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校园中以志愿服务为目的的公益性社团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公益类社团的大学生以他们高尚的思想觉悟、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自愿的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无偿援助。有效发挥此类社团的作用,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以扬州大学阳光协会为例,就如何有效开展公益性社团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益性社团;文化建设;阳光协会
作者简介:李敏(1984-),女,山西大同人,扬州大学学生处,助教。(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28-02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的公益性社团赫然兴起,并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响应。[1]特别是在抗击自然灾害、举办国际型赛事、大型博览会、扶贫济困、农教卫支援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大学生以他们高尚的思想觉悟、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自愿的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然而现在实用主义、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自我膨胀等社会不良风气不断渗入高校,使大学生缺乏爱心,社会责任感不断缺失。公益类社团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使得加强公益性社团建设更加明显和必要,其中社团文化作为社团的灵魂,更是建设的重中之重。
阳光协会作为扬州大学公益类社团的代表之一,创建十年来,发展态势良好,社团凝聚力强,社员之间相亲相爱,在历届社员的努力下,协会十年如一日的进行着敬老院之行、与盲童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社团每年组织的大别山支农支教活动,更是受到了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会法相强烈,特表彰为“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体”。笔者认为,阳光协会这些事迹和成绩的取得是基于注重社团文化的建设,使社团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加入并为社团的成长和公益事业发展发挥力量。
一、目前制约高校公益性社团文化建设的因素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逐渐缺失
目前“90后”大学生多是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遇到困难便求助于父母、教师等他人,易推卸责任,逃避问题,担当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关注公益活动的主动性不强。诸多家长宁愿自己干也不愿孩子受苦,往往怕孩子受累而不支持学生做“白忙活,苦劳力”的事,使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处于被动,造成一头热的局面,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学校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多为说教类,触动力不强,学生缺乏信念往往难以接受。社会中的不平等事件也削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针对公益性社团的管理不够完善
参加公益性社团的学生都是扮演奉献者的角色,他们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收获,公平、正义、感恩等是学生追求的目标。公益性社团更应当重视社团内部管理的务实性和公平度,尤其是对于财物的管理和骨干的选拔等问题,而大多数高校对不同类社团的管理往往采用一套统一的管理办法,缺乏针对性的管理,不足以满足此类社团的需求。
3.社团文化和社团活动得不到有效传承
制约社团发展的一大瓶颈是文化和活动的传承问题。社团文化得不到传承,社团就缺失了精神支柱。很多创办初期很好的活动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就销声匿迹,成了形式主义的产物。活动不能很好的传承就会缺乏连续性而降低活动影响力,更无法凝炼公益特色品牌项目,进而影响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阳光协会社团文化建设的做法
第一,阳光协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爱心奉献、服务社会为社团宗旨,连续3年服务于扬州市敬老院,连续5年资助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连续7年深入大别山支农支教,从不间断。
第二,每一年招新的时候,协会都会给新社员看以往的社团活动剪辑和老社员的离别感言,并举行新老社员任务交接仪式。
第三,阳光协会在建设过程中完善了自己的网页、博客、徽标、口号、文化衫以及社团资料档案等文化载体,充实了社团内涵。社团在充分借助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资源宣传社团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以校园为圆心、向社会扩散的社团文化辐射圈。
第四,社团制度健全,如财务制度:专门成立财务管理部,在采购物品时货比三家,坚决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社团资金进出手续健全,收支账目需系统登记,花费需经花费者、财务部长、会长三者共同审核,同时向会员公开,并定期将财务报表上交学校进行审查。
第五,选拔社团干部的三项标准:一是社员对社团感情的投入程度,二是社员对公益事业的热爱程度,三是社员在社团中的群众基础是否良好。通过综合考核社员一年来对社团建设实际贡献的大小进行公推公选,选出既有管理实力又有高度责任心的管理干部。
第六,在社团纳新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重点招募,不断拓宽社员“生源”面。社员专业面宽,生源地广,各项技能全,这对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在大别山支教过程中,不同专业的社员可以带给学生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三、结合阳光协会提出社团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注重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弘扬奉献社会精神
意识决定行动。公益类社团更需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恤弱势群体。大量的志愿行为有助于学生将一次性活动转化为经常性的志愿服务习惯,更有助于大学生将自觉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视为有志青年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社团进行的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自发的道德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塑造个体人格美德的同时,也起到了社会道德模范方向标的作用,无形之中促进了整个校园乃至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
2.注重搭建社团文化载体,宣传继承文化理念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社团理念和文化的“浓度”在每一级新生社员的加入和毕业生社员的离开时都会经历一次淡化,在一届届社员的交替过程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传递和重塑。在交替中注重社团文化的载体建设也更有助于社团精神的传播和发扬。当然,在传承的同时社团更要与时俱进,注重文化创新,以求更贴近大学生及社会人员的接受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认可、践行和发扬志愿精神,传递爱心和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3.注重选拔社团优秀干部,保证社团性质纯洁
抓好骨干、扩宽“生源”。社团干部是社团的主心骨,在进行学生干部选拔时,要“百里挑一”。选拔公益社团的干部时不但要注重其办事能力,更应重视其对社团和公益事业的热爱程度,要选择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正义感强的学生作为骨干力量。优秀的社团干部能够通过个人魅力、组织活动等形式不断强化社员的社团意识,宣传社团理念、烘托社团氛围并弘扬社团文化,能影响身边同学的思想和行为,能促进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公益事业的队伍中来。同时协会还应借助团支部、党支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以党员带动团员,以党建带动团建,促进社员思想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4.注重强化社团规范管理,推动社团持续发展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使社团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更具说服力,其中应包括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严格规范的管理能鼓励学生从自我岗位开始培养纪律性、责任性,勇于承担责任并完成任务,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同时,严格的规范管理也是提高社团活动层次及质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不可替代的保障。
发展和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是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才能保障志愿服务活动这个阳光工程不断发扬壮大,这不仅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指导,需要青年学生实践环节的跟进,更需要全社会在理念上的创新,不仅要在社团内规范,还要求全社会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吕宗瑛.论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公益性社团;文化建设;阳光协会
作者简介:李敏(1984-),女,山西大同人,扬州大学学生处,助教。(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28-02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的公益性社团赫然兴起,并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响应。[1]特别是在抗击自然灾害、举办国际型赛事、大型博览会、扶贫济困、农教卫支援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大学生以他们高尚的思想觉悟、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自愿的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然而现在实用主义、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自我膨胀等社会不良风气不断渗入高校,使大学生缺乏爱心,社会责任感不断缺失。公益类社团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使得加强公益性社团建设更加明显和必要,其中社团文化作为社团的灵魂,更是建设的重中之重。
阳光协会作为扬州大学公益类社团的代表之一,创建十年来,发展态势良好,社团凝聚力强,社员之间相亲相爱,在历届社员的努力下,协会十年如一日的进行着敬老院之行、与盲童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社团每年组织的大别山支农支教活动,更是受到了国家级、省市级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会法相强烈,特表彰为“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体”。笔者认为,阳光协会这些事迹和成绩的取得是基于注重社团文化的建设,使社团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加入并为社团的成长和公益事业发展发挥力量。
一、目前制约高校公益性社团文化建设的因素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逐渐缺失
目前“90后”大学生多是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遇到困难便求助于父母、教师等他人,易推卸责任,逃避问题,担当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生关注公益活动的主动性不强。诸多家长宁愿自己干也不愿孩子受苦,往往怕孩子受累而不支持学生做“白忙活,苦劳力”的事,使学校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处于被动,造成一头热的局面,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学校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多为说教类,触动力不强,学生缺乏信念往往难以接受。社会中的不平等事件也削弱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针对公益性社团的管理不够完善
参加公益性社团的学生都是扮演奉献者的角色,他们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收获,公平、正义、感恩等是学生追求的目标。公益性社团更应当重视社团内部管理的务实性和公平度,尤其是对于财物的管理和骨干的选拔等问题,而大多数高校对不同类社团的管理往往采用一套统一的管理办法,缺乏针对性的管理,不足以满足此类社团的需求。
3.社团文化和社团活动得不到有效传承
制约社团发展的一大瓶颈是文化和活动的传承问题。社团文化得不到传承,社团就缺失了精神支柱。很多创办初期很好的活动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就销声匿迹,成了形式主义的产物。活动不能很好的传承就会缺乏连续性而降低活动影响力,更无法凝炼公益特色品牌项目,进而影响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阳光协会社团文化建设的做法
第一,阳光协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爱心奉献、服务社会为社团宗旨,连续3年服务于扬州市敬老院,连续5年资助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连续7年深入大别山支农支教,从不间断。
第二,每一年招新的时候,协会都会给新社员看以往的社团活动剪辑和老社员的离别感言,并举行新老社员任务交接仪式。
第三,阳光协会在建设过程中完善了自己的网页、博客、徽标、口号、文化衫以及社团资料档案等文化载体,充实了社团内涵。社团在充分借助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资源宣传社团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以校园为圆心、向社会扩散的社团文化辐射圈。
第四,社团制度健全,如财务制度:专门成立财务管理部,在采购物品时货比三家,坚决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社团资金进出手续健全,收支账目需系统登记,花费需经花费者、财务部长、会长三者共同审核,同时向会员公开,并定期将财务报表上交学校进行审查。
第五,选拔社团干部的三项标准:一是社员对社团感情的投入程度,二是社员对公益事业的热爱程度,三是社员在社团中的群众基础是否良好。通过综合考核社员一年来对社团建设实际贡献的大小进行公推公选,选出既有管理实力又有高度责任心的管理干部。
第六,在社团纳新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重点招募,不断拓宽社员“生源”面。社员专业面宽,生源地广,各项技能全,这对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在大别山支教过程中,不同专业的社员可以带给学生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三、结合阳光协会提出社团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注重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弘扬奉献社会精神
意识决定行动。公益类社团更需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恤弱势群体。大量的志愿行为有助于学生将一次性活动转化为经常性的志愿服务习惯,更有助于大学生将自觉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视为有志青年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社团进行的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对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自发的道德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塑造个体人格美德的同时,也起到了社会道德模范方向标的作用,无形之中促进了整个校园乃至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
2.注重搭建社团文化载体,宣传继承文化理念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社团理念和文化的“浓度”在每一级新生社员的加入和毕业生社员的离开时都会经历一次淡化,在一届届社员的交替过程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传递和重塑。在交替中注重社团文化的载体建设也更有助于社团精神的传播和发扬。当然,在传承的同时社团更要与时俱进,注重文化创新,以求更贴近大学生及社会人员的接受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认可、践行和发扬志愿精神,传递爱心和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
3.注重选拔社团优秀干部,保证社团性质纯洁
抓好骨干、扩宽“生源”。社团干部是社团的主心骨,在进行学生干部选拔时,要“百里挑一”。选拔公益社团的干部时不但要注重其办事能力,更应重视其对社团和公益事业的热爱程度,要选择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正义感强的学生作为骨干力量。优秀的社团干部能够通过个人魅力、组织活动等形式不断强化社员的社团意识,宣传社团理念、烘托社团氛围并弘扬社团文化,能影响身边同学的思想和行为,能促进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公益事业的队伍中来。同时协会还应借助团支部、党支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以党员带动团员,以党建带动团建,促进社员思想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4.注重强化社团规范管理,推动社团持续发展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使社团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更具说服力,其中应包括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严格规范的管理能鼓励学生从自我岗位开始培养纪律性、责任性,勇于承担责任并完成任务,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同时,严格的规范管理也是提高社团活动层次及质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不可替代的保障。
发展和加强社团的文化建设,是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才能保障志愿服务活动这个阳光工程不断发扬壮大,这不仅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指导,需要青年学生实践环节的跟进,更需要全社会在理念上的创新,不仅要在社团内规范,还要求全社会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吕宗瑛.论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