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吹响“向贫困宣战”的战斗号角,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成为第一批参与定点扶贫的国家六部委之一,他们心系革命老区——江西赣南,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并由此诞生了一个赣南人民耳熟能详的名称——国土资源部赣南扶贫开发中心。多少个春去春又回,他们情牵老区,心系群众,在这片红土地上,深深印下了与老区人民同心合力战贫困的足迹。地处赣南北部的宁都县东山坝镇的变迁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保住“命根子”
从宁都县城出发,沿“临(川)宁(都)”公路往北30公里,就是“宁都县东山坝土地复垦”项目六个片区之一的大布片区。清明时节,站在这里极目四野,阡陌纵横,一台台耕整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行行翻起的畦土整齐有序,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那年的一场洪水把我们这里变成了一片沙滩,是国土资源部门帮助复垦过来的,现在是旱涝保收了,一季变了两季,我们是因祸得福哟,这份感激之情老百姓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啊!”正在田里翻整土地的大布村垄田村小组村民李龙华感慨万分。
2002年6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宁都县,东山坝大布村11个小组的1600多亩稻田被冲毁,要知道,这可是村里人的命根子啊!为了生存,村民们生产自救,肩挑手扛恢复了少量的农田,但自己吃的口粮都难以保证,许多村民被迫举家外出打工谋生。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赣南扶贫开发中心的帮扶工作组来到了东山坝镇调研,他们向陷入困境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2004年,“宁都县东山坝土地复垦”项目向国土资源部申报,被批准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2005年3月开始实施,项目区复垦水毁耕地7335亩。
在帮扶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以“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产能增”为目标,农业综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大布村和里小组村民曾美荣扳着手指算了一笔帐:以前,他们村的田只能种一季水稻,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后,全种上双季稻了,他家3亩田每年多收1400多公斤稻谷,一年就增收2000多元。
李龙华则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土地复垦带来的好处。土地复垦后他家的水稻面积增加了3亩,还种双季稻,但他却觉得干农活更轻松了:“现在农机可以进入每一丘田,栽插、收割都可以机械作业,我们作田人也不需要脸朝黄土背朝天了。”
铺通“富路子”
因为复垦项目,赣南扶贫开发中心与东山坝的缘分越结越深,这是一个专事扶贫的工作组,走到哪里都不忘自己的职责,来大布村和里社区多了,他们发现这里的主要产业就只有一项传统的水稻,他们要为村民们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在村后的山坡上,2005年种植了部分温柑,为此,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对这里的山地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这里适宜柑桔类生长,为此建议扩大柑桔产业规模,如今在这个村周边已规划建设6000亩温柑、加工脐橙基地。这里曾经有种植甜叶菊的习惯,但因原来的厂家撤离而萎缩,工作组利用自己信息灵通的优势,联系上生产厂家,为村民跑来了订单,今年,甜叶菊种植面积发展到200多亩,并规划了1000亩的种植基地。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其实,赣南扶贫开发中心与东山坝的结缘还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东山坝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极其落后,仅有6间土木结构的平房教室,教师的办公室还兼做宿舍,校园内地面高低不平,满地黄泥。1998年,国土资源部投入资金70万元,新建了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国土希望小学”,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这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在当时是全县最好的小学,教师队伍得到稳定,教学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小学毕业生升学考试,连年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引领“好日子”
“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在改善,可以吃饱吃好了,接下来,还要走好路,住好房,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2008年春节前后,赣南扶贫中心常务副主任方飞、副主任曾本金几次来到大布村和里社区,趁着外出务工的村民大都回家这一有利时机,他们与村民座谈交流。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他们要引领村民往好日子想,为好日子干,朝好日子奔。“村前是金黄的稻田,村后是绿色的橘园;环绕村庄是玉带般的水泥路,连接全村是五纵两横的公路网;古老的祠堂修旧如旧,新建的楼房整齐划一;成荫的绿树,整洁的村庄,那时,全村就像一个大花园。”他们领着村民从村里走出村外,把一幅美丽的新农村蓝图展现在村民面前。
村民们心动了,开始行动了!
4月上旬,我们走进和里社区,但见原来混杂在村中住房间的牛栏猪圈,已经全部拆除,五纵两横的公路网路基已见雏形,村里请来的专业队正在搭建脚手架,准备粉刷墙体。社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罗林生说:“我们社区246户人家是100%签名要求列为新农村建设点,全村男女老少都动起来了,整个村300多间猪牛栏、空心房共1万多平方米,10天时间就拆除到位了。”
通村公路有一段需要填土,村民们一呼百应齐上阵,一些要外出打工的村民,起早摸黑主动加班,他们说:“这是为我们全村办好事,一定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力。”新规划的环村公路,要经过罗连生、曾美荣两家3年前新建的砖混结构厨房,他们二话没说,拆迁补偿条件还没谈,就自己主动拆除为公路让道。
虽然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但村民们心里已经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古老村寨,定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红桔满园、楼房林立、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将出现在美丽的梅江河畔。
[作者简介]杨跃荣,廖 毅,男,江西省宁都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建平]
保住“命根子”
从宁都县城出发,沿“临(川)宁(都)”公路往北30公里,就是“宁都县东山坝土地复垦”项目六个片区之一的大布片区。清明时节,站在这里极目四野,阡陌纵横,一台台耕整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行行翻起的畦土整齐有序,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那年的一场洪水把我们这里变成了一片沙滩,是国土资源部门帮助复垦过来的,现在是旱涝保收了,一季变了两季,我们是因祸得福哟,这份感激之情老百姓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啊!”正在田里翻整土地的大布村垄田村小组村民李龙华感慨万分。
2002年6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宁都县,东山坝大布村11个小组的1600多亩稻田被冲毁,要知道,这可是村里人的命根子啊!为了生存,村民们生产自救,肩挑手扛恢复了少量的农田,但自己吃的口粮都难以保证,许多村民被迫举家外出打工谋生。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赣南扶贫开发中心的帮扶工作组来到了东山坝镇调研,他们向陷入困境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2004年,“宁都县东山坝土地复垦”项目向国土资源部申报,被批准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2005年3月开始实施,项目区复垦水毁耕地7335亩。
在帮扶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以“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产能增”为目标,农业综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大布村和里小组村民曾美荣扳着手指算了一笔帐:以前,他们村的田只能种一季水稻,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后,全种上双季稻了,他家3亩田每年多收1400多公斤稻谷,一年就增收2000多元。
李龙华则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土地复垦带来的好处。土地复垦后他家的水稻面积增加了3亩,还种双季稻,但他却觉得干农活更轻松了:“现在农机可以进入每一丘田,栽插、收割都可以机械作业,我们作田人也不需要脸朝黄土背朝天了。”
铺通“富路子”
因为复垦项目,赣南扶贫开发中心与东山坝的缘分越结越深,这是一个专事扶贫的工作组,走到哪里都不忘自己的职责,来大布村和里社区多了,他们发现这里的主要产业就只有一项传统的水稻,他们要为村民们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在村后的山坡上,2005年种植了部分温柑,为此,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对这里的山地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这里适宜柑桔类生长,为此建议扩大柑桔产业规模,如今在这个村周边已规划建设6000亩温柑、加工脐橙基地。这里曾经有种植甜叶菊的习惯,但因原来的厂家撤离而萎缩,工作组利用自己信息灵通的优势,联系上生产厂家,为村民跑来了订单,今年,甜叶菊种植面积发展到200多亩,并规划了1000亩的种植基地。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其实,赣南扶贫开发中心与东山坝的结缘还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东山坝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极其落后,仅有6间土木结构的平房教室,教师的办公室还兼做宿舍,校园内地面高低不平,满地黄泥。1998年,国土资源部投入资金70万元,新建了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国土希望小学”,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这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在当时是全县最好的小学,教师队伍得到稳定,教学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小学毕业生升学考试,连年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引领“好日子”
“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在改善,可以吃饱吃好了,接下来,还要走好路,住好房,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2008年春节前后,赣南扶贫中心常务副主任方飞、副主任曾本金几次来到大布村和里社区,趁着外出务工的村民大都回家这一有利时机,他们与村民座谈交流。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他们要引领村民往好日子想,为好日子干,朝好日子奔。“村前是金黄的稻田,村后是绿色的橘园;环绕村庄是玉带般的水泥路,连接全村是五纵两横的公路网;古老的祠堂修旧如旧,新建的楼房整齐划一;成荫的绿树,整洁的村庄,那时,全村就像一个大花园。”他们领着村民从村里走出村外,把一幅美丽的新农村蓝图展现在村民面前。
村民们心动了,开始行动了!
4月上旬,我们走进和里社区,但见原来混杂在村中住房间的牛栏猪圈,已经全部拆除,五纵两横的公路网路基已见雏形,村里请来的专业队正在搭建脚手架,准备粉刷墙体。社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罗林生说:“我们社区246户人家是100%签名要求列为新农村建设点,全村男女老少都动起来了,整个村300多间猪牛栏、空心房共1万多平方米,10天时间就拆除到位了。”
通村公路有一段需要填土,村民们一呼百应齐上阵,一些要外出打工的村民,起早摸黑主动加班,他们说:“这是为我们全村办好事,一定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力。”新规划的环村公路,要经过罗连生、曾美荣两家3年前新建的砖混结构厨房,他们二话没说,拆迁补偿条件还没谈,就自己主动拆除为公路让道。
虽然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但村民们心里已经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古老村寨,定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红桔满园、楼房林立、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将出现在美丽的梅江河畔。
[作者简介]杨跃荣,廖 毅,男,江西省宁都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