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科学兴趣的探索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从实践中我深刻领会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只有尽量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内容有机联系,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领域中的目标。
  一、丰富材料,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利用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例如:在认识“沉浮”活动中,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石头、泡沫、竹叶、铁块、苍耳、各种纸等许多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二、积极引导,注重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积极引导幼儿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重视探索的过程。如:在教“风的形成”时,可让幼儿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风,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纸片,用扇子一扇纸片飞起来而形成了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作用对有关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所以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身实践,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科学活动必须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如:在金秋季节,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粒瓜子,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由此信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瓜子”这一个科学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些瓜子,老师和家长多方面收集瓜子和生長植物的图片、实物,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瓜子之余,又了解了瓜子的来源,各种瓜子的不同特点。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捕捉住幼儿的那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提问设计,引发幼儿的思维。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感觉到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学习中,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提问:鼓励性、启发性、层次性、矛盾性等。因为幼儿往往会揣摩教师意愿作答,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并不作积极思考,而是猜测“老师想我怎么答”“怎么答老师才会喜欢”;此外教师也应尽量不向幼儿提出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如“对不对”“好不好”等等,这种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限制了幼儿的思考,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跃发散的思维难免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僵化巢臼之中。
  3.资源整合,保持幼儿的欲望。科学教育和其它领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能把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感性的、生动的、富有审美情趣的物品,从而使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得以增强。例如:在“有趣的叶子”活动中,我先组织幼儿到户外认识各种树叶,并收集了许多叶子,然后让幼儿根据叶子形状的不同,让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人物等等。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把千姿百态的叶子想象成不同的东西,构画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三、创设环境、注重资源的利用
  幼儿生活周围存在着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幼儿,我们要怎样利用自然环境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呢?如:在认识各种树的活动中,先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知树的外形、高矮、粗细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让幼儿思考:除了用尺可以来测量树木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树木更方便,有的说用绳子量,有的说用手量,幼儿自选测量工具去测量树的粗细、高矮。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经过幼儿动手以后变得具体化了。此时,不仅让幼儿对测量树木感兴趣,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操作材料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环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资源。
  四、提供机会、注重幼儿的表述
  观察是幼儿认识周围事物的最佳途径。所以我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讲一讲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使他们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如:在认识“草地上的花、草、虫”的活动中,我组织幼儿到户外的草坪里寻找,看一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草地里有些什么虫?说一说各种虫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用自己的童言稚语来描述,幼儿无拘无束,气氛非常活跃。
  总之,在学习新《纲要》后,我认为保护好幼儿在科学探索中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挖掘出幼儿的潜能,从而使幼儿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均衡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往往不能能理解老师的教导,从而造成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为幼儿教师关心的问题。文章正确的分析了当前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师幼互动;教学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实践证明:6岁以下的儿童,不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
介绍了一种高性价比的高精度热敏电阻自动测试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讨论。
新克隆的RASSF1A基因位于3p21.3,是新的肿瘤候选抑制基因,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RASSF1A失表达见于多种实性肿瘤组织,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密切相关.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除了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之外,还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疑问会化作一股无形的动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天长日久,则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养成敢问,愿问,能问的习惯和能力;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有效
三款来自美国国家半导体Power Wise高能效系列的全新驱动器,可有效延长手持多媒体设备的电池寿命。
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正处于探究周围世界的时期,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随着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语言情境的创设,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表达。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使幼儿语言教学取得实效。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时,由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英语单词和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教师要让他们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
期刊
【正】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学讲普通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