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敬其师奉其教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教师报》刊登这样一篇文章《关系先于教学》,文章中写道:“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做支撑,课堂最多只是虚假繁荣。”从教多年,这句话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我相信,这句话也点中了许多教师的痛处。
  关键词:教学   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能见到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过于注重教学设计,他们将教学设计的极为“科学”、“合理”,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理想的效果。其实,越是在教学设计上过分纠结的老师,课堂流程可谓是严格遵守,不能说是原封不动,至少也是亦步亦趋,其结果呢?呈现在课堂上的效果往往越尴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低效状态呢?是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想,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有些老师并未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打造。
  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良好师生关系如同酵母,没有它面团很难发酵,我们也无法吃上绵软的馒头。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将良好师生关系打造作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将良好师生关系打造作为自身的一堂必修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长期受到“师权威”思想的深远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喜欢高高在上,用命令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做法对树立教师威信无疑是极有帮助的,但教学仅靠教师威信就足够了吗?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教师不仅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更要与学生搞好关系,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亲密“伙伴”。有教师也许会问,和学生成为“伙伴”会不会出现教师说话学生不听的状况呢?答案是否定的,恐怕我们还应该重温一句古训,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敬其师奉其教”。
  我工作的单位是中等师范学校,以幼师专业为主,生源大多数来自于县内乡村。我的班上几乎全是女生,她们年龄处于青春期,自尊心较强,由于没能去上普通高中,心里还有一些自卑感。语文课上很多同学不敢开口、羞于表达,从而导致语文课上同学不积极。所以,我在开始教学之前,先与学生打成一片,通过聊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彼此关系变得更加熟络,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对话成就相互欣赏。老师理解学生,学生钦服老师,自然之后的课堂就其乐融融,学生自是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学生陈某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父亲又在五年前入狱,母亲随后再嫁,该生刚入校时相当叛逆,表现出对任何人都很抵触和不信任,学习成绩更是“不用提”。有了几次接触后,学校的小花园里时常出现我和她聊天的身影,我先是跟她聊起自己,取得她的信任,再时常赠给她一些学习用品或小礼物(让她感受到老师给予她朋友般的关怀),最后一次次与她沟通她身上的问题。最终她不但克服了自己的小毛病,而且专业课也名列前茅,更是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次在《相信未来》的教学中,当提到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信念更强,豪情更浓,同学都踊跃的纷纷发言,而且发言的质量都很高,在我一次次鼓励的眼神下,在同学的信任下,陈某站起来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狂风暴雨,或是激流險滩,我都会更加热爱生活……”让我十分欣慰。在以后的教学重她也时常有精彩、自信地发言。
  陈六一在《关系先于教学》中还说:“当教师把自己变成学生的伙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教师与他同在,才有可能引领学生去追寻那明亮的诗和远方”。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教师而言,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必定是极为融洽的,必定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伙伴”。优秀教师往往不会太过严厉,也不会动不动就呵斥学生。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就像春日的和暖阳光,可温暖学生的心灵。和这样的教师相处,学生也不会感到太多压力。每当遇到自己喜爱的教师上课时,同学们在课堂中也往往会表现的尤为积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活泼,也更为生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必须应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打造。
  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师生关系打造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教师可通过与同行积极交流,了解和掌握良好师生关系打造方法;可通过积极参与教师培训,了解和掌握良好师生关系打造方法。事实上,良好师生关系的打造并不难,只要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切实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打造的重要意义,方能真正发自肺腑的参与至良好师生关系打造的实际行动当中,方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亲密“伙伴”,一路伴随学生成长,成为学生学习之路上的重要领路人。
  参考文献:
  [1].品读[J].江苏教育,2019(23):2.
  [2]郭振东.“积极教育理念”: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幸福导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3):50-54.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标和宗旨,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改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绪和强大动力,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的形式,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喜闻乐见且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为枯燥的英语教学注入无限生活与活力,为构建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堂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单词记忆;句式练习;口语练习  长期以
期刊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一直引不起师生的关注,导致学生体育精神缺失。笔者通过论述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体育发展状况,通过构建趣味、互动和竞争的体育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体育教学中来。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构建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增加趣味体育,强调学生之间运动上的互动协作性,在运动中提高他们的体育竞争精神就显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正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教育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尽快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因此,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能力的培养,使数学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基于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结合其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扩展思维能力的理念对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函数的多元化解题思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函数问题,并学会运用函数多元化解题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希望能够基于本文的分析为后者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  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函数作为高中数学核心组成部分,若无法优化解题思路,则会直接影响函数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函数对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时代对中学学科建设、教师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的场地已经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教室,授课时间也不能只是课堂的40分钟,由信息技术支撑的多媒体教学也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欲望。尤其地理是既具有自然学科属性,又具有社会学科属性,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以素素质提升为教学出发点、全面落实课改的要求是对当前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着重探究的教学问题。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当中注重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语文科目本身就是一门厚积薄发的课程,学生必须要接触更佳的知识才能够实现知识的积累,在进行学生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程之中,化学方程式占据了很重要的比例,学生们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可以理解很多化学反应的过程,快速掌握化学性质,帮助学生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那么针对于当前高中化学式的教学展开思考,如何提升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化学方程式所呈现的化学反应过程更加直观,学生们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实质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因其短小精悍的突出优势,而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可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便于学生系统化掌握英语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探讨下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表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形成结论,这是科学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上进行观察教学的引导,其目的也是为了能磨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本次研究对小学科学观察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重点指出提升科学观察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教学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其实是一
期刊
摘要:河南省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有强烈的需求,但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心理服务需求、内容、形式等受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影响,将从宣传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队伍、服务机制五个方面构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关键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服务形式 服务队伍 服务机制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