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课堂提问的习惯,积极地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关键词】提问艺术;质疑习惯;启发教学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1. 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 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2. 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3. 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当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4. 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鹮会这么少呢?”“朱鹮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
收稿日期:2013-04-22
【关键词】提问艺术;质疑习惯;启发教学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1. 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 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2. 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3. 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当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4. 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鹮会这么少呢?”“朱鹮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
收稿日期: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