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力充满数学课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探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一名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动情,要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与情绪上好每一堂课,要成为一块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强大“磁石”,以达到“撩人心智,启人新知”的功效。课堂需要激情,而这种激情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的把握,来自于对课堂游刃有余的驾驭。
  其次,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要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悬念,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去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要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情感内化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现代教学是情感的课堂,情感是教育的生命,师生之间达到情感共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但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的培养,增强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不但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更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激励和振奋;要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教师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滋养。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维,开启心智,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发自内心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形式,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由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自觉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自由地组织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学生敢想、敢说、能争辩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大胆发言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其次,组织形式要力戒枯燥乏味、呆板无趣。课前,可以讲一个历史上有关数学的小故事,或者数学家的故事,或者开心辞典中的数学问题,等等,给课堂增加兴奋剂,增强数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打破沉闷呆滞的氛围。
  再次,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教学风格,要知道教无定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会使课堂少几分吸引力。高明的教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让学生从数学课上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四、灵活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育手段多样化
  现代教学是灵活、开放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逼真,而且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的传输给学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放开思维,学得轻松,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高效、和谐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呼唤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课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压抑、索然无味的局面,构建紧张与愉快相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教给幼儿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就要先了解危害幼儿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归纳了危害幼儿安全的三种因素:自然灾害、社会危害和日常危害,并分析了遇到这些危害时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安全;安全教育;自我保护  一、危害幼儿安全的因素分析  1.自然灾害  顾名思义,自然灾害是由大自然自然生成的一种破坏范围和强度都较大的灾害,如地震、水灾、风灾、雷电灾害等。虽然这些灾害的破坏力很大,可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科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它不但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下面就如何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除了日常教学中的读、听、写之外,英语口语是最重要的内容。小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但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活动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动教学;小学英语;运用策略  英语是近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等重要。师生互动要多样,教学手段要正确,教师要用心去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数学;新课标;教学;探究;合作  在新课标体系下,数学教学方式要相应地改变。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只有师生双方互动,积极投入,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下面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教学实践
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的过程,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与生活,建构自我完善的精神世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何为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
目的:构建以mLumin荧光蛋白为指示系统的小鼠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结构域蛋白(mouse T cell Ig and ITIM domin,mTIGIT)胞外区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mTIGIT-mLumin融合蛋白。方法:分别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而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回答,但教室里议论纷纷,整堂课下来,教室里始终有不知来自何处的嘤嘤嗡嗡的声音。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但似乎热闹过了头。学生缺少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其实,要让学生静下来学
目的:探究负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的新型水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配制体积比为6∶1∶1
分析引起工程变更的原因,并据此构建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要素评价体系;以大型综合性办公楼项目为例,将评价体系应用于该工程实例,针对引起工程变更的主观及客观因素,按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