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幼儿入园焦虑的实践探索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然而对幼儿来说,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自然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感。当幼儿入园后出现焦虑情绪时,家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教师的情绪、态度及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焦虑程度。所以,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需从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举措才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关键词
  焦虑;分离焦虑;梯度作息;心理准备
  每年的九月是幼儿园老师、家长、幼儿共同紧张焦虑的月份。幼儿园常常呈现出:孩子哭声一片;家长三步一回头,二步一招手;教师左手拉一个,右手抱一个,疲惫不堪、身心交瘁。到底怎样能够缓解幼儿入园这一难题,南皮一幼的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着、探索着。从2009年8月份开始,园本以此为课题进行了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缓解教师的焦虑是前提
  教师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重要他人”和“权威人物”,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能否安全转移到教师身上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照料态度和方式。教师的情绪、态度及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焦虑程度。所以,有效缓解教师的焦虑是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前提。
  经调查,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1.害怕招收新生,面对新生不停的哭闹手足无措。2.面对家长的不配合怨声载道。3.面临繁重的工作量疲惫倦怠。
  应对措施是对教师进行疏导与培训:
  1.感恩活动:安排毕业班孩子及家长向教师慰问,使教师感觉千辛万苦的付出得到了心灵的抚慰与回报,从而激励教师工作的信心。
  2.培训活动:充实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同依恋型的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及消除对策。家长会出现哪些焦虑现象。家长工作的艺术性。争取家长积极配合与支持的方法等等。
  3.交流探讨活动:教师之间交流教育新生的经验与措施,探讨更好的缓解幼儿及家长入园焦虑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充实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实践的技能。从而使教师满怀信心,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有效的行为热情地接待家长与幼儿。
  二、缓解家长的焦虑是保障
  当幼儿入园后出现焦虑情绪时,家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家长们则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长时间在活动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每天来园、离园时多次、长时间与教师交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回家后更关注自己的孩子状况;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了家长的焦虑。
  家长焦虑的原因:
  1.中国家长的过分溺爱与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的过分依恋,从而加重家长对孩子的依恋。
  2.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了解、不信任也是造成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
  3.家长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匮乏造成盲目的焦虑。
  应对措施是入园前:
  1.召开新生家长会。
  首先是稳定家长情绪,消除家长消极的心态,让家长充分信任幼儿园和老师,帮助家长做好心理上的预防工作。其次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概况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学习安排;最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懂得幼儿教育不单纯是幼儿园教育,只有家园携手共同合作才能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2.新生家长专题讲座。
  发挥家长学校堡垒作用,家长会后,召开新生家长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园后可能会出现哪些焦虑现象,幼儿园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情绪,如何家园携手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初步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孩子的 方法与策略。 掌握送孩子、接孩子的技巧,防止不适当行为。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入园的心理及物质准备。
  3.积极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报名分班后,负责新生班的教师利用假期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减轻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一步。幼儿在自己的家中初次见到老师,会感觉老师像自己的朋友一样,比较容易产生亲切感,容易和老师熟悉、沟通;同时家长也可以初次熟悉老师;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家庭成长环境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幼儿、家长可以轻松的互相认识、初步了解、成为朋友。
  入园后:
  1、家园对话栏
  新生班级开辟家园对话栏。教师把幼儿一日的表现及吃、喝、拉、睡等情况以表格的形式每天公布给家长,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请家长放心。并表明老师是耐心细致照顾每位幼儿并且关注每位幼儿的,同时家长有什么需求及注意的事项可以提出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
  附:南皮一幼新生入园情况交流表
  2.网站、班级博客交流
  开始两周,教师与家长没太长时间面对面交流,为了弥补特殊时期双向交流的缺憾,教师随时用摄像机、照相机、手机拍下幼儿活动的瞬间,利用网站、班级博客向家长传送信息,交流意见,消除家长的疑虑。
  三、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上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然而对幼儿来说,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自然加深他们入园的不适与焦虑感,表现为哭闹、拒绝、发脾气,食欲变化和睡眠结构紊乱、排便习惯改变等也十分常见。
  应对措施是入园前:
  1.积极做好调查工作。
  教师利用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幼儿的一些情况,包括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自理能力,特殊的爱好,性格特征等等。对孩子做到了如指掌,针对孩子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
  2.做好预入园的体验。
  正式入园前,组织家长带幼儿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班级寝室、活动室等场地,组织亲子游戏等。教师与家长亲切交谈,让幼儿感受父母与教师很熟悉,以促使幼儿放心地与教师交往。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适当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学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如:“吃饭、盥洗、穿脱衣服、独立入睡等,这样幼儿入园后不会有过多的顾虑。”
  3.物质环境与心理准备。
  (1)物质环境准备:带幼儿标志的舒适被褥,幼儿喜欢的毛绒玩具(幼儿可搂可抱),全家照或幼儿自己的大照片。干净、漂亮的绿化环境,最具吸引力的大型玩具,富有童真童趣的墙饰以及全家福墙饰(幼儿全家照),益智的桌面玩具,丰富的各种游戏区角等,给宝宝提供温馨的、快乐的空间。
  (2)心理准备:让妈妈经常告诉孩子:宝宝,你长大了,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有漂亮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你讲故事、教你唱歌、跳舞、做游戏,小朋友会和你一起做游戏,妈妈会每天按时接你回家等等。
  入园后
  1.梯度作息。
  第一周允许家长晚一小时送孩子早一小时接孩子,防止幼儿第一次离开家长时间过长造成孩子认为爸妈不要我了或把我忘了的恐惧心理。第二周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一天比一天延长10分钟,第三周逐步与幼儿园同步。慢慢让幼儿过度。
  2.营造充满爱意的心理环境。
  教师言谈举止要更多的体现母爱的温柔、亲切、耐心,表达爱意要更主动、外显,使孩子尽快亲近老师。做孩子的妈妈、朋友。消除幼儿的害怕心理,使幼儿逐步感到安全、舒心、放心。
  3.引导宝宝与中班孩子交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最愿意与年龄稍微大的孩子接触,并喜欢模仿他们的行为,所以请中班的小朋友来做客或到中班做客是非常有效的活动策略。在游戏中,中班孩子会主动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小妹妹小弟弟也会模仿大哥哥大姐姐。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了快乐,获得了安全感,从而逐渐喜欢幼儿园,喜欢同伴。逐渐消失分离焦虑。
  4.个别对策。
  对于班级特殊的孩子(极度反抗回避的孩子)教师要多与幼儿照顾,让其对教师产生依恋,获得安全,并且与家长注意沟通,共商对策,如:实行弹性作息,允许家长的短暂陪同等等。
  我园通过采用以上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策略,引导教师与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幼儿的入园关键期,减轻了幼儿入园时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并能愉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仅为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而且让幼儿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终生发展及完整人格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游戏评价是一种幼儿园教育评价中了解幼儿教育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幼儿园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对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活动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以游戏的方式作价值判断的过程。游戏评价具有促进幼儿、教师及活动获得发展的功效。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游戏评价的发展性功效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游戏评价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教师及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  游戏评价;发展性;真实化;多
期刊
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起点,才能又和教育紧密相连。幼儿年龄越小,游戏成分就越多,它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小班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直接依赖于玩具,他们边玩边想象、边思考、玩具收掉了,动作停止了,思维也就中断了。结构游戏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一、开
期刊
摘要  在现代家庭教育模式中,隔代教育正备受关注,因为隔代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矛盾也显露了出来,成为年轻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苦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为家庭解决隔代教育的矛盾是幼儿园家长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隔代教育;家园互动;和谐;教育观念  今年小班新生家长中有一
期刊
摘 要  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理论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发现知识,主动探索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幼儿园建构活动可操作性强,在建构活动中运用“发现学习”指导幼儿是一种比较适宜的途径。我园在现代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尝试将“发现学习”理论运用到建构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探索建构知识,让幼儿在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有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精心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化资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亲身感受本土资源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样既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又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充分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  我们凤阳地处淮河南岸,自然
期刊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里,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只要让他们进入区角里,他们就会旁若无人地玩起来,再也不用老师像在其他活动中那样“操心”。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准备什么?为他们做什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创设多种领域的区域活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探索去感知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智力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是互相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与培养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尤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又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一代人的根本素质,这就不能造就体、智、德、美全
期刊
编织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几根青蒲,就这么折折穿穿,一条小蛇、一把扇子、一条辫子就这样编成了。编织活动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农村幼儿通过运用一些农村自然物为编织材料,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事物形态编织出来,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启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一、创设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爱模仿,所谓近
期刊
思维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期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直觉行动性发生变化、具体形象性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数学由于其内在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传统的数学教授方法是由老师主讲,并运用一定的教具来进行。幼儿大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听、接受,因而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较低,教师组织活动很吃力,经常抱怨数学活动不好进行。在当前新《纲要》精神的倡导
期刊
现在,我们会经常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生因成绩不满意跳楼自杀;某某孩子由于成绩落后被老师或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等等。这些事件大都发生在当今独生子女的身上,那么究其原因就是:这些独生子女从小被宠着,他们都是在赞美、表扬、迁就和溺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和挫折。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