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虚化现象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zhaoyangdong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篇连贯对于我们的篇章理解以及会话交际起着非常的重要的作用,作为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逻辑连接词往往是研究热点,而一些逻辑连接词都是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实词通过词汇化、语法化现象而来,那么从认知角度研究实词虚化现象对于语篇连贯的作用,当今学术界讨论的少之甚少。因此,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语篇连贯中的虚化现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实词虚化;语篇连贯;认知;
  The Function of Grammaticalization on Discourse Coherence
  Abstract:Discourse Coherence has the critical function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 and the communication.The logical connectives are the hot topic about Discourse Coherence,while some logical connectives often changed from the words having the concrete meanings by the way of lexic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And there are a few analyses about grammaticalization from the cognitive points.Thus,the thesis analyzes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point.
  Key points:grammaticalization;Discourse Coherence;cognitive
  一、实词虚化的定义
  “实词虚化”即“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语法化”这个概念早在13世纪中国人就已经提出来了,元朝就有“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这样的说法,因此语法化用汉语表达就叫“虚化”。词汇是由“实词”和“虚词”两部分组成,西方传统语言学家认为实词是开放性词汇,由于词汇化问题导致词汇数量的不断增加,而虚词是封闭性词类,数量是一定的,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所以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虚词的研究。然而“语法化”现象却表明虚词的数量会随着人的认知程度不断地增加。因此,认知机制贯穿于整个“实词虚化”的过程。
  二、从认知角度分析实词虚化现象
  对于“实词虚化”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实词是如何虚化为语法成分。这一研究过程多从人的认知规律进行探究“虚化”的原因。“得”的语法化分析: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研究方法分析“得”的具体含义。注:此处排除对“得”字通假字的分析。
  1.本义:得到,获得 动词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2找到[discover;obtain;find out]动词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3.成功;完成[succeed]动词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4.适,合[fit;befit;suit]动词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5.得意,满足[be proud of;revel in]动词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5.得知[hear of;learn about]动词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宋代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旧说浙东理难,十分公事,绅相晓得五六,唯刘汉弘晓得七分,其他廉使及三四而已。”(古汉语中无晓得一词,由于“晓得”一词由于“晓”不能单独成词,因此古代汉语中的晓得“得”便表示“可能”,放在动词后,出自于官话之中。由此来说,现代汉语“晓得”一词变表示“知道”)
  7.表责任 助动词或附加成分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8.能,能够[can]助动词。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9.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助动词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对于“得”的古代意义,我们便可从以上例子看出,那么“得”在于我们的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否会发生变化,下面从共时角度,让我们看看“得”的代汉语的意义的运用。
  1. 本义:得到,获得 动词 例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钱;得奖
  2. 找到 动词 例如:寻得
  3. 成功,完成 动词 例如:得逞,得志
  4. 适合 动词 例如:得体;得当
  5. 得意,满足 动词 例如:洋洋得意
  6. 表许可 例如:不得随地吐痰。
  7.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 例如:办得到 拿得動
  8. 表示能够或可以 例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9. 表某种原因不再进行当前的话题,结束该话题,引入下一个话题
  表不赞成某种说法或做法(得了,得了吧)
  回应对方,同意对方的请求或建议   根据对方或自己前面说的话,引出下面结论
  对于以上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得”起先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后“得”由“获得”“得到”引申出新用法表“找到”,例如:“寻得”一次便表示“寻找到”的意思。虽然“得”的意义有了细微差别,但是还没从原来的义位内部中独立出来,还隐藏在其内部。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一个词项不是包括一个固定的、有限的、和独特的语言意义表征,而是提供了一个到达无限多的概念和概念系统的路径,词是灵活的、开放和依赖语境的方式来激活相关的概念系统的。由此可见,“找到”这一词义便是语境激活的产物。后“得”又引申出“成功、完成”这一词义,这便是我们的认知框架的转换,认知框架,Fillmore将其定义为能与场景的原型实例建立联系的 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最简单的例子是词的组合,也包括语法规则和语言范畴的选择。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语境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人们的认知空间正在构造中,语境的变换,使得人们构造了新的认知空间,由于对理解语言的加工,人们在话语理解中不断地变换框架,根据语境的变化会不断地进行语义的重新分析,即框架转换。框架概念通常与话语的情境相关,由于“获得”一样东西和“完成”一件事情都是属于同一认知域即“行”域,而且它们的认知框架根据语境意义可以转换,例如“得”便有了“完成”的意思。例如:
  a)韩国代表团是一支令世人瞩目的劲旅,在上届奥运会上获得12枚金牌,排在苏、美、原东德之后名列第4。
  b)这个阴谋虽由于当地居民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得逞,却从此隐伏着进攻卢沟桥的契机。
  这两句话中的“得”都属于“行”域,由于根据语境的作用,认知框架进行了转换,由关于奥运会的情境转换到了关于阴谋的情境中,那么“得”的含义自然由“获得”转变到“完成”之意。“得”所含有的“适合”意义便也可由此理论进行解释。
  接下來,“得”所含有的“得意、满足”这一意义便是隐喻机制的体现,隐喻是用一个具体概念来理解一个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现在常说成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得到”到“满足”便是“行”域投射到“情感”域的隐喻,“情感”域比“行”域更抽象,由于“情感”域和“行”域的两个总体概念结构有相似之处,而且在投射过程中保持不变。“行”域表示从某一阶段到达另一阶段的一个行为过程,而“情感”域则表示“心理状态从一个过程到另一个过程”,这是词汇化得一个普遍现象。以上分析说明“得”的词汇化现象的词性并为改变,仍为动词。但我们又可以看到“得”还有情态动词的含义,表示责任、义务、许可等。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隐喻机制对于实词虚化起的重要作用,表“许可、允许”进一步虚化到“可能”等意,从认知角度分析,由“行”域投射到“知”域的隐喻,因为允许别人做事情跟行动有关,而对可能性的主观推测跟知识有关。“知”的概念比“行”的概念更加抽象,所以用前者隐喻后者。但是“行”域是如何投射到“知”域上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行”域和“知”域都表示克服某一阻力这一概念,如“许可”表示某一行动阻力被克服,“可能”则表示做出某一推断的阻力被克服。
  同时,在实词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词义的泛化,泛化是指一个实词的语义成素部分消失,从而造成自身适用的范围扩大。以“得”的虚化过程为例,由于虚化有程度之分,“得”由具体含义的实词变为虚词后,再出现了虚词的虚化现象,也就是说虚词变成了更虚的成分,例如“得了”这一词语,即变成了口语词。例如: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心说:这不是让我造箭啊,是变法儿要我脑袋呀!工、料都不凑手,怎么造啊?一琢磨:得了,干脆我“借”去吧!(相声《草船借箭》)“得了”这里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继续当前的话题,于是结束该话题,以引入另一个话题。那么如何会产生这种意义呢?通过其语境可知道诸葛亮在没有工、料的情况下,对于造箭很无奈,这一情景之下,他迫切想结束这一话题,由于“得”通过隐喻机制从“获得”之义变到“完成”之义,再通过泛化机制,使“得了”具有此含义。
  英语与中文一样,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虚化现象:在沈家煊的《实词虚化的机制》一文中便有对since一词的分析:
  a.I have read a lot since we last met.(时间)
  b.Since Susan left him,John has been very miserable.(时间/原因)
  c.Since you are not coming with me,I have to go alone.(原因)
  在(b)中since一词表示“先发生的词是后发生词的原因”,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可发现since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在(c)中since一词表原因的含义已经固化,这是我们认知中所存在的推理机制产生的重要作用。像这类的词还有很多,比如:way表示“路”,为实词,后被虚化后,变为副词,例如:“by the way”一词,表示“顺带说一下”,已为连接词。所以虚化现象对于篇章的衔接也是起一定作用的,下面我将从认知角度探讨实词虚化对语篇连贯的作用。
  三、实词虚化现象对语篇连贯的作用
  实词经过词汇化、语法化现象演变而来许多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词语,例如:“跟着”、“回头”、“完了”“我知道”等等。这类词语对语篇连贯又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篇连贯不仅取决于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还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思维。就像Givon所说的“the coherence in mental text”。也就是说认知机制对于实词虚化现象的产生使得其对于语篇连贯起到了一定作用。语篇连贯是读者根据不同的语境,读者运用认知进行联想推理,从而推到出词汇在语篇中的意义,达到篇章连贯的一个过程。许多实词经过词汇化、语法化现象的所产生的新词义的词又叫做“话语标记”(discourse maker),这些“话语标记”使得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达到最佳关联(optional relevance),使语篇产生连贯效果。语篇中的逻辑连接词与连贯关系并非一一呈现的,即使相同的逻辑连接词,在不同的场合,根据语境进行推理,都表达着不同的连贯关系。例如:“得了”一词:(语料来自李宗江《汉语新虚词》)下面将根据实例来具体分析“得了”对语篇连贯起的效果。   1.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再继续当前的话题,于是结束该话题,以引入另一个话题。如:①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心说:这不是让我造箭啊,是变法儿要我脑袋呀!工、料都不凑手,怎么造啊?一琢磨:得了,干脆我“借”去吧!(相声《草船借箭》)
  ②良心是不能敷衍的!得!我不愿再说了,你有什么事?(老舍《赵子曰》)
  2.表示不赞成某种说法或做法。常说成“得了吧”、“你得了”“得了吧你”
  如:①“他说潘佑军好,比你对我好。”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他,在外边花着呢。”(王朔《过把隐就死》)
  ②“你气?我还气呢。我气上还加着担心,心都快碎了。”
  “你得了吧,气你还能睡得着觉?”(王朔《给我顶住》)
  3.回應对方,同意对方的请求或建议。
  如:①“他可是个努力的孩子呀!您就多照顾照顾!”
  “得,您放心,我必定上心”
  4.根据对方或前面说的话引出下面的结论。
  如:①甲:狗一闻鞋上的味道,把鞋叼跑了。
  乙:得!又丢一只鞋。
  ②您是媒人,我就仗着您啦;自然您是为我好,才给我说这门子亲,得了,您作好就作到底吧!(老舍《离婚》)
  由此可见,“得”“得了”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产生的意义不同,即关联理论所起的作用,以及根据最佳省力原则,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得”“得了”“得了吧”在不同的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四、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从认知视角分析实词虚化还是有理可据的,实词通过一系列认知机制进行虚化,如:隐喻、转喻、框架转换等等。而且本文还分析了实词虚化这一现象对于篇章连贯也起到的作用。篇章的理解除了用功能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外,认知的机制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eana Coulson,Semantic Leaps[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2]F.Ungerer & H.J.Schi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4).
  [5]刘国辉,戴婷婷.从认知关联角度研究逻辑连接词的语篇连贯[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04).
其他文献
习语是一种文化载体,和其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思维差异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到其完全对等的形式。数字是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样以它独有的魅力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是闽西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闽西东部,闽南金三角北端。漳平,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漳平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县,1990年撤县建市。  漳平居官清廉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宋代刘棠、陈俌,赋甲一方。明代著名航海家王景弘多次与郑和或独自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功勋卓著,彪炳千秋。曾汝檀、蒋时馨以理学严谨、爱民如子闻名于世;陈六韐文治武功兼备,
社会保障问题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的特殊关系,至今人们对财政在新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应有怎样的责任,认识不尽相同
初秋,一个响晴的傍晚.一位少妇经过瓜摊儿.摊主热情地对少妇说,大姐,买个瓜吧.少妇说,甜吗?摊主说,保你吃了这个想下个.于是,摊主就按照少妇的意思开一个西瓜.少妇看了看西瓜
期刊
爱德华.沃弟尔.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以后现代解构的名义,延续《东方学》的思路,对现代西方小说(以19~20世纪英国和法国小说为主)进行了“一网打尽”和“一刀切”式的诠
大理作家专栏  作家简历  纳张元,男,彝族,教授,大理学院文学院院长,云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大理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已有300多篇小说、散文在《十月》、《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新华日报》等报刊上相继面世,有28万字的文学作品专集《走出寓言》公开出版;小说、散文曾分别被《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和《散文选刊》转载。七篇作品获得省级奖,其中,
阐释学是解读文学文本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既强调寻找文学文本的客观意义,又强调译者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问题,对指导文学翻译的实践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选取林语堂和A.R
英语近义词辨析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难点。文章以近义词clever,brilliant,intelligent,smart,bright为例,通过检索它们在语料库COCA中的使用情况,分析词义、搭配、语义韵、语
物权法定主义原则被普遍认为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其保守性及僵化性日益凸显。同时该原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
安徒生有个童话故事叫柳树下的梦,故事里有个叫安德鲁的年轻人当爱情降临的时候,他没有学会表达,错过了一生的爱情,最后在柳树下含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