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和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传承文化来促进人类发展,因此,文化性是学校最根本的特征,学校文化意义存在是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文化厚重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成就学校,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履历,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有鉴于此,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在学校文化的个性化追寻之旅上,也迈出了自己果敢、坚毅的步伐。
  一、“诚和”文化的内涵与建设愿景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所认同的符号系统,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学校个性特色相融合的一种组织文化。”[1]它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大部分。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其全部或大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理念”[2]。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学风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校园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独特风格。
  根据对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的理解,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诚和”作为学校的校训,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并以之统领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苏通大桥的贯通、中新合资苏通科技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开发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经济建设者和社会工作者。置身开发区中心地带的南通市天星湖中学也不例外,学校的教职工也来自全国各地,每一位同志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为了凝心聚力,和谐共生,学校立下“诚和”的校训,意在以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滋养、引领教职工。“诚”是真实无妄,不欺不伪,言行一致,重诺守信;“诚”是真诚恻怛,辨明是非,惩恶扬善,知行合一。“和”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本身心智和谐。“诚和”的校训倡导教育要合理奠基,科学开发,创设空间,激发自由;倡导教育要渊邃自然之理,绵密人文之纲,追求科学与人文相统一,情感与理智相融合。“诚和”的校训,从品德和身心、精神和气质方面,提出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所必须达成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并由此变成我们今天的学子所崇仰并身体力行的准则。“诚和”的校训,既是天星湖中学每个老师的立身目标,也是天星湖中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学校倡导教职工发扬“诚和”的校训精神,践行“人本、合作、创新”的教风,孕育“思齐、乐学、躬行”的学风,养就“明德正行,穷理致远”的校风,为的是能真正培养出“体貌谦恭、学养厚重、胸襟旷达、志趣悠远”的一代新人。
  在“诚和”文化的涵育下,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包容共生、人本情怀、文化奠基、学术导航”这一理念,重在从精神文化的层面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意图通过营造一种师生都认同的优雅的精神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树立师生群体兼容并蓄、共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力求在人本情怀的关照中,使师生自主地发展,有尊严地生活;力求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使师生的民族心理和个性品格真正得以养育;力求在学术氛围的笼罩下,真正实现教师的发展,从而引领学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体貌谦恭、学养厚重、胸襟旷达、志趣悠远。”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人,人的素质至关重要,这一目标从“体貌”、“学养”、“胸襟”、“志趣”四个层面诠释了天星湖中学学生发展应追求的方向,细化了“诚和”的校训精神。
  二、打造“诚和”背景下学校系列特色文化
  1.践行和融的管理文化
  学校以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为动力,深入实施管理体制的改革,狠抓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细节化和人文化,有效促进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追求管理的民主化
  领导班子决策民主,教职工大会按期召开,严格实施校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监督。管理组织严谨,主体多元,过程精细,形成了一种在严格制度约束下的宽松和谐的管理模式。
  (2)追求管理的科学化
  整体管理采取三配合:大目标与小目标相配合,纵向与横向相配合,独当一面与整体联动相配合;管理实施把握三环节:明确分工、严明纪律、有效督查。
  (3)追求管理的人本化
  在工作部署时,讲清工作的思路,力求得到教师的理解和认同,让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注重以优秀的自我形象和高尚的行为来引领教职工,以良好的心理疏导来规范教职工,以真挚的情感来体贴教职工。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通过各种形式锤炼教师,如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基本功比赛等;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研修,鼓励教师成名成家;给青年骨干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在担任重要工作过程中经受考验、崭露头角、岗位成才。
  (4)追求管理的细节化
  即通过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流程,对学校的师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当的切分,有序地实施管理,从而达到一种“管为不管”的理想境界,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事做得好”的目标。
  2.推进润泽的德育文化
  (1)突出系列化
  所谓“德育系列化”,就是将德育的目标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整合,各有侧重地具体分解承载在各年级主题系列化教育活动中,采取由浅入深、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滚动型教育模式。如我们针对高一年级科目增多、寄宿生多等特点,确立高一年级的主要德育目标是“学会吃苦”、“懂得礼仪”、“尊师守纪”。高二年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我们以“学会承受挫折”、“懂得感恩师长”、“理解社会责任”为主要目标。高三年级,我们主要以“正确定位自己”、“正确对待友谊”、“正确对待高考”为目标。
  (2)突出主旋律
  在丰富多彩的德育长廊里,我们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2009年,南通市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在仪式上,我校师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发出了响亮的倡议,展示了天星湖中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每年的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我们都要组织专题征文活动;国庆节前夕,学生们都会在南通开发区市民广场举办“我爱我的祖国”专场文艺演出;在江苏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知识竞赛南通赛区选拔赛和江苏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学生知识竞赛上,我校选手捷报频传;在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上,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组成的表演方阵,获得银奖。此外,每学年我们开展的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国庆放歌系列活动、“学雷锋周”系列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活动等都突出了德育主旋律的内涵。
  (3)突出主渠道
  我们在坚持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同时,积极践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念,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学校教务处要求每个老师在拟写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并要求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落实好。在优课评比中,学校还把这一要求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政教处、教务处明确要求老师在写操行评语和作业批语时,多使用激励性原则,在指出学生思想、行为或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学生以关爱、呵护与鼓励。学校教科室积极组织学科渗透德育论文评比活动,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有关刊物或会议上发表或交流。
  (4)突出细节性
  首先,德育管理的规则要细。天星湖中学的《学校章程》,其中涉及到德育的规章制度条例有29个,超过了全章程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比较细的。其次,平平常常的工作要实。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学校的班主任仍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做好家访工作。每年寒、暑假,全校班主任都要把班上的每个学生走访一遍。第三,言语疏导的情感要真。我校肖德梅老师,是这方面的榜样,她春风化雨润心田,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老师妈妈”。2010年教师节,肖老师被评为“感动南通教育人物”,受到南通市委罗一民书记的亲切接见。第四,发现问题的目光要敏锐。关心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3.形成智慧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我校课程文化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文化和课程实施文化两方面。
  在课程内容文化的探索中,我们积极追求课程开设的完整性。开齐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中八个学习领域中的所有科目,正确把握和定位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追求课程开设完整性的同时,我们积极践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追求课程内容的地域性和针对性。针对开发区开放、包容、创业的文化特点,学校先后开发了《人文南通》、《苏通大桥》、《创业乐土》、《绿源环保社活动手册》、《绿色家园》、《张謇与通海地区的开发》等21本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开课时间长,受益学生多。其中《人文南通》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本教材。
  学校课程实施文化,主要体现在高效课堂——“我的课堂”建构上和运作上。为了切实推进“我的课堂”,我们分四个步骤进行探索。首先是培训,通过培训让老师知道什么是“我”的课堂。其次是落实,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将“我”的课堂理念与操作方法,落实到课堂中去。学校明确了“我”的课堂备课笔记的编写要求、新授课的教学要求、复习课的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求,并将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是推进,通过各级各类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现场会,推进“我”的课堂研究。第四是深化,以优课评比为平台深化“我”的课堂的研究成果。2010年10月,学校被表彰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2009年9月、2010年10月,学校先后被表彰为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
  4.彰显导航的学术文化
  (1)加强培训学习,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先后有6名教师赴国外进修。一大批老师先后到扬大附中、苏州十中、通州高中等兄弟学校观摩学习。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的同时,我们邀请专家来校讲学,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周德藩、严清、秦德林、王学东、郭志明、陈颖、冯卫东等10多位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学校还积极倡导教师自学教育科研书籍,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特别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教育叙事的撰写。在搞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确立五项意识:超前意识、求真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
  (2)开展课题研究,增强科研合力
  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中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高中物理常态课堂中有效探究教学的研究》、《普通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等数十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健全管理机制,提高科研实效
  学校先后拟订了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健全了管理机构,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过程管理得以有效落实。教务处与教科室、教研组与课题组,加强协作,实行双轨管理,避免了“教学部门忽视理性思考”、“教科研部门脱离教学实际”的现象,完善了工作职能。逐步加大对教科研经费的投入,每年的科研经费都有所递增。认真落实科研成果的鉴定,教师研究成果由教科室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由课题组提出申请,学校邀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鉴定。完善激励机制,每年都组织先进课题组、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科研成果评比,并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做好科研成果的奖励工作,同时把科研实绩作为绩效工资、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发挥“诚和”文化涵养生命意蕴的功能
  1.加强文化陶冶
  “文化陶冶”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陶冶,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为了赋予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生命意蕴,培育教师、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大力营造氛围,发挥文化的陶冶功能。
  (1)构建精致的物态文化
  学校占地180余亩,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占地120余亩,二期工程是一个占地60余亩的生态公园,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如今,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绿地面积、活动面积,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省四星级高中的标准。学校网络设备先进、功能强大,校园网接入点覆盖全校楼群,还建有设施先进的校园电视台。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彩电、程控电话、空调、网络及实物投影仪。实验室配备符合省一类标准;除各类实验室外,还配备通用技术教室、课件制作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音美专用教室等,能充分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图书楼已达省一类图书馆标准,食堂为南通市A级食堂,学生公寓、教师宿舍设施齐全、先进,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教工健身房等一应俱全。高品位的硬件建设,为教师工作、学生学习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一同发展,其乐融融。
  (2)建设典雅的环境文化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怡养性情的功能是多么巨大。为了凸显校园建设人文情怀,我们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个角落,力求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广玉兰高洁典雅,香樟树香远益清,层层绿意点染校园,悠悠花香飘过四季;小园香径,青青翠竹,巍巍楼宇:师生的心灵在优美醇厚的环境中得以净化、提升。我们还积极追求特色环境文化建设,如楹联长廊、人文展馆、石文化、教师誓词“守望者言”、师生铭“六个有”、“星湖之韵”石屏、名人字画、“老师,您说”、“学生,您说”匾额等,内涵丰富,底蕴丰厚,意蕴悠长,丰富了师生的意趣,提高了生活的品位,尽情彰显了天星湖中学的独特魅力,把传统文化转化为“打下师生文化底色、濡染师生健全人格”的一种力量,从而让“知礼明份、诚信仁爱、重义轻利、自强不息”成为师生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
  2.丰富生命体验
  德国著名哲学家狄尔泰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历史,都只不过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态,体验——表达——理解是生命的本体,尤其是人的体验最能表达生命的存在,只有不断体验才能构成永不停息的生命。因此,为了将“诚和”的精髓化入师生的生命,我们不断丰富了师生的生命体验。
  为了丰富教师的生活,学校工会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活动。如外出参学、郊外踏青、“五·四杯”论文大赛、体检、卡拉OK演唱大赛、球赛、教工艺术节、趣味体育活动比赛、“迎新年撞福星”、整岁教工过生日等等,让老师们在紧张、单调的教学生活中得以小憩,并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学生的活动同样丰富,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互动等不胜枚举。
  我们最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是学生社团活动。为了开展社团活动,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理、化、生数字实验室高标准配置,航模活动室投入数十万元。辩论社、口语社、朗诵演讲协会、电影社、“追影”摄影社、手工作坊、“梦之轩”话剧社、动漫社、学思社(国学)、足球社、蹦蹦堂(健美操)、Hey道(跆拳道)、TouchSoulCrew(街舞社)、无界球社(篮球社)、FLY-SKATE(轮滑社)、国球社、Fly飞羽社、修身堂瑜珈社、“星湖之声”广播台、电声乐队、“绿源”环保协会、航模协会、集邮协会、星湖文学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一直在生机蓬勃地开展着活动。活动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被授予南通市陆海空模型运动特色学校、南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
  3.回归生活世界
  陶行知先生在数十年前即明确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科学论断。“诚和”作为我们学校精神文化所追求的核心,虽表现为精神化的生命意识,但毫无疑问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生活。而事实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让学生的“生活世界”逐渐消解。出于此种考虑,再结合开发区的地域特点,我们尝试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生活的开放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从哪里来?从创业教育中来。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何谓创业教育?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为此,我们就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1)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创业意识是创业基本素质结构的核心。为了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我们先后编写了《绿色家园》、《苏通大桥》、《张謇与通海地区的开发》等多本和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教材,利用选修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宣讲渗透。为了强化动机和认识,我们还邀请了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老师,到学校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创业杯”黑板报评比、“走创业之路”征文比赛、“明天,假如我是……”演讲比赛、寝室文化创意评比等系列活动,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创业的种子。
  (2)以创业人物为榜样,培育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为了增强学生创业的情感和意志,一方面,我们引领学生到开发区的各大型企业参观学习,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企业发展的历史、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参加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娃哈哈集团主席宗庆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鲁冠球等中国创业风云人物的事迹报告会,让孩子们了解风云人物不同寻常的创业经历。
  (3)以创业实践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要开展“中学生回乡创业计划”实践活动,回校时撰写实践活动报告,交给教务处。此外,我们也在开发区建立了许多创业实践基地,如开发区中兴街道、南通汇羽丰有限公司、开发区自来水厂、安惠生物有限公司等,定期活动,不断总结提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东娇.论学校文化管理策略.中小学管理,2010(9).
  [2] 武凤翔.人本取向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初探.教育与职业,2010(10).(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植物對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细菌非常敏感,科学家计划利用基因改良植物在室内建造一堵“植物墙”。  当基因改良植物探测到有害气体和病毒时就会自动变色。具体实现过程中,科学家人为地增加植物气孔,允许气体进入植物细胞,再从细胞中释放,能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科学家的目的是将植物作为生物传感器,对家庭空气状况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小编趣谈:有了这堵“植物墙”,居住者的幸福指数就会噌噌地往上升。
摘 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偶然,而是国家已经深刻意识到当前的育人活动存在若干弊垢。然而,“立德树人”在教育过程中仍不尽如人意。基于此,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入手,深入地剖析了学生“为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以案例分析引发中学德育工作者的思考,也能够为教育管理者进一步全面管理教育教学提供
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已经过去,但面试引发的争论与反思方兴未艾。实事求是地讲,2011年面试试题,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突出特点。研究2011年面试试题,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自主招生面试的命题规律与发展趋势,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改革向纵深挺进,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体现时代性,更加突出对社会现实原态的考量  关注时代发展,突出考试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隨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走红,隐藏在幕后的文物修复师等职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人称他们为“一群戴着历史‘镣铐’跳舞的工匠”。  在这些“不起眼”的工作背后,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普通民众看到的大多是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如何巧夺天工,却并不知晓它从出土时的残损到最终完美的亮相经历过怎样的艰辛。”在大多数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眼中,修复文物的过程更像是一项“妙手回春”的精细“手术”。首先要对它
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处理、损害赔偿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作出了规定。但因其教育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较低,使得其作用发挥有限,部分规定因没有上位法的支持,也受到一些学者质疑。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学生伤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对此,有众多的专家学者论述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叶圣陶先生论及作文教学时也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指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由此可见生活与语文之间密切的关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活力来自于生活。那么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正如顾黄初先生指出:“
作为一个本土化的概念,研究性学习与国外“发现式学习”、“综合学习”类似,最早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于1999年初提出,之后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如果将“研究性学习”百度一下,可以找到相关结果页约4540,000个,足见其在新课改中的热度。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体验、重应用、重参与,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原则和途径。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然从理念到行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在推动课堂教学方式
心理学家能通过一些有一定科学性的规则来预测人的行为,所以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善于打破常规的人,以下10个有关人类心理活动的知识都会使你眼前一亮。  1.人们喜欢短行阅读,但长行阅读可增加阅读速度  虽然人们喜欢阅读那些文本被分为相对较窄的专栏式文章,但当文本的宽度以页数为单位时,人的阅读速度会大大加快。  2.七加减二  心理学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一次只能储存5个至9个信息块,也就是“七加减二”原则。
鱼群里的鱼会相撞吗  在浅海区,时常能看到一群群“挨挨挤挤”的鱼游来游去,它们会不会不慎相撞呢?不必担心,这些小家伙自有解决的办法。  当鱼群在浅海遨游时,通常只需利用眼睛和侧线就能很好地控制方向。相比深海鱼,浅海鱼的视网膜中含有更多视锥细胞,能敏锐地觉察到射入水中的可见光。而且浅海鱼大多都是银色的,这也使它们能在光线昏暗的水里更容易看见彼此。  此外,鱼类特有的侧线也功不可没。它们长在鱼的身体两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对整合学校资源、遏制“择校热”有很大作用,但因年级跨度特别大,学校管理有一定的难度。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期间,逐步研究探索出“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 条块 条块结合  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年级结构模式形式多样。比较多的是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完全小学,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完全初中以及十年级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