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记得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疑,思之始,学之端”;郑板桥云,“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而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魏宏聚教授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中也有提到“问题是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核心,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今我们教学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提问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课本本身转移到学生身上。课堂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间思想产生共鸣。由此可见有效地課堂教学离不开有效地提问。
  关键词: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
  恰到好处的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的窗,点燃激情的火,搅动思维的桨....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相应思维水平的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质量。
  一、提问要精准设计,选择最佳的提问方式
  精准设计提问是指在上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好问点。这些问点可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可以是本课的重难点,有效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学习必修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我们有哪些政治权利,教师就可以把问点放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部分内容时,执政方式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也是教师的问点所在。
  同时,教师还要针对知识点的等级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提问方式,即该怎么问。如果是了解等级的,就可以用“是什么”或“什么是”;如果是理解等级的,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等级的,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或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部分内容中,我就分别这样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结合材料说明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制定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二、提问时要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要细心选择的,提问过早则学生对教材知识缺乏准备,启而不发;提问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成了马后炮。教师课堂提问必须选择最佳时机,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导入时,适当设置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习目标明确,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讲到“民主监督”时,可以就课本的卖菜农为例,设置如下问题:“针对此种情况,该菜农应行使什么权利?”“他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行使呢?”(前一问是复习监督权,后一问就是贯穿新课)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疑惑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设置问题,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如讲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中的依法执政时,有一个问题就是“党的主张是否等于国家意志?”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解答的是“国家意志(或者国家政策)是在哪个机关作出的?”这是我们上一框学习的内容,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决定全国一切重大事务。很明显党的主张不等于国家意志。“那么,党的主张能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呢?”学生自然就会得出结论:把党的主张拿到全国人大审议表决,如果通过则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也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
  三、提问后及时评价反馈
  教师提问后要热情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词语,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拘谨等。同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及时评价。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极大地增强,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也将会提升,主体间教学效果得以最大凸显。
  总之,课堂提问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好的政治教师,一定是善于讲述政治理论知识的师者,也一定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智者。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问题恰恰是思维的推动力。一堂效果好的政治课,一定是通过教师充满智慧的发问,才实现主体间的灵魂对话。善于发问、有效去问终会使得求索之帆会扬得更高,创造之轮会驶得更远,从而使得课堂变为师生共融共生平等对话的阵地,真正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宏聚 杨润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P103—130.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6.
  [3](巴)保罗.佛莱蕾.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主要从明确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以及设置适当练习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练习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十分必要,是组成丰富教学资源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生对于色彩鲜艳的图画有着天然的好感,利用插图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图画背后的故事,同时插图相比文字更符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便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插图教学为主题,深入探究插图教学的意义,以及展开插图教学的具体方式,期望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部署,烟台机械工程学校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育人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创新和创业的双创教育力度,创新社团育人新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双创教育;社团育人;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双创教育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打造一支一流的双创教育团队,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较之数学、英语等的学习而言,其以学生熟知的汉字作为承载体而在学生心理上并未产生难度的概念而迫使其去予以重视,其所需的学生读者的感知、想象等要素亦不可捉摸而并无法深刻地予以其对文本美的体验,所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度在常规课堂模式下并不高,而对应的,对教学模式的革新及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则为在素质教育新理念下的重点教研话题之一。本文亦便是就此话题做出的分立:坚持文本预习、
期刊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取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新科技,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科技;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创造  《初中生物新课标》为生物课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实际上为我们阐明了生物课的价值取向,特点和方向,要求我们摆脱“以学科为中心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迎来了新挑战,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充分领会,这一问题也是学科教师值得思考的,因此,本文笔者对这一目标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创设情境;重视实验;发展评价  高中阶段是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阶段,有效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的参
期刊
摘 要:“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课程最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其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与方法。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学科是学生从初中阶段刚开始就接触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生物学科的知识也积累了很多,学习的方式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初中阶段的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而高中的知识难度可以说高了一大截,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困难之处,或者说学生自己已经不知道如何进行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生物学科中需要做实验的知识也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验的环节,帮助学生
期刊
摘 要:按照学校行事历的安排,政治组教研会上,组长要求我上一节校级公开课,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依法履行义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能在课堂中多给学生一些话语权,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是否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整个课堂也不至于呆板、单调。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这种做法也合乎新课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价值;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