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师工作室的功能和建设途径探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LHQC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行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近年来,多所高职院校纷纷启动了大师工作室建设,大师工作室在实训室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师资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科研等方面发挥了多种功能和作用。文章对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为同级同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师工作室;功能;建设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推向纵深,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逐步由本科院校培养为主扩展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并重的局面。人才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师是人才的核心力量。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要发挥自己的特色,需要不断吸收和融合社会行业大师和民间技能传承人,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鼓励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建立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专业化人才培养,实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18年6月,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周志远大师工作室”被贵州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1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
  大师工作室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及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所建设的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的场所”。我校大师工作室的人员构成主要以国家级陶瓷艺术设计大师周志远为引领,我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高水平技术能手为支撑的技术团队。根据我校优质高校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需要,周志远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主要服务于我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建设注重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把周志远大师对职业的热爱,对陶瓷工艺研究的执着,融入我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校立项的“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周志远大师工作室”主要承担了如下的几点功能。
  1.1 工作室和实训室建设
  我校周志远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主要突出专业性和实训需求,根据实地考察,周志远大师给学校提出了建设意见和建议,功能区域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工作室,占地80平方米,硬件配备空调一台、办公桌一张、电脑一台、沙发一套、茶几一张、作品陈列柜八个,主要用于日常工作和陶艺交流,同时也是陶艺大师、教师、学生陶艺作品的陈列室;二是实训室,占地80平方米,主要硬件有“班班通”(黑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音响)、陶艺工作台、拉坯机、泥板机、晾坯架、移动凳子、空调一台,满足课堂教学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三是烧制区域,占地20平方米,配备试验用容积0.1立方米窑炉一台、0.4立方米素烧窑一台、0.6立方米烘干炉一台、磨釉机一台、喷釉机一台、磨底机一台,能够满足学生教学作品烘干、素烧、正烧、磨底等功能。
  1.2 教学资源建设
  我校陶艺工作室是为了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而建立,教学资源也是从无到有。根据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有课程标准、陶艺教学流程图、陶艺作品图片、陶艺创作视频、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工作室团队到平塘牙舟镇考察牙舟陶,到遵义余庆考察绿陶,到雷山考察灰陶,到织金县考察砂陶,主要了解贵州地方陶瓷资源及现状,目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
  目前我校已经根据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陶艺技法”“陶艺创作”课程标准两门;根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民族民间艺术—陶艺”课程标准一门。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教学的现实性,以新专业课程建设纲要为指导,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以贵州民族资源为基础,挖掘地方陶艺资源,创造性地构建专业特色,为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根据专业的不同,课程标准的侧重也不一样。例如,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陶艺技法”课程就是以贵州牙舟陶的表现技法为主要内容,强调牙舟陶造型的成型方式和技巧,以典型牙舟陶作品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作品内涵,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题材、造型依据、创作思路、技法运用以及装饰纹样,明确形式与内涵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学就可以突破只传授技法的单一性和空洞性,从根本上解决“创造性”的教学困惑。再比如美术教育专业的“民族民间艺术—陶艺”课程为了突出贵州特色,特别把贵州少数民族纹样作为装饰,那就必然要跨界吸收学习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装饰纹样,这样在陶艺作品的创作上就可以凸显民族性和艺术性。
  陶艺课程的教学要取得成果必然需要地方资源作为依托,教学资源中陶艺作品图片和陶艺创作视频的收集主要靠工作室团队教师到资源地进行采集,实地考察和面对面交流,从传承人的口中得知工艺传承的故事,了解陶艺人的现实状况,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信仰,了解陶艺作品如何表达他们对生活的坚守和追求,我们把这些交流用视频记录下来,通过专业剪辑成为教学资源,这样在教学上就有了生动的素材。
  1.3 课程教学
  陶艺大师工作室的重要任務是进行陶艺人才培养,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进行目标明确的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大师引进课堂进行现场授课,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将贵州非物质文化技艺牙舟陶制作的技法手把手教给学生,将牙舟陶传统技艺通过专业课堂教学传承,将陶艺大师的个人创作技巧和方法通过作品讲解和现场演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陶瓷创作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和使命感,感悟大师的个人魅力。通过讲解作品的内容形象,分析作品的造型结构、表现技法、装饰方法和烧成因素来增强工匠意识,突出职业精神。因此,把陶艺大师引进课堂,增强人文艺术氛围是课程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表现。
  1.4 师资培养
  我校陶艺人才培养有两个途径:一是专业教师外出进行专业学习培训,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根据工作室的建设目标,我校选派两位青年教师到景德镇陶瓷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跟岗大师课堂,落实强技能、强创造的陶艺技能师资培养。在大师课堂教学中,团队教师进行跟岗学习观摩,通过大师言传身教,团队教师耳濡目染,学习大师的师魂,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继承和发扬大师的职业规范和工匠精神。另外,陶艺大师和团队教师对地方和学校的相关美术文化资源展开调查研究,并根据陶艺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对贵州陶瓷资源进行采集、拍摄,形成课程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教师对贵州陶瓷资源及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及价值意义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在陶瓷文化素养方面自然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团队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在陶艺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水平与技能实践得到很明显的提高。   1.5 传承民族文化
  陶艺大师工作室作为传承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地,其展示功能彰显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的独特工艺与魅力。传统的牙舟陶器风格独特,造型古朴,乡土气息十分浓郁。牙舟陶釉色风格独具,其主要色调以绿、黄、酱色为主,古朴浑厚。陶器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开片”效果是牙舟陶特色之一。牙舟陶的制作吸取了布依、苗等民族的刺绣、蜡染纹样为素材,以浅浮雕、堆塑等为主要装饰手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省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保护传承牙舟陶,把牙舟陶作为我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校本课程建设,让学生了解并传承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陶艺课程教学的重要功能。陶艺校本课程建设,既可增强陶艺课程对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也可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和文化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这些陶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深对贵州陶艺的认知和认同,从而在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起到自觉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的作用。
  利用工作室陈列区的展示功能,展示贵州牙舟陶陶艺发展的重要作品特色及工艺,让更多的学生感受貴州陶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展示工作室大师、教师及学生的优秀创作作品,更好地向参观者介绍和推广工作室的教学、科研成果,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陶艺创作,营造专业、进取的工作氛围。
  1.6 科研功能
  在大师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特色陶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工作室科研功能的重要表现。科研功能是关系陶艺大师工作室发展动力及走向的一个重要功能,陶艺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初衷是在以师带徒的基础上,将贵州传统陶艺技艺与贵州元素相结合,孕育研发出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将贵州陶艺展示传播出去,做好嫁接创新传承和发扬。其科研功能主要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创产品创作。服务本校,研发具有贵阳幼专学校品牌文化基因的系列文创产品,比如设计陶艺校园吉祥物、纪念品、首饰、果盘、茶具、餐具等。
  二是特色产品研发。立足贵州,着眼全球,创作研发具有贵州特色的陶瓷文创系列产品,打造贵州陶瓷名片,传承和发扬传统非遗文化。
  三是创新创业训练。通过工作室科研团队的打造,通过毕业创作和专题创作研发系列产品,并在校园跳蚤市场设点进行展示和销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模拟演练。我校与贵州柒黔非遗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陶旅民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研发、策划、电商销售等一体化的合作更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
  2 大师工作室的建设途径
  2.1 突出大师工作室建设的针对性
  就我校周志远大师工作室建设的针对性来看,是基于专业建设需要的精准性建设,即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是直接服务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的。当然,工作室的建设给全校“陶艺”选修课的师生、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提供了课程教学和陶艺体验。
  2.2 突出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功能性
  大师工作室在实训室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师资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科研等方面发挥了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基于大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
  2.3 突出大师工作室市场运行能动性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能否长期良好运行在于其是否遵循市场运行的能动性,在管理中运用市场的管理机制,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性,确保工作室良性运转,不等靠要,积极发挥大师工作室的造血功能将是大师工作室建设的发动机。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校陶艺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在行业引领、教学设计、观念更新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陶艺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以适应目前我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要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专业教学质量,解决我校教师职业能力与适应岗位矛盾,从而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洋.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与建设路径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49.
  [2]吴学香.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与建设标准的探索[J].就业与保障,2012(8):44-46.
其他文献
摘 要: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是博物馆进行考古整理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是文化遗存的附属档案。为永久性保存和便捷利用这些资料,博物馆采用专业高清扫描技术对这些资料进行扫描数据化,开发相应的系统软件满足当前研究、整理、利用和管理的需求,方便随时随地共享交流,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博物馆;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数据化  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是指在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所有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博物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全新的方式开展博物馆管理、服务工作。中小型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占比大、分布广,承担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等任务。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发挥广大中小型博物馆的作用,需要每个基层博物馆人不断地实践和摸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型博物馆;应用  从电子计算机到互联
期刊
摘 要: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的学科,生态学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与再利用要平衡,而文化生态学在文化遗产维度上强调人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达到平衡的状态。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程度良莠不齐,如何实现保护与再利用的平衡,是我国工业遗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青岛啤酒博物馆为例,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知识与理论,来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光
期刊
摘 要:天一阁博物馆历来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著称。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献的收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如今已成为浙東第一家谱收藏中心。自2017年起,天一阁博物馆启动家谱修复工作,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的要求挑选出亟待抢救的家谱,编制规范科学的修复方案,展开有序的修复工作。文章以浙江遂安《湖峰王氏宗谱》的修复为例,展现家谱抢救性修复的全过程。  关键词:天一阁;修复;加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各地博物馆教育在借鉴西方博物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区域文化背景以及博物馆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情况,呈现出不同特色的馆校合作形式。这些合作关系基本上都是以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为开发教育活动的蓝本,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本馆特色,与学校教育结合并不紧密,往往在活动开展实施—一到两次以后就被束之高阁,
期刊
摘 要:新时期,博物馆的职能侧重点在发生转变。2015年3月20日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了博物馆的目的是教育、收藏和欣赏,并将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可见,社会教育工作在博物馆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博物馆(以下简称“江津博物馆”)为例,充分分析其资源优势,以转变思路,找准定位,让社会教育工作成为办“活”博物馆的重要支撑点。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策划  1 江津博
期刊
摘 要:长汀县公众参与文物保护起步早,热情高。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等重要指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打造公众参与文物保护新格局。  关键词:政府引导;公众参与;文物保护;成果显著  1 基本情况  福建省长汀县是文物大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8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在微信和QQ小程序出品了“云游敦煌动画剧”。这部动画剧承载了传统文化中感化人心的精神,以借古喻今的手法,启示人们对于当下境遇做出正确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进一步理解敦煌历史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祛除疫情中的阴霾。动画剧的形式创新,结合传统文化价值,丰厚了剧作的内容承载。对动画剧而言,观众感知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知觉分析”是文章研究的逻辑起点,
期刊
摘 要:在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旅游热门景点,参观人数也屡创新高,这就对文物遗址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基层工作实践,以威远炮台旧址讲解工作为例,从挖掘遗址内涵价值、提高讲解员自身素养、合理运用讲解技巧三个方面来谈遗址讲解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观众开展优质服务。  关键词:文物遗址;讲解;威远炮台旧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期刊
摘 要:针对防里村落文化的保护现状,围绕对“活态传承”的理解,提出构建以“人”为核心的保护;运用准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探索村落文化“活态式”的博物馆保护与传承;群体性的活态传承,即保护的主体不局限于村民,应该将更多的人群纳入进去。  关键词:村落文化;准生态博物馆;活态传承;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中国最小的聚落单元,凝聚着血缘与地缘关系,是民族的宝贵遗产,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根。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遭受三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