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形势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话很简单,但却澄清了一个一直以来我未看破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高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大学输送人才,因此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并未对学生的真正发展需求予以了解;学生们千军万马冲挤独木桥,没有进入大学的便意志消沉,感到前途无望。其实,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功能是育人,而不是仅仅的“选择”。高中不仅要为高一级院校输入人才,更重要是培养出合格的公民。近代教育家恽代英曾说过,“中学教育是以养成完满的中等国民为目的”,普通中学要“养成一般中等国民应有的品格、知识、能力”,而当前的教育对此有所偏离。我心目中的教育不应仅仅是“升学教育”,不应如此急功近利,我们需要重新确认、准确理解普通高中现时代的任务一一我们要培养社会化的、有素质的、具有个性的真正的人,我们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不会仅仅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会全面的衡量与评判,大学中才不会出现一些心理有缺失的问题大学生。所以,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语文教学来看,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长期以来,语文课沦落到了机械分析课文、单纯讲授技巧的呆板生硬的让人生厌的境地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批评。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大语文观”的倡导与展开,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走入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崭新时期。现在我仅从阅读教学入手浅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我们的母语,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是简单地分析文字就可以的,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外在情节和中心,细心地品味和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的感染与熏陶,获取思想的火花及启迪,最终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可是,反思延续至今的传统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存在着不少与此相背离的方面:
  1阅读训练不全面
  一般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经常是只注意那种对文章字斟句酌的分析,而忽视了略读及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且绝大多数的教师忽略了朗读训练,只要求学生能读下来或背下来,根本不要求抑扬顿挫及感情丰沛。其实略读也是新课标要求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朗读也能检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僵化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比较模式化、程式化,缺少变化与新意,教学也常常局限于课本,思路比较割闭,割裂了语文与这个大干世界的联系。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丧失阅读的兴趣,最终就逃脱不了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结局。
  3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忽略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比较沉重,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也没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而教师只强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读书的方法。
  4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提问分析多
  为了配合教学时数,很多教师将课堂上学生默读的时间减少或取消,这就使得学生在不熟悉文章的条件下对文章进行分析,自然学生就缺少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把本应该是个性化、情感化、创造性的阅读演绎成单纯的内容分析,重理性轻感性,重认知轻情感,重学得轻习得。
  5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牵引灌输多。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在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下却有不少弊端: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也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往往是通过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连串追问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仍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教学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思考。这其实仍是一种填鸭式的机械被动的学习。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此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构建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先确立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新的阅读理念,也只有在这一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构建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根据上文所述的传統阅读教学的弊端,简单谈谈在新课程下阅读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1注重略读和浏览
  阅读方法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的整合。传统的阅读教学一直都强调精读,但往往忽略了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略地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侧重于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是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是侧重从阅读材料中查找所需要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它们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自觉思维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是把略读、浏览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来定位的。因此也可说略读和浏览是阅读教学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略读和浏览。
  另外,九年中学生在课外要完成400万字的阅读总量,以及课标提出的要培养学生日常读书看报的习惯,也都必须借助于略读和浏览。   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把略读和浏览定位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略读和浏览的培养,并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实践,尤其是要在课外阅读中运用略读和浏览。
  2加强朗读教学
  在阅读的过程以及阅读的方法上,《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将其贯穿于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阅读必须要朗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要求,是不能相互分割的,是不能分开来要求的,而是要以一贯之,全面落实。
  朗读其实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但很多教师对它的意义的认识是不够的。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其特点在于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言语,从而增强读物对读者的感染力量。朗读文学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从听觉方面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感染力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读物中的文字比作一炉煤球,朗读则是让煤球燃烧起来,放出能量。这是在说,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阅读教学,指望学生去抄写、背诵老师概括出来的作品“意义”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3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应突破阅读教学中的模式化、程式化,要善于变化,时刻挖掘新意;教师应有大语文观念,冲出课本,联系现实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与世界的密切关系,具备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5以“引导”为课堂教学手段,实施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徑。教师的任务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引导”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的课堂学习大致分为:学习的开始、学习的深入和学习的结束。
  在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为理解文本打好基础。教师提供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感知具有目的性、方向性,避免盲目性。
  深入学习时,教师应多“引导”,少“灌输”。教师要让学生再认真阅读一下课文,找出教师所列的思考题的答案。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对文本的质疑。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与提示、点拨、指导。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在进行学习总结时,教师应成为教学的主体。首先要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再就是要强化知识的重点,要揭示出知识内在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千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总而言之,广泛大量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必经之路。正如最优秀的厨师也没有能力为所有的食客制订一道统一的菜单食谱一样,语文教材的编排不可能适合每位师生。所以我们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要广泛选择合适的文章来充实和改进课堂教学,扩大课堂承载容量。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用人类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他们,让他们的生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下基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越俎代庖。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或获得生命体验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与文本接触的时间,不能以教师讲授替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能以教师的个人看法替代。总而言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字体地位,鼓励个性化的思考,重视心灵体验。
  希望在新课程形势下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化的、有索质的、具有个性的真正的人。
其他文献
“亲其师,信其道”这一古人的名言,高度概括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亲其师是前提,而后才信其道。我接触到好多优秀的同学,其他学科都是非常优秀,只有个别的学科总是不尽如人意,难以提高,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那学科的老师,于是也不喜欢上这学科的课,造成功课成绩不理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见亲其师的重要性,亲其师是保证教学的重要前提。那么,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期刊
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约30%厌学的实际情况和同时照顾有希望升学的学生,历史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两方面改进。针对厌学的学生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主;对有望升学的学生应以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
期刊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探索和体会,我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新的教学模式不只是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重视教学情境的設置与开展,围绕学生认知和情感价值观,积极促进学生的互动参与。  教学中该如何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过程中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隐涵,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向和重要特征之一,高中地理新教材也正反映了这一特征。在高中教学中,打破各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已是课程设置理论中的课程观之一。中学的物理教学与地理教学是两门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物理知识,反之地理知识又为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提供了现实依据。   【关键词】物理知识;地理教学;课程联系;万有
期刊
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的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面向社会的程度也越来越加强。这就要求学校体育的管理着和体育老师们把青少年培养成积极、主动关心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才。   管理学校体育通常是利用人力、财力、信息、时间等因素,运用最好的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管理,通过评比来进行的工作。主要包括各级高等院校、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及各类体育活动。   下面我就近十几年的体育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所感受的体育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探究在改变学习方式、体验过程与情感、习得操作技能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对科学研究价值的挖掘不够深刻。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科学探究的价值,如何使科学探究更趋近科学研究,充分挖掘科学探究潜力。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探究中欣赏科学本身的魅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出学生对脑力劳动
期刊
职业高中学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厌学倾向,尤其对英语学习更是望而生畏。  如何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则是摆在我们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任务。为此,需要我们剖析学生厌学的成因表现,然后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生厌学的心理及外部表现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考学的负担、心理成长的困扰、社会的偏见、教师的严格要求
期刊
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
期刊
新《课堂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质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合作探究现代化教学
期刊
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