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名城名都”建设的鄞州篇章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6301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鄞州区将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质量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发生“质变”,经济社会各领域将呈现“强强”联合之势,形成“1+1>2”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立足新起点,鄞州应当抢抓区划调整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更好地在浙江历史方位和宁波坐标定位中走在前列、多做贡献,拉高标杆、奋勇当先,奋力谱写好宁波市“名城名都”建设的鄞州篇章。
  鄞州区在“名城名都”建设中的目标定位
  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鄞州区在全市全省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应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宁波坐标定位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立足自身、胸怀全市、放眼全省、展望全国,找准新定位、明确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发挥领先领跑作用,主动服务“名城名都”建设大局。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优先、均衡协调、生态绿色、国际化带动“五个路径”,以争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先行区为引领,大力实施“名城强区”战略,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成为全市全省的标杆。
  成为创新引领的标杆。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主体集群发展,创新投入成為主导,创新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高新企业、创新人才、发明专利等总量和层次省市领先;创新效益明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亩均产出效益、单位能耗水平、“两化融合”水平全省领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创新强区。
  成为都市经济的标杆。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高端拓展,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行业成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优势;平台基地能级提升,产业园区、功能平台融合发展,成为全市的“智造”创新、金融服务、航运服务、文化创意、现代商务“五个中心”,成为全省的智能经济、服务经济强区。
  成为品位都市的标杆。建设管理展示高品质,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建设形态大气精致,精细管理全面覆盖;核心功能提升首位度,创业创新、文化示范、公共服务等功能明显增强,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城市发展体现国际化,建设管理、产业层次、文明程度、投资环境等符合国际化要求,成为宁波核心功能的承载区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精品区。
  成为美丽生态的标杆。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水体、空气等质量不断提高,劣Ⅴ类水、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全面消除,创建为市污水零直排区、省无违建区;生态质量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发展方式低碳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成为先进文化的标杆。大力丰富和发展鄞州精神,以争先创优为特征的创新文化蔚然成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先进文化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高;以地域特色文化、公共服务文化为依托的品牌文化相得益彰,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区。
  成为幸福民生的标杆。城乡发展更均衡,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市社区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对接融合;群众生活更安康,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总体稳定和谐,成为高水平全面小康样板区。
  奋力谱写“名城名都”建设的鄞州篇章
  “名城名都”的宏伟藍图赋予了宁波未来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指明了鄞州未来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推进“名城名都”建设,必须立足新鄞州新情况,坚持优势最佳组合、资源最优配置,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切实发挥核心辐射、引领示范作用。
  做强新经济,构建核心优势。依托比较优势、做强综合优势、提升核心优势,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路子。做强智能经济,着眼加快从“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全省第二的基础优势,充分利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资源,做大做强高端汽配、时尚服装、智能电器三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服务经济,着眼加快服务业从“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培育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航运物流、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旅游休闲、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八大产业,加快构建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产业体系。
  打造新都市,提升核心品质。坚持国际化、品质化“两化并进”,把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追求高标准、力求精品质,把城市建成精品。高标准建设,坚持规划一盘棋,加快与市级规划及梅山新区等区域规划的对接和多规融合,修编完善核心城区的综合规划和城市设计,促进城区一体融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联动建设下应东南片区、长丰、宁丰、庆丰等区块组团,实施旧居区、旧市场、旧厂房“三旧改造”,狠抓金融、文创、航运等功能性平台建设。高水平管理,学习借鉴先进城区的管理经验,以智慧城管为平台、信息技术为手段、综合执法机制改革为契机,提升核心城区的管理规范标准和精细水平,打造中山路、鄞县大道等东西向精品复合轴及宁南北路—江东南路、钱湖路—中兴路等南北向城市景观轴,提升甬江奉化江沿岸、甬新河两岸等滨水生态景观带,推进文化街区和背街小巷整改整治,让城市更有品味韵味。
  优化新环境,彰显核心特色。紧盯“城乡面貌反差大”这一突出短板,挖掘江河湖海等水资源、山林田园等绿色资源潜力,打造富有“鄞州气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镇村,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出发,以整治“脏、乱、差、危”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小城镇综合整治、农村安居宜居美居、“整洁田园、美丽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四大专项行动”,打造一批特色明、环境美、活力足的精品镇村。建设美丽生态,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为主要抓手,重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省无违建区、市污水零直排区“三大创建”,力争尽快动态消除劣V类水质、全面拆除涉及公共安全违法建筑、达到“无违建创建先进县”标准,加快城乡面貌更新。
  做靓新文化,形成核心品牌。依托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现代文明,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实现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发展特色文化,以“海丝申遗”工作为契机,推进鄞州境内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海商文化等串点、连线、带面,大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着力打造既有鄞州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发展公共文化,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博物馆之乡、中国书法之乡这三张“国字号”名片为依托,既要抓硬件建设,形成以市区两级重大文化场馆为龙头、以镇乡文体中心为支撑、以农村文化礼堂等为基础的设施体系,更要抓软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新民生,增强核心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共服务的优质普惠、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民生政策的对接融合,让群众的生活质量更高、现实获得感更强。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水平,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壮大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群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提升,同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做优做精综合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引进培育名医名家和学科带头人,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推广体育健身运动,推进国家和省卫生镇建设。优化保障体系,扩大全民社保覆盖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建设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兴办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构建城区十分钟、农村二十分钟养老服务圈。
  责任编辑:吴 剑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象山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单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来解决,手段有限、力量不足。因此,从2015年开始,象山县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作为县委一号课题,由县委书记挂帅进行破解。2016年,象山县将“科技创新与人才”作为县委一号课题,主动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战略部署,通过近一年的实地调研、论证探讨,一条贴合象山实际、符合象山长远发展的“科技创新”
期刊
新年伊始,我市围绕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和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宏伟蓝图,频频“放大招”:首个工作日,即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市88个项目集体“亮相”,破土动工,总投资达1029亿元;同日,市政府与浙江大学举行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对接会,共商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和筹建浙大宁波国际学院等市校合作大计。  以笔者管窥之见,“相约”同时出现在本市媒体的这两则
期刊
这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镇,同时也是极具人文特色的小镇——她叫鄞江。从四明山麓缓缓流下来的溪水,在这里汇聚,成为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的“宁波之根”。古镇东去宁波平原,南入山去奉化,西通四明山,北去梅园、蜃蛟,造就了“四明锁钥”。  良好的自然生态,不仅吸引着不少游人前来一探自然的奥秘,也让众多的体育爱好者纷纷前来挥洒汗水:或是游泳,或是登山,或是皮划艇竞技。昔日的山水小镇,正朝着商文旅融合的方向发展
期刊
鄞州区咸祥镇的71省道穿镇路段,曾是镇内集交通、商业等功能的重要枢纽。然而,在新城镇发展过程中,这条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路段已露疲态:沿街立面破旧,路面破损严重,部分店铺跨门经营……与此同时,镇中心小店铺密集、缺乏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商业广场等问题凸显,百姓渴求改善购物环境的意愿愈发强烈。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咸祥镇以71省道穿镇段为改造为突破口,开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道路“白”改“黑”。
期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行政单元,是服务基层群众的桥梁,作为最接地气的基层治理体系,其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基层管理服务压力逐步增大,对乡镇(街道)汇聚资源、整合力量、统筹协调、高效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在现有的体制下,事在乡里、权在县里、条块分割、权责不一的矛盾比较突出,来自条线的大量事务和职责需要落到乡镇(街道),而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权限和资源配置
期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群众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成为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  自2014年以来,镇海区庄市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以综合指挥室为牵引、“全科网格”建设为基础、“四个平台”为手段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了镇海区“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
期刊
全景式展现中国反腐风暴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淋漓尽致地鞭挞了暗流涌动的官场潜规则,入木三分地揭露其对党纪国法触目惊心的严重破坏。  “团团伙伙”,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在汉东有两个“圈子”:以赵立春为首的“秘书帮”,以高育良为首的“汉大帮”。大凡拉帮结派者,其动机绝对不单纯。赵立春有句“名言”:组织靠不住,自己的亲人才靠得住。他纵容儿子赵瑞龙通过美人计把高育良拉下水,使污染严重的
期刊
海曙区西门街道属于居住型为主的城区街道,辖区内老小区多、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四多”现象尤为突出。近年来,西门街道立足街情,聚焦民生服务主线,大力推进党建区域化、治理信息化、参与社会化“三化联动”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西门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着眼区域化  打造党建工作新生态  西门街道翠南社区有支党员便民服务队,被居民们称为“24小时待机的移动终端”,队员们都是社区里有一技
期刊
起源于18世纪上叶的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以其传统剧目丰富、表演通俗易懂、剧目贴近生活而深受百姓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姚剧在经历改革后焕发新的生机:1956年,余姚姚剧团成立;2008年,姚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剧团改制,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当一些剧团艰难经营,有的剧种甚至成为“绝唱”时,我们不禁要问:姚剧如何做到长唱不衰?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了怎样的路呢? 
期刊
“宁波的社会治理经验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宁波市的社会治理创新,对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治理主体间的组织协同、机制协同、信息协同、工作协同做出制度性安排,实现社会治理的问题发现机制、矛盾解决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的有序统合,推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可以视为是新时期‘枫桥经验’的2.0版。”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王浦劬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