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札记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楼村
  如果按老家的方言去读,国字应读作“gui”(归)。是啊,那个我一次次远走,又一次次归来的地方,就是我一生牵扯不断的,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我曾经以为很大很大的村子,其实很小,三十年前不到一百户人家,三十年后,也依然不到一百户。村东到村西,村前到村后,不过一支烟的工夫即可穿过。
  在村子里信步而行,曾经如此熟稔的村子竟让我觉得有些陌生了,建了很多的新楼房,也坍塌了很多的老房子。跟很多相熟的人打招呼,他们曾经那么年轻,可仿佛只是倏忽间,他们便已华发丛生。也有很多孩子,好奇地看着我,眼里满是疑惑和陌生。走过村子的中心,又看到了那个小池塘,池塘的东边以前有一片梨树,小时候经常在放学后爬上同一棵树,斜倚在树干上听村里的喇叭里播放的评书,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单田芳的《三侠五義》《白眉大侠》,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等,曾经给我带来那么多的快乐。而今,走过那个池塘,那片梨树早已消失不见,村里广播用的喇叭也早就不见了踪影,但我耳朵里似乎又响起了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小池塘在岁月里被淤塞得更小了,里面还有水,据说依然有鱼,但水面上已经没有了荷叶、菱角,几茎瘦削的芦苇,摇荡着风声。
  去自家的老房子,在村庄最偏僻的一角,沿着荒草淹没的小路绕来绕去,看到时,却有些狐疑,这就是自己长大的院子?曾经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所在,现在,它却倾颓不堪,了无生气。我曾经在一首诗中写到:
  它收留过一群被大雨淋湿翅膀的鸟儿
  也收留过几只无家可归的小猫
  它是我的
  也是那几只
  每年春天回来的燕子的
  它在记忆里一直为我虚掩着温暖的房门
  也为干净的鸟鸣清澈的花香
  而把朝向春天的木格窗棂打开
  它为我挡住呼啸的北风
  也为我的亲人推开过
  一场场的大雨、暴雪
  而今,只有风在小院里进进出出
  像是谁从未远离的背影
  从老房子里掩门而出,若有若无的风仿佛一声轻轻的叹息。
  沿村外新修的水泥路随便走走,看到西边相邻的叫“陈集”的村子,在暮晚的风中有着同样的静默。故乡的小村子叫“国楼”,村民绝大多数姓陈,邻村叫“陈集”,村民却绝大多数姓“国”,是个挺有意思的事。
  熟 悉
  故乡的白天无论多喧闹,一到夜晚,一切似乎马上垂眉敛目一般,静了下来。
  是我喜欢的那份安静,是我熟悉的那份安静,仿佛一到夜晚,故乡又恢复了旧时的模样。
  刮过窗外的风是熟悉的,它走走停停,掠过树梢时,响起细微的呼哨。
  起身,披衣出门,在自家的小院里站一会。潮湿的气息在空气中隐隐涌动,这潮湿的大地,这潮湿的大地上安放的那么多身影与巢窠,让人觉得熟悉而温暖。星空清晰而深刻,每一颗星星都如微凉的露珠。院外的路上偶尔有人走过,脚步或轻或重,少了白天的匆促,有些脚步声约略可以猜出院外的行人是谁。远处传来一阵咳嗽声,在他重重吐出一口痰之后,夜似乎更静了一些。我知道这阵咳嗽声来自村里的一个老鳏夫,听祖父说过,他家是地主成分,解放前比别的村民条件略好,在他小的时候家里给他请过私塾先生,以前算是村子里的“知识分子”了。说是地主,当年他家里其实也不过一二十亩地而已。也因为他家的地主成分,他一直未娶。听祖父说,他小时候得过肺结核,落下了哮喘的毛病。在我关于故乡的记忆里,他的咳嗽声竟是其中很深刻的一部分。
  从院子里回到房间,父母睡得很熟,父亲鼾声正浓,似乎隐隐听到了母亲轻声叫我小名的呓语。这让我觉得如此熟悉而温暖,仿佛又回到了八、九岁的年纪。在温暖的心境里沉沉睡去。后半夜,感觉到母亲进到我的房间,她轻手轻脚为我盖上滑落的被子。这样的情景我如此熟悉,三十多年了,我依然是那个从未长大的孩子,这熟悉的温情让我悄悄湿了眼眶,也帮我抵挡住故乡后半夜的寒凉。
  大 洪
  我前面写到的那个老鳏夫,地主的儿子,私下里大家都叫他大洪,他的真名反倒少有人知道,他是我关于故乡的记忆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个倔强的老实人,除了严重的哮喘,没有什么陪伴了他的一生。我曾在关于他的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无法像咳出浓痰般/咳出胸中的孤独与痛……除了孤独,他不曾向什么/低过头”。
  按辈分,我应该叫他爷爷,但和村子里的孩子一样,小的时候我很少见到他时恭恭敬敬叫声爷爷。他因为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算是村子里的“知识分子”,他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逢村子里有嫁娶的喜事,主家便会找到他,让他帮忙写些婚联。几十年里,他写过无数的婚联,但他一生都没有机会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幅。我曾在初中时开始写小说,现在想来文字稚嫩得可笑,但那时每每写完,便拿去给他看,他都会认真去读,读完给一些自己的建议,然后便大大地夸奖一番,我小小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多年之后,我还能继续写些东西,他是给了我极大的原始动力的。
  每次回去,都会看到他日渐衰老。最近一次回故乡时,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这个暗暗诅咒过命运的人,草芥般向一抔黄土低下头去,他也终于和命运,作了一次永远的和解。
  天气预报
  离开久了,会关心故乡的一切消息,谁家的孩子娶了媳妇,谁家的女儿考上了大学,谁家老人故去了,谁家添了新丁,梨花开了,杏花谢了,天旱了,地涝了,落雪了,霜冻了……这样的消息大多来自与父母的通话里,这些琐屑的消息,也成了我与故乡的丝丝缕缕的联系。
  在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上,我特意定制了故乡的天气预报,每一天,打开手机和电脑,会下意识看一看,关注一下故乡的天气情况。我想知道,是否有阳光照进亲人们的生活,是否有一场恰到好处的雨,落在故乡干旱的大地上,是否有一场风,吹来纷纷的大雪,吹白了父母苍苍的头发,是否有一粒白霜,收纳了露水的凉……关心故乡的天气,是我在内心里提醒自己,不能跟故乡有一厘米的疏离。   关心故乡的天气,也是我对日渐衰老的父母的牵挂。每打开一次手机,我就猜测了一次:年迈的父母是否温暖,在那些降温的日子里,他们是否裹紧了衣裳,以抵挡住岁月里逐渐加深的寒凉……
  月光下运麦秸的马车
  家里曾喂养过一匹枣红色的老马,父亲说是生产队分地时分的。从来没见过那么温柔的马啊,低头吃草,抬头拉车,大眼睛里蓄满无尽的驯良。小时候喜欢在它吃草的时候去摸摸它的脑袋,梳理一下它的鬃毛。它便会抬头看我,喉咙里发出低沉的愉悦的嘶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家里添了一台拖拉机,父亲说要把马卖了,心里便生出万般不舍,但知道自己说了也不会有什么用,便再三嘱咐父亲不要把马卖给屠宰场,一定要卖给能善待它的人家。某天放学回家,见到马厩里空空荡荡,我知道马已经被卖掉了,很长时间心里一直难过。
  添了拖拉机,父母干农活轻松了不少,但我还是经常想起老马在的时候一些干活的场景来。麦收时节,父母常常白天割麦子,晚上再把麦子拉回家门口的晒场里。一个个有月亮的夜晚,父亲套上马车,一车车把麦子运回来。老马的鼻息低沉而温柔,它不紧不慢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蹄子上沾满草叶和露珠,溅起新鲜的泥土。老马和父亲一样沉默,它咀嚼着那个沉默的男人递过来的一束青草。我跟在后面,感受到天地间一份巨大的静美。洁白的麦秆干燥,馨香。月光下,那些麦秆闪闪发光,阔大的田野里,摇摇晃晃的老马车,似乎是拉着一车银质的明晃晃的月光……
  故乡二月荠菜鲜
  二月,在故乡,已有了春的气息。喜欢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去田野里走走,阳光温煦,春风柔软,大地散发出一丝淡淡的腥甜的气息。天空澄静,春风解衣,在柔软的土地上缓步行走,麦子已悄悄返青,小草一丛丛钻出地面,它们已向春天迈出了细小却坚定的脚步。自家的果园里,梨花含苞,鼓胀如一个个小小的乳房,仿佛春风吹得再用力一些,就能把它们吹破。有欢快的鸟鸣破空而来,然后便看到两只小鸟迅捷飞过,它们在天空追逐、嬉戏,是天空的蓝色衣衫上最早解开的两粒纽扣。
  有人在远处哼起歌来,他用铁锹翻着地,已经脱去了外衣,挽起了袖子和裤腿,他一颗颗滚烫的汗水滴落在刚刚翻开的泥土里,成为这个早春一场小型的春雨。
  走得酣畅,浑身发热,鼻尖已冒出密密的汗珠。扒开梨树下的落叶,看到一丛丛的荠菜已经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了,有些竟已开出细碎的白花来,这是一道微小却让人愉悦的景致。回到家时,父母已包好了荠菜饺子,热腾腾的饺子上桌,迫不及待夹起一个放进嘴里,牙齿轻轻咬开,鲜香的气息一下在口腔里弥散开来,故乡的春天也因这味道更加立體、生动起来。
  小院里
  房檐下,母亲在读《圣经》,我在读《春雪》,父亲在小院里劈柴。
  阳光的午后,有融融的暖意。父亲脱去棉衣,浑身热气蒸腾,他劈柴的声音,在小院里回响,让午后的这段时光温暖而美好。
  阳光很好,屋顶厚厚的积雪松开了自己,檐瓦上雪水滴落,檐下已积出一个个小小的水洼来。父亲扬起的斧子,闪过干净的光芒。他吐气纳声,嘴里发出短促有力的“嘿”声,那些干枯的白杨、柳木,和坚硬的槐木,应声而开,露出了好看的纹理。整个小院里也飘散着木柴新鲜而好闻的气息。
  父亲把劈好的柴禾码好,仔细地垛起来。其实家里很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煤气,已经很少烧柴了,但父亲闲暇的时候还是喜欢劈一些柴。每次看到那些码放整齐的柴堆,都让人觉得踏实,又无比温暖。
  第一次听到父亲喊疼
  可能是劈柴拉伤了背部,也可能是受了凉,傍晚的时候,父亲忽然说肩背不太舒服,呼吸也有些不畅了。找来活血止痛的膏药给父亲敷上,在我给他按摩肩背的时候,父亲竟有些羞涩。沿着父亲的肩胛、脊椎,我笨拙地按压着。
  父亲年轻时吃过很多苦,按母亲的说法,如果父亲出的力可以像石头那样垒起来,那一定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了。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赤膊干活的场景,汗水滑过他绷紧的肌肉,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有次邻居家一头强壮的牛发了疯,在院子里四处乱撞,父亲瞅准机会抓住牛角,别住了牛的脑袋,最终驯服了那头牛。那时的父亲是多么精壮啊,肌肉虬结,孔武有力,我从不曾听到他说累,更未曾听过他喊过疼。
  而此时,暮晚的阳光照在父亲的脊背上,我竟如此陌生,他曾经紧致的皮肤已经变得松弛,像我用旧了的一件行囊。我细细地按压、揉捏,不放过父亲背上的每一寸皮肤。在疼痛的地方,揉捏按压之后,我再稍微加力用拳头去敲打,我想驱赶出父亲身体里的病痛和他骨节里叵测的坏天气啊。
  父亲的身体开始微微抖动,我知道他在竭力忍着疼痛。他没有看到我眼角滑下的泪水,我却第一次听到父亲轻轻喊出了_____
  “疼!”
  北纬34度62分,东经116度35分
  如果用从大到小的地理概念来定义自己的故乡,我的故乡应该这样表述: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解楼大队国楼村(当然,更早之前,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还曾有过别的不同的名称)。这由大到小的表述,像是把我的热爱一点点浓缩的过程。如果把我的热爱铁杵一般磨成一根针的大小,那么,那个叫做国楼的小村子,就在那根针的针尖上。
  每次看见地图和地球仪,总会下意识地去找找故乡的位置,除了砀山县的县域地图,我没在任何地图上找到那个叫做国楼的小村子的名字,只能在一丁点狭小的区域内模糊地定义出一个针尖大小的地方:那里就是国楼。在那个针尖一样大的地方,有我母性的大地和庄稼,有我淳朴温和的亲人,有我血脉般不息的河流,有高悬于我头顶的星空……
  在百度地图上,我把比例尺一再放大,犹如电影中被一点点拉近的镜头一般,那个小村子从迢遥的距离出现在我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再近一点,哦,我竟得到了那个叫做国楼的小村子的坐标点位:北纬34度62分,东经116度35分。这样的地理坐标犹如一颗铆死的钉子,虽然身在数千里之外,但它却把我的心牢牢固定在了故乡。
  向 西
  以故乡为原点,对于方向,我没有理由的喜欢东、南,而在心理上排斥西、北。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但确实是一种偏执般的存在。
  故乡在安徽,而我却需要一次次奔向安身立命的西部高原。每次离开故乡,一踏上西行的列车,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凉。我曾在一首诗中写到:“向西,过开封、郑州、西安、宝鸡/向西,被生活驱赶的人群如蚁……”一车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我感觉到被生活驱赶,渺小如蚁罢。
  秦岭是地理上的分界线,每次返程,似乎也成了我心理上的分界线,一过秦岭,心理上愈有一丝悲凉之感,“在秦岭里,再温习一遍/背过身去的故乡/草木垂首,秋风浩荡/那绕树三匝的鸟群,衔着离歌/是一个人内心悲凉的粮食”。虽然已经无数次从故乡安徽坐车回青海,但近些年却每每会在火车上迷失方向,一觉醒来,明明是向西狂奔的火车,自己总感觉是向东疾驰。仿佛刚离开故乡,一觉醒来,火车又返身回来了。自己知道不可能,这只是一种错觉,是自己转向了,但这样的感觉,却让我心理上极不舒服,虽然感觉火车是东向而行,但其实是离故乡越来越远啊。
  过秦岭,一路向西,窗外的地貌显见得越来越苍凉了。向西,过天水、陇西、定西……向西,向西,过了兰州,凉风紧,故人稀……
  向西,向西,每一厘米,于我,都是背井离乡。
  【作者简介】陈劲松,本名陈敬松。1977年6月生于安徽省砀山县。1996年公开发表作品,诗歌、散文、小说见于《诗刊》《散文》《星星》《青年文学》《扬子江》《花城》《作品》等刊。有作品收入全国幼儿师范学校语文课本及多部选本。著有诗集《白纸上的风景》 《风总吹向远方》《纸上涟漪》等五部。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策略等方面阐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 愉快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愉快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原则,愉快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老师强加的负担;愉快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提高科学
摘 要: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师的心态与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课堂提问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生物已经成为当今自然科学中越来越重要的前沿学科,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有效性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学生投入程度如何,师生双边活动效果如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如何,这些方面都与教学有效性有密切联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从预习指导,信息手段运用,合作载体与思维交流平台创设,以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方面着手,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一、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增强生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课前
文章通过对一些校园现象的分析,讨论了如何融通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如何开展文化教育,从而活跃和提升校园文化等问题.
目的:研究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道溃疡采取常规三联治疗以及四联疗法治疗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9年1月 ~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Hp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使用抽签法
摘 要: 文章基于审美教育相关知识及大学生现状,阐释大学审美教育在德育、智育及体育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美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 德育智育 体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大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也处于一个由自然、自发的盲目状态,向自觉、谨慎的理性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认为步入大学便可以获得一个比较自由、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摘 要: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材的改进,实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使生物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要上好生物实验课,教师就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角色,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有践能力,引导学生做好探索性实验,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生物知识
研究生就业关乎全社会的稳定及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但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开始呈现.本文从硕士研究
最初听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在去年的12月底,当时新闻的报道是疫情在可控之中,加之工作较忙,所以第一时间并没有特别留意.rn疫情加重和呈扩散趋势时,公司已经放假.我们只
期刊
青藏拾蛤人  我手持铁耙,向大海走去  迎头而来的波浪  轻轻碰撞着我脚踝  像是在规劝一个莽夫  回首瞧一瞧,身后那一片  砂砾满地的土地  走出城市的人们,三五成群  在雾蒙蒙的渤海湾  躬身掘开泥土,寻找蛤蜊  我同样手持铁耙  却依然像一个牧人  翻开泥沙的瞬间  居然惊奇如此多样的生物  和自己共享着一个世界  我看见一粒蚕豆般大小的海螺  正借退潮之力  漂向相对安全的深海  从清澈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