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通过万园之园的壮丽华美与圆明园现在的破败景象进行对比,從而激发学生思考,发现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利用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就是引导学生知道我国这段屈辱的历史,本课是第二主题中的第一个内容,旨在使学生知道列强在圆明园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列强的愤恨及奋发图强的志向。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认识,教师应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及时补充资源,丰富学生的认识。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国之志报国之情。
2.、学情分析
优势:在课前访谈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有初步了解,并且本校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学生初步具有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是在课上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
不足:由于这一历史事件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于事件背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能力还很有限。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万园之园遭劫难》一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问题解决学习”为主,以及对比探究、查阅资料、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自主发现、填写表格、师生讨论等。
四、技术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资料,表格。
五、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文物的毁灭以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痛恨侵略者的可耻行径,从而激发学生强国之志报国之情。
2.、利用图片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对圆明园的零散认知到整体认识,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一段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分析与反思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1.、谈话导入,明确学习主题。
2.、关于圆明园,你了解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知识积累。
(二)感受辉煌
1.、圆明园内曾有过哪些著名的建筑?
学生简单谈谈。
2.、我们来了解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建筑。
3.、此时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园中建筑辉煌,实在是太壮观了!
(三)三、对比提出重点问题
(一) 对比现状,提出问题
1.、万园之园现在变成什么样,试着用一个词形容。
2.、面对这样破败的场面,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3.、归纳出重点问题
(四)四、运用资料,小组学习,突破重点问题
1.1、运用手里的资料解决这三个问题,填写表格 。(PPT:合作提示)
学生小组借助资料画出重点,合作解决问题。代表汇报。
问题A:圆明园丢失了什么文物?
【教师】:园中的文物真是......
生:价值连城……
录像回顾,之后谈谈你的感受。(PPT录像)
生a:我替我们的圆明园感到惋惜,它被毁掉真是我们的损失。
生b:我觉得英法联军太坏了,抢完了宝物还要放火烧了圆明园,太过分了。
问题B:文物主要流向?
学生a: 文物都在各国博物馆里。
【教师】:学校六年级同学利用假期走进了大英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他看见了什么?
(播放录像,六年级学生介绍看到的大英博物馆中圆明园文物)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们的文物特别珍贵。
学生b:我觉得很可惜,这么珍贵的国宝却被放在国外展览。
小结、板书:毁灭(流失)
2.2、抢走文物后,英法联军还火烧圆明园,这些强盗烧毁的是什么?
生a: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生b:不仅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我国文化的结晶。
(板书:毁坏)
【教师】:他们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学生c:从刚刚看到的录像片段中我知道:除了掩盖罪行外,英法联军还要逼迫清政府投降,从而使自己在华的利益最大化。
(五)五、交流表格,得出结论,表达情感
1.、【教师】:侵略者为什么能肆无忌惮的在圆明园犯下罪行?
学生:汇报表格
【教师追问】:通过表格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a:清政府当时在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武器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科技不但不发达,还看不起西方科技。
【教师】:从这段历史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a: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b:我认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
2.、学习到这儿,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PPT《少年中国说》),在学过本课后再次读来,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或想法?
学生a:中国的未来全在少年,作为少年,我们要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
......
【教师】: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六)4、 总结全课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我力求引导学生初步进行思维的建构,学习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能力。学生对于这段历史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上。因而在课上我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3个重点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最后环节的设计作不仅是历史学习的方法的回顾,更是给学生埋下思考的种子,使其不断思考,不断延伸。
八、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已有认知,教师引领学生深化认知
2.、以生成问题为线,真正关注学生需要
3.、开发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教学中的缺憾
由于担心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流程,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得很急切,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没能深入展开,现在想来颇为遗憾。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通过万园之园的壮丽华美与圆明园现在的破败景象进行对比,從而激发学生思考,发现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利用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就是引导学生知道我国这段屈辱的历史,本课是第二主题中的第一个内容,旨在使学生知道列强在圆明园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对列强的愤恨及奋发图强的志向。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认识,教师应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及时补充资源,丰富学生的认识。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国之志报国之情。
2.、学情分析
优势:在课前访谈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有初步了解,并且本校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学生初步具有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是在课上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
不足:由于这一历史事件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于事件背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能力还很有限。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万园之园遭劫难》一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问题解决学习”为主,以及对比探究、查阅资料、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自主发现、填写表格、师生讨论等。
四、技术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资料,表格。
五、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文物的毁灭以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痛恨侵略者的可耻行径,从而激发学生强国之志报国之情。
2.、利用图片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对圆明园的零散认知到整体认识,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一段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分析与反思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1.、谈话导入,明确学习主题。
2.、关于圆明园,你了解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知识积累。
(二)感受辉煌
1.、圆明园内曾有过哪些著名的建筑?
学生简单谈谈。
2.、我们来了解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建筑。
3.、此时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园中建筑辉煌,实在是太壮观了!
(三)三、对比提出重点问题
(一) 对比现状,提出问题
1.、万园之园现在变成什么样,试着用一个词形容。
2.、面对这样破败的场面,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3.、归纳出重点问题
(四)四、运用资料,小组学习,突破重点问题
1.1、运用手里的资料解决这三个问题,填写表格 。(PPT:合作提示)
学生小组借助资料画出重点,合作解决问题。代表汇报。
问题A:圆明园丢失了什么文物?
【教师】:园中的文物真是......
生:价值连城……
录像回顾,之后谈谈你的感受。(PPT录像)
生a:我替我们的圆明园感到惋惜,它被毁掉真是我们的损失。
生b:我觉得英法联军太坏了,抢完了宝物还要放火烧了圆明园,太过分了。
问题B:文物主要流向?
学生a: 文物都在各国博物馆里。
【教师】:学校六年级同学利用假期走进了大英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他看见了什么?
(播放录像,六年级学生介绍看到的大英博物馆中圆明园文物)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们的文物特别珍贵。
学生b:我觉得很可惜,这么珍贵的国宝却被放在国外展览。
小结、板书:毁灭(流失)
2.2、抢走文物后,英法联军还火烧圆明园,这些强盗烧毁的是什么?
生a: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生b:不仅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我国文化的结晶。
(板书:毁坏)
【教师】:他们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学生c:从刚刚看到的录像片段中我知道:除了掩盖罪行外,英法联军还要逼迫清政府投降,从而使自己在华的利益最大化。
(五)五、交流表格,得出结论,表达情感
1.、【教师】:侵略者为什么能肆无忌惮的在圆明园犯下罪行?
学生:汇报表格
【教师追问】:通过表格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a:清政府当时在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武器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科技不但不发达,还看不起西方科技。
【教师】:从这段历史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a:我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b:我认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
2.、学习到这儿,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PPT《少年中国说》),在学过本课后再次读来,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或想法?
学生a:中国的未来全在少年,作为少年,我们要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
......
【教师】: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六)4、 总结全课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我力求引导学生初步进行思维的建构,学习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能力。学生对于这段历史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上。因而在课上我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3个重点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最后环节的设计作不仅是历史学习的方法的回顾,更是给学生埋下思考的种子,使其不断思考,不断延伸。
八、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已有认知,教师引领学生深化认知
2.、以生成问题为线,真正关注学生需要
3.、开发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教学中的缺憾
由于担心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流程,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得很急切,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没能深入展开,现在想来颇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