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讨论应遵循“四性”原则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aq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讨论是实施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也是打破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沉闷课堂局面以及创造语文课堂最大成效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讨论的目的呢?
  一、讨论要有计划性
  语文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讨论内容的特点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要力求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言、有所获,力避形式主义。对比较容易的问题一般可采用同桌讨论,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一般可采用小组讨论,而对容易产生歧义、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一般采用全班集体讨论。有的语文教师公开教学时为了赶时髦,取悦于听课教师,根本不考虑内容是否需要讨论,一堂课总免不了几次搬出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理念。课堂讨论成了上公开课必备的“行头”,成了花瓶。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该任课教师前后共安排了4次课堂讨论,而所讨论的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识记层次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讨论显然有点盲目。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深入思考所讨论的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也就是有计划性,这样我们的课堂讨论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讨论要有目的性
  课堂讨论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特别是在当今“五严”新形势下,课堂的时间更显珍贵,不夸张地说,一分一秒都应该珍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筹划,确定好讨论的问题,绝不能因问题设计的盲目而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我认为,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1)紧扣课文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2)问题的难度要适度,难度过大,讨论无法深入展开,失去了讨论的意义;(3)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便于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主旨,形成观点,体会情感。而事实上,有些教师不切实际,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和表演化;还有些教师把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也列入课堂讨论的范畴,使课堂讨论“泛滥成灾”;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一些“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讨论“无功而返”。语文课堂讨论的问题,必须是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上述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思维不断处于最佳状态,才能达到一定的目标。
  例如,曾听一位老师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布置了这样一个讨论题:从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你认为“我”在这里读书快乐吗?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个讨论题是成功的,学生们的热情很高,争论也很激烈。有学生认为不快乐,他们列举了文本中的一些信息:老师不许“我”提问、读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老师有戒尺……;有的学生认为快乐:可以做游戏、画画,老师戒尺不常用,老师读书很有趣……
  正因为这位老师问题的设计别具匠心,所以,学生讨论时,有的放矢,从而使课堂讨论有序、高效:既让学生明白了当时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错误,同时又让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怀念三味书屋生活、敬重寿敬吾先生的原因,另外还培养了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讨论要有针对性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组成学习小组,保证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对于眼下的一些公开课堂,示范课上较为流行的“自由组合”,我个人觉得不宜多用。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1)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2)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3)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全体学生经过课堂讨论后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地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讨论要有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这就强调了在讨论时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尤其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当加入讨论的行列中,教师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教师要以一个讨论成员、巡视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鼓励学生,点拨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课堂讨论不是“茶话会”,必须让学生“有法可依”,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参与,适时调控。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俯下身子,走向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而且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不仅包括生生之间的,其实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只有这样在教学之中,学生取得成功,教师也才能获得专业的成长。当然,教师在讨论时间的安排上要适度,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提高讨论效率。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讨论的实效性上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讨论,不是教师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灵活机动地把课堂引向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就不闻不问了,不管学生在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只要最后给出一个结果或答案就行了。其实,这偏离了讨论的终极目标。这种讨论只求结果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考,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最应该摒弃的。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教师须重视两个问题:(1)防止讨论离题。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有时难以控制自己,难以做到心神合一,讨论起劲的时候,他们会讨论到其他方面。例如,记得在教学《幼时记趣》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文中的三个事例,前两个充满乐趣,而“鞭打蛤蟆”一例较前两例缺少乐趣,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笔者在下面和学生一起交流时,发现有学生在谈论蛤蟆如何令人讨厌等问题,于是,及时引导,不让讨论离题。(2)引导全员参与。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讨论有时可能会被少数言语能力强的学生把持着,而一些能力差的学生则退出讨论,成为一名听众,从而导致“语文能力好的越来越好,能力差的越来越差”,这不符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更不符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鼓励他们多动口说话,并且要指导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
其他文献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习作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习作中的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等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小学生习作缺乏独立性和承受性、缺乏真情和实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消极习作心理是导致小学生害怕习作、不会习作的主要原因,这些消极习作心
期刊
案例:  周五,我们二年级调班进行口语交际抽测,测试话题有两个:1.从水果、动物、游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说说。2.谈谈自己读过的一本书或者书中的一个人物。抽测的两组学生,无一例处地选择了第一个话题。的确,第一个话题侧重于叙述,有亲身经历及生活体验为依托,学生更易寻找素材、组织语言;而第二个话题侧重于议论,需要学生对相关事件有一定了解,并进行深入思考,就具体事件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颇具难度。
期刊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的艾伦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像设备实录受培训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组织人员分析评价,以便在短期内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微格教学课程。  数字微格教室是在传统微格教室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出一个集多媒体课堂教学、视音频实时录制、数字化存储、网络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期刊
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  怎样使学生的口算能力持续发展呢?  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口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造成计算的准确性差,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呢?  一、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前提  从小学生的心理上来说,计算相对于精彩的动画片
期刊
牛津小学英语中低年级的语篇多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而从5A开始语篇中包含的词汇和句型较多,也穿插着相应的语法知识,篇幅相对较长,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果教师能为每一单元的语篇教学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板书,那么就能提高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板书。自然地导入语篇话题  教师如能紧扣语篇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地导入语篇讨论的话题,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篇教学的展
期刊
班主任虽说不是行政职务,但其作用却是很大的,可以说除班主任以外没有哪个“主任”是可以影响这么多孩子的心灵,甚至影响其未来。班主任的身传言教,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当好高中班主任则更加不容易。进入青年期的高中生身心迅速发展,他们追求独立,渴望自由,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对任何人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急速下降。他们中有的人就像刺猬一样,
期刊
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情感、内在经验和求知欲望得到释放,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在随机生成中走向完善。  一、以学生为本。释放学生的潜能和问题意识  生本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获取新知  小学生的数学
期刊
一、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常常会探索出新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在探究一题多问时,会想:“我提的问题就是与你不一样,比你有水平”。这样,你提一个问题,我提一个问题,竞相提问的局面就出现了,从而学生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培养。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可以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