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icid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六大创新特点之一是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式教学,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也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程的六大创新特点之一是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式教学。同时,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也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验式教学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何谓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Outward Bound),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育迅速发展,并逐渐被运用于中小学教育中。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点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改革出发点和思想是一致的。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
  “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体验是“理智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所以,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亲身经历,亲自验证,才能获得科学知识,养成道德品质,掌握技能。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6年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提出的“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的方法,这一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规定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体性原则,即學生才是教育的主体,体验的主体,而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杜威的“做中学”的观点则直接规定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活动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其中,活动性原则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而探究性原则则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倡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程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个人研究等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不仅要通过视觉,有时也需要借助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特别是在学习中外戏剧的时候,更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表演戏剧,还原戏剧的现场,让学生在表演或欣赏表演、改编或创作剧本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戏剧的魅力。
  在执教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之前,笔者曾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了解,发现很多孩子对戏剧或者话剧很陌生,看过戏剧或话剧的孩子很少。针对这群不太了解这个新文学样式的学生,如何让他们走近话剧,亲近话剧,从而喜欢上这种文学形式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最终选择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即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反思体验模式,设计了观看表演——表演戏剧——探讨话剧三个的环节。
  (一)观看话剧环节——间接体验
  “间接体验”又称为角色体验。采用模拟的社会和生活,为未成年人设计设计多个角色,模拟农场、工厂、商店、机关和相应岗位的情景,让未成年人去进行间接体验。
  结合戏剧这一独特的学习对象,我试图把课堂模拟为剧场,先让学生来扮演观众,然后所有观众一起来观看一场完整的话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话剧的魅力。我关上电灯、拉上窗帘、插上音响,让学生观看明星版话剧《雷雨》的视频。虽然不是亲临现场,但是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优美的舞台音乐还是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我注意到孩子们从兴奋逐渐变得安静,从安静又变得紧张……这个环节虽然耗时较多,但是我认为这是唯一能让学生真实感受话剧的途径,所以还是坚持让学生看完了整部话剧。看完了这部话剧,孩子们对话剧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对《雷雨》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以及“话剧是一门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分组表演环节——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让未成年人克服过去预想不到的困难去完成有关“使命”,组织未成年人到农场、工厂、商店、机关去体验生产生活,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感知和感悟。
  在间接体验的基础上,我带领我的孩子们走进《雷雨》剧本。通过精读剧本,同学们读懂了舞台说明的作用。为了避免教师的过度灌输式教学,我要求班级的学生分组表演话剧。为了避免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限制,我特别指出表演的剧本既可选择教材节选部分内容,也可选教材外的内容。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生都很兴奋,也很忙碌,他们有分工,有合作:他们在网络上,在图书馆里搜集故事或剧本;他们在校园的一隅,利于午问的空闲时间排演着动作,对搭着台词;他们在自习课上,讨论着人物的心理和对剧本进行再创造。在最终的话剧汇报表演课上,各组同学都很认真,我惊喜地看到平时背不下一首律诗的同学不仅在饰演人物时神情、动作、语言都很到位,而且还背下了整段整段的台词;平时羞涩沉默的同学俨然一个真正的“导演”,指导着“演员们”的动作和对白;平时总爱在电脑上玩游戏的同学,也变成了“音响师”,适时地播放着背景音乐。表演结束了,观众和演员们都意犹未尽,不但评选了优秀演员和导演,还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获奖感言”。   两周的话剧教学不但没有让孩子们感到枯燥,反而让他们对话剧越来越感兴趣,课本上的戏剧单元教学任务结束了,但生活中同学们对戏剧的学习似乎才开了一个头。平时语文成绩一般的同学竟然又找来了包括《赵氏孤儿》在内的许多课外的剧本,想让我挑选一个让同学们表演。试想,如果我采用灌输式教学而不是体验式教学来处理这个单元,学生们今后还会对戏剧充满着激情吗?
  (三)探究话剧环节——反思体验
  “反思体验”就是引导体验者对体验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深层次思考,强化体验效果,促进自我认识与评价。在经历了表演这个直接环节之后,我引导学生们进入到反思体验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形象,比如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爱这些问题,而是直接让同学们探究:你是否同意教参里所讲的《雷雨》是抨击资产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迫害和压迫这个主題。挑选这个“叛逆”的问题,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没想到,面对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课堂并未沉默,反而显得很活跃。特别是参与过表演话剧《雷雨》的同学在讨论这个环节显得格外有感触。于是,有的同学同意教材的说法,认为《雷雨》抨击的就是资产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迫害和压迫,他们的理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周萍和四凤的爱情,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亲情就是被社会阶级破坏的,他们认为这部话剧就是社会的悲剧。有的同学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雷雨》批判的是性格的悲剧,他们的理由是即便四凤和周冲在同一个阶级,四风也不会喜欢和接受周冲。有的同学认为这部话剧是命运的悲剧,因为四风和周萍可以超越他们的父辈,为了追求爱情他们可以跨越阶级,但是最终却无法改变命运,这说明了命运的无常,甚至可以看出曹禺先生受西方悲剧的影响的痕迹。可见,同学们在表演这个直接体验中形成了一些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这些变化促使学生对人物,对主题进行了深层次思考,而这些思考又强化了学生对剧本的理解,从而强化了体验效果。
  通过体验式教学,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变成了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促进者,而我的学生则成为了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者,成为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合作者,成为了充满怀疑和批判精神的探究者,在直接体验——间接体验——反思体验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创造力、潜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到了陶冶,个性得到了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试卷讲评的四个探索之路:阅卷时要统计记录相关学生答题情况,为评讲做好数据支撑准备;评讲时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传授学生答题方法、技巧、引导探究;评讲后还要巩固强化、建立错题库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试卷;讲评;探索  试卷讲评一直是老师们教学的一个软肋,考前复习的每一个知识板块老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是政治教师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在活动中采用“师生互动,共评共议”的形式,围绕“贯彻性”“适应性”“弥补性”的目标,进行新闻播报,对于促使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播报;互动共评;目标;意义  在初中学段的政治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是很多老师进行时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是一份政治课堂的“保鲜剂”。  一、新闻播报的目标
期刊
[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为背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阵地,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从激发兴趣、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课外延伸,开展多彩的深度学习活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阐述提高学生课堂内外深度学习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深度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经历了历次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但课堂教学始
期刊
[摘要]本文是笔者对延续十几年课改的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由起初的针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嬗变为对历史教育价值的追求,提出了“人文的、智慧的、生命的和科学的”历史教学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教育;历史教学;教育价值  一、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历史教学价值的认定  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历史教学价值”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何为历史教学的价值,却是众说纷纭、莫衷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些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合作探究;生活化;学法指导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面临许多新、旧挑战,如:教学内容抽象、脱离实际、教学策略单一、缺乏有质感的评价机制等。面对挑战本文主张以“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论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有与无”,通过这种辩证的、开放的、逆向的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有与无”  有学者评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看似“包罗万象”,但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一种价值观在学科课堂的传递引导,需要采取恰当的实践路径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云技术的运用让传统的价值观教学收获新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课;云技术;翻转课堂  “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这是出自马年
期刊
[摘要]李松林教授指出,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要具备“三力”,既要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具有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又要具有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新,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解读文本;自主学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也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有效的教学设计是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生成性学习作为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相当普遍的应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教学更是提倡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建议以及针对预设性问题的回答等生成性资源,助力学生成长。而学生的成长是全方面的,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知识层面的成长,还应包括品格、能力等层面的成长。归根结底,关注课堂生成就是要促进学生核心素
期刊
[摘要]书法教育是让学生在练书法的过程中去认识书法、了解和传承书法,从书法家的故事中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从而学习书法家的高尚品格。这是国家层面提出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教育”的目的所在,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和帮助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书法教学;书品;人品;办学特色;办学品位  2014年3月,教育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