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闹着玩的!下车时记得带上你的孩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3岁半的小诺被幼儿园老师遗忘在车内,直到下午才发现,孩子不幸热死在车内。
  陕西一名5岁儿童被祖父母忘在车内,不幸死亡。
  可以预见,这样的悲剧随着汽车的普及将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类似事件在全国已至少发生12起,至少有5名孩子死亡。
  这样的悲剧当然不会只发生在中国。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远远高于中国,所以美国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根据官方统计,每年美国跟汽车有关的非交通事故死亡的儿童大约有150~250个之多,其中16%为关在车内热死的。看着那些被粗心父母亲忘在车内而不幸热死的孩子照片,让人心痛。
  关在车内短短几个小时就会导致孩子死亡吗?是不是只有在夏季,或者炎热地区才会发生呢?
  把孩子放车内只一会儿,比如几分钟,不会出事吧?
  车窗留条缝应该就不会有事了吧?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做了很多研究:在加州的福瑞蒙多市,从5月16日~8月8日,春夏季节,选择了16个不同的日子。室外气温为22℃~35℃。汽车为一台深蓝色的2000款本田雅阁,内饰为深灰色,玻璃没有贴膜。汽车停在阳光下,车窗关闭,或者车窗打开4厘米的缝隙,车头斜向45度对着阳光,以避免前挡风玻璃直射。车内温度每隔5分钟测一次,连续测一小时。
  结果发现,无论室外气温如何,车内温度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几乎没有不同。每5分钟,车内气温平均上升2度,最开始的15分钟上升最快,头30分钟气温上升到最终温度的80%,而车内最终温度取决于室外的温度,但即便是最凉爽的日子,车内温度也在一小时内达到了47℃。
  当户外温度为22℃~35℃时,车内气温比室外温度高22℃。而即便车窗留个缝,车内温度与完全关闭几乎没有差别。所以,在晴朗的天气下,即便是凉爽的地域,车内温度也会急剧上升,很快达到致命的高温,即便车窗留缝也没用。而且车内温度上升很快,头15分钟到30分钟,温度就可以上升到可怕的高度,以为把孩子留在车内只一会儿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研究是春夏季节做的,秋冬天室外凉爽,孩子被关在车内有没有危险呢?
  科研人员又对停在室外的车内温度,进行了一年12个月的监测。无论是哪个季节,暴露在阳光下,车内温度都会迅速上升到危险的高度。除了1月和12月,其余月份车内温度在1小时内上升至41℃以上,而冬天的12月和1月车内温度也达到32℃以上。6月,车子在早上9点左右温度就达到41℃,到中午达到创纪录的58℃。即便是在室外只有20℃的春天,车内温度也能达到41℃。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凉爽的春秋季节,如果将孩子关在车内,即便是短短几分钟,也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再次提醒各位开车的父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那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呢?
  ★任何时候,无论天气如何,也无论时间长短,都不要将年幼的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不要抱侥幸心理;
  ★养成锁车前朝后座看一眼的习惯,以免因为边锁车边打电话,或者其他事分心而将孩子忘在车内;
  ★养成将必要的东西搁在后座的习惯,比如钱包、手机等,这样下车时,必须要打开后车门拿东西,这样就不会把孩子忘在车内了;
  ★跟孩子上的托儿所、幼儿园事前约好,如果哪天孩子没去,请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很多时候悲剧就是在家长自以为已经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其实是忘在了后座时发生的;
  ★不开车时,一定要锁住车门,以防孩子自己打开车门爬进去被反锁而导致危险发生;
  ★如果你是一个路人,看见有孩子单独在车里,请立刻报警;
  ★在工作繁忙、杂事缠身、接听电话的时候,下车时切忌将孩子忘在车内,这可不是开玩笑。
其他文献
当为娘我大包小包提着菜肉米蛋正发愁为啥不多长一只手的时候,三土嘴里蹦出来的“妈妈抱”三个字就像个魔咒,让我小心脏为之一紧。  无论你给她讲你有多辛苦,如何没办法长出第三只手抱她,都没什么效果。还好还好,除了张良计,咱们还有过墙梯:  ﹡踩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如此夺目,何不跟三土玩个互踩影子的游戏?不过不能“乱玩”,需要我主导方向,引领三土一边踩影子,一边往回家的路上走。  ﹡耶,我挡住你了  当三
期刊
Q:我都在幼儿园陪了两个星期了,孩子跟所有老师、所有小朋友都认识了,怎么还是不适应啊?每天早晨还是哭着不肯进去呀?  A:陪园能帮助孩子熟悉陌生环境,并不能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必须首先分离。所以,真正分离的时刻,才是挑战的开始,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情绪表现。  Q:当孩子抱着我的大腿哭喊:“妈妈我求求你,我好好吃饭,就是别送我上幼儿园,好不好?”看着她绝望的小眼神,我的心都要碎
期刊
我妈说,生下我不久,有一天她独自去医院做检查,看到一个刚刚丧子的女人在悲痛地哭诉着:“孩子那么小就没了,还没享过什么福,尽跟着我受苦了……”  我妈回忆,我还在襁褓中时,就天天生病。一出院就脐带发炎;脐带发炎刚好了,又得了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好了就经常发烧……由于我出生在冬天,家里没有暖气,生着炉子,炉子上从早到晚坐着水壶,潮湿阴冷,我还得了严重的湿疹……一个小小的婴儿,基本就没有平平稳稳地健康过几
期刊
接园,重新蓄杯的时刻  和孩子分离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平静和镇定。你应该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建议了。不过,分离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重逢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父母只记得“要放手”,但忽略了重逢时对亲密关系的修补和对伤痛的疗愈。  你也许会说:什么重逢?不就是到时候去接园吗?不,接园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强调高质量的亲密重逢,更多是在情感层面与孩子的再次联结。因分离而缺失的能量和造
期刊
再强调!家长不要对孩子的画“指指点点”  毕业于天津美院的卞佳,工作之余一直在某火爆儿童美术机构代课。采访时我问她:现在世界这么发达,孩子艺术水平怎么样?她笑:孩子的水平就是大师的水平。  什么?  美术,本质是对世界的感知和呈现,岂能用“像”衡量?艺术圈里有个著名的U型理论,简单讲就是:儿童和艺术家的艺术峰值是持平的,而普通成年人的艺术峰值是最低的。但为什么儿童画的价格赶不上大师的?不是艺术峰值
期刊
幼儿园毕业、刚当上小学生的那段时间,儿子荷包忽然有了一个固执的迷思,就是“我非常帅”。开始我们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才知道,人家对“帅”这件事是特别认真、特别郑重的。  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我俩有如下对话:  我:课间你干嘛了?  荷包:我和顺顺(一个小区的朋友)一起拉着手去尿尿了。  我:哦。  荷包:我和顺顺在厕所遇到了博文(小区的朋友),我们三个就一起拉着手去尿尿了。  我:哦。  荷包:我
期刊
每个具体的家庭都可能压抑孩子的自尊,当然也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独特资源,这全看个人的觉知,而非是某类家庭更好更有利。  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或者说把自己当作谁,最初都是依附在家庭外在形象和内在氛围上面的。  A  我们先说家庭形象。每个家庭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形象或者说“地位”,孩子潜移默化地以之认同自己。我叔叔是油田的一个基层干部,有一次我和他一起送我弟(叔叔的儿子)去美国读博,站在北京国际机
期刊
小区里有个2岁半的小女孩,平时遛弯的时候发现她除了叫“奶奶”几乎不开口。一开始还以为她比较内秀,后来听她奶奶说,她们家人也担心,还特意去医院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没有问题,声带也发育正常。医生建议家人要多和孩子交流。  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平时在微信里放一些我的孩子小小包说话聊天的小视频,好多妈妈都表示羡慕小小包的语言发展能力,对比一下自己家孩子却只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连一句完
期刊
毛头突然发现,他最爱的变形金刚缺损了一个角,当他确认没办法修好的时候,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奶奶的声音就传过来:“你自己弄坏的,谁也不怪啊!有什么好哭的,一个男孩子,别总哭哭啼啼的!”  毛头本来哭得还比较克制,听到这些话之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喊:“奶奶好狠心啊,我哭一下也不行嘛?”我把毛头搂在怀里安慰了好一阵,他才平静下来,但依然气呼呼的,半天没理奶奶。  这样的事已经
期刊
因为工作的缘故,小编认识了Jerry妈妈。但每次见面,都是先不谈工作,聊上半天孩子过把瘾。每次聊,她都是波澜不惊,似乎孩子的任何事都不曾惊扰她内心的宁静。这种状态,是像小编这种咋咋呼呼、动不动就惊慌焦虑、孩子一有点事天就要塌了的人所不敢奢望的。我说要跟她取取经,她连忙摆手:我没什么经验,孩子不优秀,成绩中不溜,没当过班干部……可她养孩子的那份淡定多么令人着迷啊!她说这简单,只做妈妈就好,不要把手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