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世纪的美国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否能够史无前例地跃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峰顶?著名学者Martin Jacques曾给出很肯定的回答。他甚至断言,到那一天中国经济将统治全球独领风骚。在他看来,近期的中国就在最近刚刚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平稳地向世界第一的宝座进军。当然,对此持反对态度的也大有人在,经济学家John Markin就预言:“经济泡沫的破裂会导致中国经济走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老路——倒退十年”。
  我分别研究了19世纪的美国和当代中国的相同点,这让我们有可能得到第三个结论:中国会像美国一个半世纪前一样,步履蹒跚,但是终究会保持前进的步伐攀岩而上。因此,当代中国并不是很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而更像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
  请不要误会,我并不是预言中国经济会有增无减地持续迅猛增长。中国目前面临着很多挑战: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地方区域性腐败、能源需求。但是,中国面临的这许多重大挑战,不能动摇我们得出的结论——中国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发展情况是一致的。
  当时的美国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发展重心从主要的农村市场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经济体制转移。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迅速地炮制出廉价而又高质量的纺织品、钟表、枪炮以及其它商品。当时英国把这种神奇的模式称为“美国制造体系”,这一体系当时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这和现在的中国几乎一模一样,源源不断地大量制造廉价商品,不遗余力地收入外汇,同样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钦佩。
  美国评论家辩论称,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是一种欺诈,例如,可疑的商业活动以及对于知识产权的漠视等等。相同的事实以前就有所体现,当时美国的崛起,是因为美国的工厂模仿当时最先进的兰开夏郡技术进展。英国小说家迪更斯曾抱怨,英格兰甚至没有从美国市场所销售的大量英国盗版小说中得到提成。单纯对比也许是不准确的,但是历史总是相似的。
  什么是中国发展怀疑者所说的泡沫呢?美国国内大量的投机不动产的泡沫不断增大,随着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而破灭。每一次,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向前发展的速度都是飞快的,这点跟中国很类似。
  不可否认,中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方面与十九世纪的美国和它有极大的不同。那一时期的美国,人民热衷于自由民主,但是奴隶制在经济体制中依旧扮演重要角色,妇女没有基本的人权保障,美国的土著居民遭受虐待。美国社会的斗争直至矛盾的解决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与此相同,中国的这一时期即将到来。
  当然我们这样概括性的类比是远远不够完善,但是如果它能帮助我们看到前方的曙光。在当前情况下回顾19世纪美国,有助于我们越过太平洋,用一个清晰的视角去看待一个桀骜不驯的年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只有61岁):中国迈过经济规律跨越式发展,这种活跃和焦急的韵律,像极了当年穿越大西洋古老帝国的青春期美国。(《时代(亚洲版)》2010年11月15日) ■
其他文献
2000年的一天,英格兰东北部诺森伯兰郡阿伦维克镇巴特书店的店主曼利(Manley)先生在翻开一箱旧书时,被箱底“一张折叠起来的硬纸片”吸引了,他打开它,发现那是一张红色的旧海报,印着五个单词:“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坚持向前)”,单词的上面是一顶王冠。    曼利先生不知道这张海报的来历,他把它拿给妻子看,俩人都认为它非常棒并且决定把它张贴在书店中。很多人看到这
期刊
2010年夏日的一个清晨,邓惠双老人推开木门,挪着小脚,走上了屋后的青石板路。山上几天前下了场雨,有点凉意,路边的指甲花开出一丛丛粉红色的花朵,再往前有几个大石包,上面的菩萨,邓惠双是再熟悉不过了。    黄金村八组坐落在四川省丹棱县城以西一个小丘陵上,小地名叫郑山,村里有几块硕大的石包,上面雕刻着一龛龛不知年代的佛像。邓惠双还记得,六十年前她从邻村嫁到这里,那些菩萨的眼睛、鼻子还清清楚楚,不知何
期刊
1946年10月10日,静寂荒凉的清华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自从1937年秋离开秀美的清华园,师生们再度聚首于此,举办复校开学典礼。  自从5月份着手复员,至10月开学,五个月中,西南联大三校师生及眷属四五千人,间关万里,自西南边陲迁回平津,清华师生有二千左右。六年前,他们的校长梅贻琦曾把清华比喻作风雨飘摇之秋的一艘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驾驶者唯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此时虽有长夜漫漫之感,但相信不久
期刊
维基解密是新生事物,但是人类对秘密的渴望及探求却不是。根据古希腊传说,迈达斯国王的理发师看到国王长着一双驴耳朵的时候,无法承担独自保存秘密的压力,跑到河边芦苇丛旁边挖了个洞将这个秘密讲出来,每当风吹过,芦苇都会说出这个秘密。  大权在握者都倾向于如迈达斯那样,将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军事、外交的问题保密。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也一直有如朱利安阿桑奇那样的人,认为保密本身是错误的。没有哪一方获得了决定性的
期刊
中国正进入一个纷乱的变革年代。共和与立宪,尊孔与废经,新文化与旧道德,一场又一场交锋与论战接踵而至,在清华园里也掀起阵阵涟漪。昔日同窗好友,因吾道不同各行其路,最终形同陌路,乃至反目成仇。  1981年,垂垂老矣的浦薛凤开始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回忆青春岁月:“那时清华学校的国文老师是赵瑞侯,他曾对人说过:‘我一生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但真正让我得意的门生,只有四人。’”  浦薛凤是清华辛酉级(192
期刊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1945.9 穆旦:《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  1941年10月30日,西南联大昆华工校二楼大教室。许渊冲第一次有了生离死别的感觉。当学生代表、低他一级的学妹林同珠带领大家合唱“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往常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涯顿时显得熠熠生辉、格外亲切。多年之
期刊
1836年7月1日,巴黎出现两份售价仅为5生丁的报纸。埃米尔德吉拉丹(1806-1881)的《新闻报》和阿尔芒迪塔克的《世纪报》。《新闻报》和《世纪报》年订费为40法郎,只有其他报纸的1/3到1/4,它们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最早获得成功的法国廉价报纸。就创办者的名气而言,德吉拉丹要远远大于迪塔克,但是后者的《世纪报》更为成功,销量领先于《新闻报》。迪塔克将人情味故事、浪漫文学和政治完
期刊
说起拉里弗林特,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当然,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著名色情杂志《好色客》的创办者,还在于此君一贯特立独行,多次挑战美国政坛的政治底限。1983年秋天,弗林特威胁要公布可能导致联邦调查局难堪的监视录像,法官要求他公开录相来源,为表示蔑视,弗林特居然穿了一件用美国国旗制作的尿布出庭,被判侮辱国旗罪,在联邦监狱关了六个月。 2007年,他甚至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整版广告,宣布任何与国会、或者
期刊
在蒋南翔提出清华要成为“红色工程师摇篮”后,他们是完整完成五年制学业的第一批清华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留在了工程师的位置上。清华由此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桂治轮,留校;夏之熙;留校;吴立信,留校;段传极;留校;沈玉芝;不清楚;周之骥,不清楚;胥怀尧,不清楚……”  钱锡康盯着手中的清华大学“1958年毕业生奖励名单”,他很快在第二排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当年毕业后钱锡康留系任教,此后工作岗位
期刊
布罗德是“那个时代”的意见领袖。他是美国最兴旺发达的年代的见证者,他所代表的精神,曾经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最可靠精神力量。如今,信息的多元化和政治日渐娱乐化,以及信息社会本身的扁平化,大幅压缩了长袖善舞的“意见领袖”们的施展空间,“伟大的一代”已成过去。    2011年3月9日,大卫布罗德81年的生命因为糖尿病导致的器官衰竭而划上了句号。在他六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当中,有四十多年担任《华盛顿邮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