卫视频致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副省长惠建林共同为示范区揭牌。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范围覆盖相城全域,38.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已启动建设,构建“一核两翼”
期刊
几年前,与友支硎山访古,访到两方民国摩崖时期石刻。一方为:“南来彻大师,讳读彻,字苍雪,云南呈贡人,复兴中峰寺者也。著《南来堂集》,钱谦益为撰塔铭。”落款:“民国十五年四月,乡后学李根源书志。”另一方为:“苍公遗蜕”,上款“民国丙寅秋”,下款“吴荫培题刊”。在两方摩崖的下方不远处,有一个盗挖过的古墓,视线所到之处,狼藉又荒芜:六角形地宫打开着,里面空空如也,五级塔刹及部分石构件散落一地,环形罗城算
期刊
2007年10月,蘇州城东,金鸡湖畔,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前身)正式对外营业,开启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一举成为苏州当时的文化新地标。  转眼已过13个春秋,这里对苏州人而言,早已不只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是滋养人们心灵与精神的载体。十余年,涵盖了大剧院、演艺厅、苏艺影城、培训基地等多种业态的苏艺承接了苏州文化传统中“精致”的一面,致力于将国内外顶尖的文化艺术产品带到苏州,让苏
期刊
以往,对苏州西部,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有山有水,休闲度假胜地。2016年,作为苏州市“十大文化工程”重点项目的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正式对外启用,由此开启了“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  高新区文体中心作为高新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也是苏州西部唯一一个文化、体育、教育、旅游综合体,对于服务城西居民,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的树立,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高新区文体中心的发展离不开高
期刊
此次专题采访,见到的第一位90后是刘铁桥。如果按照以往,惯常用词大概是“少年老成”。但他工作10年,创立的培养模式已为苏州轨道交通先后培训了1900多人次,牵头搭建的技能培训平台成为轨交司机的培育基地,忽然之间你会真正意识到,90后真的是在“挑大梁”了,一线冲锋全靠他们了。  三十而立,果不其然。从2020年开始,第一批90后就已陆续跨过30岁的门槛。曾经的“后浪”们到了社会中坚的年纪,成长为社会
期刊
夏日,万物在热烈的阳光都显得分外浓烈,走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岸边,一排排樟树带着明艳的绿色,“之”字形栈道向远处延伸,江水的清波与航船相映衬,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夏季画卷。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一流的港口、“千亿”的体量而知名,同时在发展中也始终不渝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同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港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之际,发展中的“含绿量”清晰可见。  国
期刊
两千五百年的姑苏记忆,闻丝竹过耳,望黛瓦砖墙,苏州城南的吴江更以文化著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经久不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一代一代吴江人依旧辛勤探索不断创新,今天,吴江正以一个新的文化标地的姿态冉冉升起,绚丽多彩。  长三角融合发展文艺地标  在年底即将启用的苏州湾文化中心,在今年“中国剧院建筑面积排行榜”中,排行第三,这个在临水而建的文化新坐标远看就
期刊
体育是民生、是文化,更是力量。一座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可以看看这座城市的体育中心。  1999年,位于三香路的苏州市体育中心开建,历经三年,2001年正式亮相,一度惊艳了整个苏州城。转眼近20年过去了,承办了无数赛事、演唱会、展览的苏州市体育中心,一直是苏州人的骄傲。尽管座椅砖墙在风雨中略有褪色,但青春回忆依旧,承载的苏州人关于体育、关于运动的梦想依旧。  每一个苏州人,都会有的邂逅  
期刊
岁月如书,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像一枚书签守候着一座城市的年轮,纯朴而厚重,为后世众人了解苏州这座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了解苏州独特而宝贵的历史文脉,读懂苏州2500年的历史,不妨从这里开始。  作为城市博物馆,苏博新馆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毕竟是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封刀之作”,“中而新、苏而新”,苏博从一个传统的博物馆一下子跨上了现代化博物馆的快车道,并在国家一级博物馆当中名列前茅,在
期刊
未曾料到,在相城,能享受到罗马艺术殿堂的体验。坐在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二宫”)的中厅台阶上,内心不禁窃喜,仿佛这里即将上演一场艺术盛宴,庄重而有仪式感。  还没开业,就不断有人前来咨询,“你们游泳馆什么时候开呀?”“五月一号能准时开业吗?”“以后家门口就有好去处啦!”不得不说,二宫的到来,具有标志性意义。4月28日,元和街道玉成路219号,二宫正式亮相,当日客流爆棚,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