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打击乐剧场《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难揣想,在黑暗、蒙昧的史前时期,人类的始祖除借助于造物所赋予的嗓音去呼喊、呜咽、吟诵、歌唱外,以信手拈来的器物碰击发响,表达宣泄,应当是最为古老的‘音乐表现’形式了。”(杨立青语)打击乐的声响在人类活动的开始就发出了文明的信号,并将这种传统绵延至今。司岗里的音乐纯朴自然、撼人心魂、粗旷豪迈,也许这才是人类最本真的语言。于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尝试着去解读司岗里人音乐中的核心内蕴,这时才真切地发现,任何所谓高文化的“解读”都是对司岗里文化的误解,她和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一样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拥有着同样的梦想——与人交流,与天同在,共同创造和谐、美满的生存空间。千百年来,能歌善舞的佤族人民相信自然造化,相信万物有灵,他们以自己独有的生存方式与自然对话,形成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形态和自由超然的人性本真追求。佤族中最年长的族长,他会用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吟唱;邀请了族人中跟自然界贴得最近的那些本真态的乐手,山民、艺人、么巴、歌手、鼓手似乎并不是职业的符号,他们会用肢体、嗓音演绎出原生态的音响。将司岗里族人的击打与嘶吼声、现代手法的音乐创作、高技术支持下的影像和音频制作等元素,运用复合风格的手法置于同一个舞台。视觉在这里得到全新的冲击,听觉在这里得到真切的感染,情感在这里得到本真的触动,更希望身心在这里可以得到全面的洗礼,条件之一就是您带着一颗平常的心境、亲近自然与艺术的心态进入这方全景的乐场。以上是作曲家张旭儒教授创作本作品的初衷。
  以上可见作品的构思是以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为精髓,结合当代专业音乐创作技法及多媒体声像技术,挖掘打击乐的“本真主义”表现潜力,多角度、多方位的表现人性本真。借助于传播媒介——声音和光影,使人们的审美观念从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多媒体影像的制作中由于打击乐的演奏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且本作品使用的打击乐乐器品种繁多,本身就在舞台上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除了与作曲家的沟通,早早的从现场排练跟进,揣摩演奏与音乐、音乐与影像、影像与演奏的关系于是决定利用影像和声音的互动来表现部分章节,这也是科学技术与原生态音乐激情碰撞之后带给我们的火花。这种介入方式赋予了音乐更强的生命力,希望多媒体传播媒介映衬后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感动、更多的思索。
  《本真》(“前卫与本真的对话”后简称本真)共分四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苍”主要表现佤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的生活场景。在深入沧源佤族地区采风时仔细观察了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崖画,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画有赭红色的画图,当地的佤族人称为"染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图像生动,造型简洁,风格粗狂,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于是本章节的影像设计以崖画元素为主,用动画的表现形式为主。动画(Animation)一词,源自Animate一字,即“赋予生命”“使……活动”之意。广义的来说,把一些原先不具生命的(不活动的)东西,成为有生命的(会动的)东西影像,即为动画。动画——“ANIMATION”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它让静止的东西动了起来,让没有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动画可以让原来静止的崖画图像动起来,使原来先民们祈求丰产的仪式,打猎收获,成群舞蹈为了转祸为福,供奉、祭祀和崇拜的仪式场景更加直观和生动。
  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选择了狩猎、舞蹈、归家、祭祀等内容进行了动画制作,造型图形的描绘以崖画原有的单色勾勒和单线加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经过反复比较决定利用音乐节奏及影像展开选择了本乐章前四个小节和中间的八小节进行音乐与动画的互动,以此引入“苍”开篇,利用演奏者敲击乐器声音震动的频率触发并控制动画影像,动画元素选择了弓舞、祭祀魔巴等形象。动画制作中每一帧都能与下几帧形成连续的动作,这样人物的动作节奏完全由演奏者控制,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通通”的鼓乐声演绎出“局内人”和“局外人”的交互。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除了动画的衔接问题,现场的调试也非常重要。声场的选择,采集声音的话筒与乐器的距离,如何让乐器之间互不影响都需要在现场反复的调试,经过努力都顺利完成达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最后借用作曲家张旭儒教授的话语“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文明、科技信息包围中的拥有着所谓超前思想意识形态的城里人,很想和这些司岗里人进行一次贴心的促膝“交谈”,交谈的语言媒介就是这些现行于远古文明的打击乐声。希望欣赏本作品能给您带来真情与感动。
其他文献
一、观察,发现语文中的美  中国的语言文字,从一点一捺,到字的间架结构,从一个词的运用到一篇文章的结构,无不体现语言文字的美。但作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丑事容易,见美难,甚至美丑不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从每一个字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把字写得结构合理是美,把词用得恰当得体是美;描写鲜艳的花朵是美,描写飘零的落叶是美;发自内心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而在传统的美术课上,教师常常是一味地灌输、说教,一节课的内容就像放电影一样展现给学生,因此,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讲”自己的“听”,而对理论性和知识性的东西却一无所知。长期以往,他们只会死搬教条,墨守成规,对于“美”的理解是很肤浅的,更不用说举一反三、开拓创新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逐渐减淡,甚至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中,我尝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经过这一节教学课,让我觉得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总结和反思。  一、导入部分:注重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
期刊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英语学困生没有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那么如何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自信,现把多年来的工作体会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加强学困生心理健康辅导树立他们的自信   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经历过中考落榜的沉重打击,心里难免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自卑、伤心、难过、不知所措,无可奈何,进入职校后,缺乏自信,悲观失望。面对这些可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
期刊
近年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执行的新《课程标准》,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定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其教学内容要求相当广泛,语言知识不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内容,还增加了功能知识、话题知识;不但有语言本身的东西——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非语言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知识构成了初中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构思和设计,与以前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新
期刊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多是灌输填鸭式,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机械记忆多, 深刻理解少, 单向交流多, 互动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发展。因此, 改进教法与学法, 启发诱导学生创新, 培养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学生的学习有
期刊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为了使自己的小孩将来有好的出路,现在的家长从小就对自己的小孩要求严格,力求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在各种培训班中,比较热门的是钢琴的学习,学习钢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的幼儿启蒙师,其自身的学习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在钢琴学习上发展。为了将来孩子们的幸福,我们
期刊
一、培养学习兴趣,为创新打好基础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对学习有兴趣。枯燥的数学更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
期刊
运筹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它通过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筹学的内容广袤,涵盖了工业、农业、军事、计算机科学、特别是经济管理等领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运筹学》是许多大中专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力求让学生熟悉运筹学的一些基本模型及其求解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若干定量分析的
期刊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的思想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J·Pieget 提出的。他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后提出:儿童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