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逻辑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很多空气净化器品牌一样,亚都最近销量暴涨。1月12日,就连《新闻联播》头条都报道雾霾,亚都淘宝官方旗舰店第二天卖出300多台空气净化器,而此前每天销量只有三四十台。亚都CEO文辉既高兴又发愁,他知道库存将罄,年前难以继续组织生产和物流。早在1998年,亚都便涉足空气净化器。它为何有“超前”的布局?十几年间如何调整产品方向?以下是文辉的口述。
  1989年亚都确立以加湿器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新鲜事物”为我们赚来第一桶金,1993年卖了4万台,欣喜的同时也担心市场规模触顶。我们做了很多跨界的事,比如期货、珠宝、酒店,也有空调,终于意识到缺乏专业人才很难做。1997年,加湿器重新成为亚都的发展重心。
  虽然回归到擅长的领域,但单一业务的支撑让亚都捉襟见肘,多元化是必须走的路,关键是选好适合自己的方向。对于新业务,我们要考量的是其与原有品牌是否契合,能否利用原有技术开发,能否借助原有渠道推广。最终我们选择了空气净化器。这是1998年的事,现在听起来感觉很超前,其实是继承了之前搞多元化时的一些思路。我们开发过一类产品叫“新风换气机”,为室内换气,同时具备制冷和制热功能,但它要在墙或者窗户上凿个洞套在中间,消费者觉得繁琐、有碍观瞻,产品推了两年没有推动。不过,这个过程中发现人们对室内洁净空气是有需求的。
  当时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用来除香烟气,不是我们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而是15年前没有PM2.5的概念,也很少有人知道甲醛,我们难以找到其他能打动消费者的污染源。教育市场方面我们大意了,虽说人们早知道“吸烟等于慢性自杀”,真正当回事的很少,我们在央视打广告都没有把市场打开,购买者主要是病人和孕妇。
  现在我才意识到,健康、安全领域的市场教育不是哪个企业甚至行业能做透的,必须全社会形成共识才能产生大市场。2000年前后,室内装修污染的讨论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儿童白血病案例令人触目惊心,大家注意到甲醛,我们也发现了新目标。200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甲醛为致癌物,我们的产品正好在5月研制成功并上市,销量从之前的每年两万台增长到2007年的10万台。
  2011年PM2.5成为舆论热点,我们意识到新机会来了,第二年5月一口气发布12款产品。入冬后销量逐渐增加,全年卖了近20万台,并在今年1月迎来井喷式的需求。今年的销量预计会翻番。
  空气净化器不是今年的唯一重点,亚都还决定进入纯水机领域。从2008年开始,加湿器销售增速就逐渐放缓,新一轮业务拓展被摆上日程,方向是纯水机。由于当时空气净化器也在推广阶段,我们没有力量同时推,只好作罢。
  可能有从业者认为今年应该全力推空气净化器,但我以为北京城笼罩一冬的雾霾已经将市场教育得较为成熟,人们的认识由量变转为质变。2003年非典,5月一个月我们卖了3万台,比上一年全年销量还多,紧迫时要买还得批条子,当时我们觉得消费者被教育得差不多了。那年8月,亚都做了6.8折活动,销量却比非典前还低—大家过了就忘。我们辛苦备了两万多台库存,更辛苦地卖了半年多。去年我们赶制出PM2.5设备后也曾受到冷遇,8月在天猫搞万人团购活动,只卖了1000多台,最后对一些型号加了除甲醛模块后销量才有所增加。2011年雾霾还不严重,产品上市时又是空气相对较好的夏天。这次不同,人们切身感受到雾霾危害,政府表态、媒体关注,大家意识到这将是伴随多年的痼疾。
  亚都不会因为之前卖缺货就全开马力生产,供暖期一过空气自然会有所改善,销量下降并趋于平稳是正常的。早年的亚都为了迅速发展而跨界扩张,今后将围绕室内环境治理展开。只有深耕行业,才能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产品才能赶趟儿。
多数产品没通过权威机构检测
  点评人:鲁建国(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清洁技术研究所所长)
  亚都进入空气净化器这一行业,在国内家电企业算是早的。目前,国内这一行业比较混乱,执行国家标准GB 4706.45(安全)和GB/T 18801(性能)不够好,多数企业没有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就上市销售。现在,为了迎合市场又提出去除PM2.5的效率达到多少。这既没有测试方法,也没有国家标准要求。
其他文献
博雅的四个重要决策  博雅团队的执行力非常好,在执行力之上,靠的是差异化的决策。回看过去几年,第一个重要的决策是,博雅决定自己不做平台。2008年左右页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人觉得把自家产品放到别人的网站上会不安全。但博雅去和大型SNS平台合作,因为早,所以我们在平台上有用户红利。  第二个重要的决策是,博雅下大力气进军海外市场。当我们发现国内市场的成长性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或者SNS平台的开放理念
期刊
2009年,中关村有一个规格还挺高的论坛,我一个朋友有票,但她要出差,去不了,叫我去听听。那时候我儿子上大学了,我正好没事干(就去了),挺巧合的,要不然很难知道有《创业家》这样一本杂志。  我记得当时有《创业家》杂志社牛社长的演讲。牛社长还挺有魅力的,我忘了他具体讲什么观点,他的头发甩来甩去,讲的也不是特严肃死板的主题。  论坛上有很多厂商卖东西,牛社长也亲自推销《创业家》杂志。当时《创业家》杂志
期刊
创业不应该总是苦哈哈的,抬头奋斗之余,不妨看部电影放松一下。下面这五部电影是在微博上由创业者投票推选出来的。它们都展现了特定场景下,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奋斗。看完之后,或许能激发你新的创业动力!1 《中国合伙人》  得票数:126  推荐指数:★★★★★  导演:陈可辛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5月  以新东方为原型的创业电影,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创业者的奋斗史,以及合伙人之间的利
期刊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商业领域领先的营销模式用到影视项目上。”安玉刚说。从最初的写稿、发稿、出创意,到今天的影视片全案营销,影行天下走了四年。  2008年,安玉刚和张文伯开始在本职工作之外,接一些影视片营销的私活儿,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忙,时间完全不能兼顾。2009年初,安玉刚开始全职创业,随着承接的业务越来越多,人手、精力依然不够用,张文伯也被拉了下海。当时《锦衣卫》和《叶问》的团队找到了安玉
期刊
邓爷爷很早就教导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曾经的摩尔定律也告诉我们,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2008年到现在,60个月过去了,科技进步的速度早已将摩尔定律甩在身后,你肯定也感觉到,科技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期刊、实验室,以及CCTV的报道里,而是越来越紧密地包围着我们,并且深刻改变着你我的生活方式。  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科技与产品中,有一些当之无愧的
期刊
绿田园在美国收购的艾斯克兰迪农场。  2008年“毒奶粉事件”最严厉的惩罚给了一个三聚氰胺“蛋白粉”的制造者和一个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商贩,他们被判处死刑;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在后期排查中,包括蒙牛、伊利在内的22个婴幼儿乳制品生产厂家的多个批次产品都查出了三聚氰胺。如此大的罪恶,几个人不足承当。  事件爆发前,中国刚用了近10年时间使牛奶产量增长10倍,成为全球第三大产奶国,仅
期刊
天使投资近年存在跟风现象。很多人看到别人赚了钱,就想参与,往往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投资。他们认为,自己投的项目失败了也没事,因为只要投中一个,回报倍数就会很高,就能把损失都弥补回来,但结果很可能是投的项目全部死亡。慢慢地,这个行当里来凑热闹的就都退出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天使存在真假之别。真天使毋庸赘言,就是真正做天使投资的人;而假天使,比如一些富二代,就不是真正做投资的,而是靠所谓“天
期刊
谈及国产空气净化器,不得不说作为国人的笔者有点心痛。不是说产品质量很差,而是当看到媒体报道,国内空气污染给了很多国外企业以商机。与一些业内人士讨论,之所以这次空气净化器“危机营销”不少国内企业没有把握住,主要是储备不足,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战略储备不足。PM2.5危害早在一年多前已被消费者认知,只不过当时没有形成大面积的危害,国内企业虽然有所感觉,但因为估计不出空净器市场规模,不敢加大
期刊
2013天使 排行榜  时隔一年,当《创业家》启动第七届“创业天使评选”时,我们不禁感慨世事无常。2011年火爆异常的天使投资,在2012年骤然遇冷,退出渠道不畅使整个链条的节奏放缓,身处链条最前端的天使们遭遇了更严酷的生存考验。  在《创业家》本年度评出的“十大新锐创业天使”中,除了新涌现的职业投资人,更是不乏大公司高管和当年的成功创业者。他们的加入,不仅充实了天使的力量,也正在改变中国天使的格
期刊
在这么多创业家面前讲企业家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做过企业,但是我很自豪,在25年前我和盛斌合作写过一本书《论企业家》,而我认为这本书仍然适合你们去读。明年会有第三版推出,基本内容没有变,唯一变化的是将1989年出版的时候删掉的一部分内容全部加进去。  对我来讲,每个企业的生生死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人类的进步。而且,正因为不断有企业生生死死,所以才带来人类的进步。其实每个行业都是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