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印尼留学生来苏高职院校学习,为学校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但是,受到留学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风俗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仍存在较为突出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文章以苏州国际教育园内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为例,通过调查其在社会文化、心理和学术三个方面的跨文化适应情况,采取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探究影响其在苏学习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一些促进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01-04
Abstract: Indonesian students studying i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to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mode. However, influenced by the living habits, thinking patterns, customs and culture of foreign students, there are still prominent problems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aking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zhou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 three aspects: social culture, psychology and academia,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tr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 studying in Suzhou,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one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一、概述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日益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地掀起了赴中国留学的热潮。印尼作为与中国建交较早的东盟成员国之一,近年来,两国高层来往频繁,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印尼学生来华学习,2017年来华留学的印尼人数达到了1.5万人。在《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的号召下,苏州高职院校逐渐与印尼等国家建立教育联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随着来苏留学的印尼人数的逐年增多,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了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影响,而此问题正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仅如此,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亲和度也受到了此问题的影响,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与印尼之间的关系及交流受到了制约。综上所述,对于来华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及如何帮助留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跨文化适应作为广义上适应的一种形式,又有着其特殊的特性,它区别于普通的适应。跨文化适应的主体是在一种文化中成长,但因为各种因素而到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1]。李晓玲,李冬梅(2017)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印尼留学生的跨文化学术适应情况,发现印尼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朋友”、“使用图书馆”和“参加课外活动”三方面最难适应,在“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坚持上课”和“与本国学生交朋友”三方面最容易适应[2]。吴佳逢(2015)通过对北京与厦门印尼留学生的生活适应性、语言适应性、文化适应性、心理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跨文化适应研究,调查显示来华印尼留学生的跨文化適应情况总体良好,其中在文化方面适应度最低;印尼华裔留学生与非华裔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性上的差异比较显著,其中非华裔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比华裔留学生更好[3]。廖祺 (2017)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分析来华印尼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发现文化适应通常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在一起,如想念年家乡、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文化适应使印尼学生更强地面临各个方面的生活问题,导致生活的新挑战,这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产生各有利弊的状况[4]。虽然今年来对印尼留学生的跨文化研究逐渐增多,但总体量还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研究不多。高职院校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基础较本科院校薄弱,文化适应情况可能不如本科院校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心理问题,出现中途退学等情况。因此,本研究选取高职院校来华印尼留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其在跨文化适应方面进行调查与面对面访谈,探寻他们在跨文化认同与融合方面存在的困难,从而为高职院校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基础数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从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三个跨文化适应维度出发,研究来苏的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印尼留学生在苏州高职院校的跨文化总体适应情况如何?(2)印尼留学生来苏高职院校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影响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如何提高印尼留学生在苏州学习的跨文化适应情况? (二)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苏州国际教育园内高职院校在校印尼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0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7人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8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的形式对来苏的55名印尼留学生进行调研。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形式,问卷采用汉语与印尼语两种语言。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发放问卷的地点主要在教室。共计发放问卷总55份,回收5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为94.62%。调查问卷采取李克特五度量表法进行判断,共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共计12题,主要是针对印尼留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统计;第二部分则是对印尼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以及学术适应情况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社会适应方面主要包括四个大项13个小项目,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方面均主要包括两大项6个小项,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真实情况进行填写。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有人口统计因素、人格特点、语言能力、文化水平等。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印尼留学生来华高职院校的跨文化适应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
性别上,女生少于男生,其中女生23人,占总人数的41.82%;男生32人,占总人数的58.18%。年龄上,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22岁。来华学习时间上,少于1年的有26人,占 47.27%,1年以上的有29人,占52.73%。汉语水平上,55人中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18人,占32.73%;中级汉语水平,已通过HSK4级的学生最多,共36人,占65.45%;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较少,仅有1人,占1.82%。
(二)来华印尼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情况
本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最大是 4.24,最少值 2.42,平均值是3.44。其中“经常自己公共交通出行”和“假期经常在中国旅游”得分最高,说明来华印尼留学生对中国的整体状況认可度高。但在“自己去医院看病”和“看苏州新闻”方面表现为不太符合,说明在苏印尼留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文化冲突”现象。因此本量表的社会调查结果总体上表现了印尼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状况认知度。在华印尼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着种种不适应情况,但他们都要自己克服存在的问题,以自身特点与各方面,努力地适应中国环境,所以才能克服种种的适应问题。
(三)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本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最大是 4.13,最少值2.05,平均值是2.97。依据平均值来看,在中国学习的印尼学生的不适应最终会导致心理的不适应,心理适应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对于印尼留学生来说,他们会经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也是正常的,正说明了他们的心理适应主要和自身的生活情绪有关。另外,部分印尼留学生在学习当中会感到烦恼、觉得自己很麻烦、害怕老师、各方面都不太确定敢提出问题等。但是,通过调查问卷来看大部分印尼留学生觉得生活接近他们的理想,这表明他们在跨文化心理适应的过程中充满信心。
(四)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情况
本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最大是4.22,最少值2.87,平均值是3.5。通过平均值来看,印尼来华留学生在苏高职院校的总体学术适应情况尚可,尤其表现在他们的理解课堂内容和参与教学活动方面。但是在留学时间少于1年的学术里面,大部分印尼留学生对其表现为有一定难度。另外在参加课外实习活动和一起参加专业竞赛方面的表现大部分印尼留学生都不太令人满意,这表明印尼来华留学生对自身学术能力的认可性还不确定,不太愿意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
四、对策与建议
跨文化适应是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求学时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留学教育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来华印尼留学生的逐步增多,通过对他们跨文化适应的调查研究,探寻其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们高职院校提高留学教育、提升留学办学水平和留学管理等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通过对来苏州的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的社会、心理以及学术等跨文化适应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在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促进留学生跨文化社会交流
从表2可以发现在苏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生活圈比较单一、很少和中国学生交往等。这些跨文化社会适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印尼留学生的留学生活,同时也会降低印尼来华留学热情,因此我们应该像本科院校学习,积极开展留学生的跨文化社会交流,促进其快速融入新环境中来。
1. 建立中外国际学生友谊社团
留学生在异国学习生活需要得到异国社会的支持网络,不仅包括旅居国国度的支持,也包括旅居国人民及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建立中外国际学生友谊社团是使留学生获得认同和支持的良好途径。目前本科院校大都已建立成熟的国际教育学院模式,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这个载体,学院内的中国学生可以充当志愿者,他们了解印尼学生的特点,知晓如何与印尼学生相处,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具备优势,通过平时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及互帮互助,使印尼学生对志愿学生对学校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逐步缓解自己远在他乡的孤独感,帮助他们适应学校,适应中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除此以外,学校应通过班会,学生活动等形式教育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及同学关系,营造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如家一般的温暖。
2. 建立印尼留学生联合会
对来华印尼留学生而言,最亲切的支持往往来自于本国学生的相互帮助,可以在学校内组建类似于学生会的组织,组织内全部都是印尼的留学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将一些长期在华学习的、具有丰富跨文化交流经验的印尼留学生吸纳在内,通过这些人的组织和引导,让刚进入中国学习、对中国文化还不适应的印尼留学生能够找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向导,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本国朋友和同学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这种联谊还能够更好地发挥优秀留学生的表率作用,用现实的例子来鼓励新来的印尼留学生克服留学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信,更好地完成留学期间的学习任务。 (二)努力提升留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印尼留学生来苏州学习半年到一年期间,会出现思念家乡,产生孤独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紧张、不安等焦虑的现象,这些都是他们跨文化适应初级阶段的表现。留管人员及留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此时就需要对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谈心谈话或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缓解留学生的思乡情绪及来到异国的孤独无助,减少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的严重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异国留学生活。
1. 完善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留学生来华后会短期内失去原有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支持系统,缺少情感交流与社会交往的支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5]。作为培养留学生基地的各高职院校应更重视这一特殊群体,协同教育相关部门一起积极进行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的建设,制定鼓励政策,吸引跨文化适应的专业心理人士的加入,争取相关配套资金的支持,由点到面帮助留学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适应。但现如今由于国内各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缺乏一定规模,加上高职院校没有配备懂得跨文化适应的专业心理人才,所以无法对留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但随着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数日益增长,跨文化适应的专业心理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部门应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以培养适合从事留学生心理教育的专业人才,充实、优化高职院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建设队伍。高职院校的留管干部、留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平时与留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应关注留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及时沟通反馈,共同保障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 给予留学生更全面的人文关怀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态是影响其跨文化适应性以及生活整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6]。因此,学校应选择高素质的心理教师或者辅导员专门帮助留学生,带领其跨过“跨文化交际”这一道坎。由于来苏州的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数量较少,其需要更多的情绪倾诉、宣泄对象,因此,学校应给予留学生更全面的关怀。在学习生活中,如果輔导员或者心理教师可以发现留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跟他们沟通,用耐心的态度帮助留学生排解紧张、寂寞、孤独的情绪,增强留学生的归属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难度。辅导员在管理留学生时,不应只停留在工作层面,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肯定留学生的成绩,成为留学生的朋友,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
(三)培养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印尼留学生学术适应的总体表现尚可,可能和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有关,但在留学时间、留学身份、所学专业等不同方面,留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学术适应问题也不同,所以如何培养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1. 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建立跨文化学习信心
对于来华印尼留学生来说,提高了自身的汉语水平是学术适应的基础。学术交流必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实现,因此,只有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印尼留学生才能在跨文化学术适应过程中建立学习信心。在跨文化学术适应过程中,语言问题不但会影响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阻碍印尼留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其厌学情绪。所以,针对汉语语言能力差的留学生,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对一的帮扶小组来提高留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通过成立由中国老师主持的汉语兴趣小组的方式来提高其汉语语言能力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校园学术氛围,从而建立跨文化学习信心。
2. 创新留学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印尼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情况不仅与自身语言掌握水平、语言能力有着较大关系,也与学校本身的教学方式、理念有着密切联系。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模式起步较晚,学校应坚持“博采众长”的教学理念,主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丰富留学生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良好互动[7]。另外,学校还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二级学院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敏感性,了解留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学术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中国学生与印尼留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以互助学习。同时,也要鼓励印尼留学生就学术适应上的问题与老师多交流,积极参与各层次、各类别的学术和课外交流活动,从他人的经验中收获启迪。
五、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经济实力愈发强大,综合国力也愈发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而他们在华留学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界对此的探讨也随之增多。高职院校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管理政策,研究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及其特点为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今,我国正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适应我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好地留学中国意义重大。将来这些来华留学生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从而起到更好的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睿.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调查分析——基于辽宁省某高校的调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1):114-120.
[2]李晓玲,李冬梅.印尼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7(11):4-7.
[3]吴佳逢.来华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4]廖祺 .在华印尼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5]张澜,秦晔,李 彤,等.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6(24):158-159.
[6]李雅.来华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4):92-98.
[7]李姣.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阿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17(7):105-108.
关键词: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01-04
Abstract: Indonesian students studying i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to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mode. However, influenced by the living habits, thinking patterns, customs and culture of foreign students, there are still prominent problems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aking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zhou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ar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 three aspects: social culture, psychology and academia,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tr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 studying in Suzhou,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one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一、概述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日益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地掀起了赴中国留学的热潮。印尼作为与中国建交较早的东盟成员国之一,近年来,两国高层来往频繁,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印尼学生来华学习,2017年来华留学的印尼人数达到了1.5万人。在《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的号召下,苏州高职院校逐渐与印尼等国家建立教育联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随着来苏留学的印尼人数的逐年增多,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了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影响,而此问题正是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仅如此,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亲和度也受到了此问题的影响,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与印尼之间的关系及交流受到了制约。综上所述,对于来华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及如何帮助留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跨文化适应作为广义上适应的一种形式,又有着其特殊的特性,它区别于普通的适应。跨文化适应的主体是在一种文化中成长,但因为各种因素而到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1]。李晓玲,李冬梅(2017)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印尼留学生的跨文化学术适应情况,发现印尼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交朋友”、“使用图书馆”和“参加课外活动”三方面最难适应,在“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坚持上课”和“与本国学生交朋友”三方面最容易适应[2]。吴佳逢(2015)通过对北京与厦门印尼留学生的生活适应性、语言适应性、文化适应性、心理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跨文化适应研究,调查显示来华印尼留学生的跨文化適应情况总体良好,其中在文化方面适应度最低;印尼华裔留学生与非华裔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性上的差异比较显著,其中非华裔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比华裔留学生更好[3]。廖祺 (2017)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分析来华印尼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发现文化适应通常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在一起,如想念年家乡、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文化适应使印尼学生更强地面临各个方面的生活问题,导致生活的新挑战,这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产生各有利弊的状况[4]。虽然今年来对印尼留学生的跨文化研究逐渐增多,但总体量还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研究不多。高职院校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基础较本科院校薄弱,文化适应情况可能不如本科院校留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心理问题,出现中途退学等情况。因此,本研究选取高职院校来华印尼留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其在跨文化适应方面进行调查与面对面访谈,探寻他们在跨文化认同与融合方面存在的困难,从而为高职院校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基础数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从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三个跨文化适应维度出发,研究来苏的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印尼留学生在苏州高职院校的跨文化总体适应情况如何?(2)印尼留学生来苏高职院校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影响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如何提高印尼留学生在苏州学习的跨文化适应情况? (二)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苏州国际教育园内高职院校在校印尼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0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7人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8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的形式对来苏的55名印尼留学生进行调研。问卷调查采取匿名形式,问卷采用汉语与印尼语两种语言。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发放问卷的地点主要在教室。共计发放问卷总55份,回收5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为94.62%。调查问卷采取李克特五度量表法进行判断,共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共计12题,主要是针对印尼留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统计;第二部分则是对印尼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以及学术适应情况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社会适应方面主要包括四个大项13个小项目,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方面均主要包括两大项6个小项,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真实情况进行填写。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有人口统计因素、人格特点、语言能力、文化水平等。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印尼留学生来华高职院校的跨文化适应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
性别上,女生少于男生,其中女生23人,占总人数的41.82%;男生32人,占总人数的58.18%。年龄上,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22岁。来华学习时间上,少于1年的有26人,占 47.27%,1年以上的有29人,占52.73%。汉语水平上,55人中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18人,占32.73%;中级汉语水平,已通过HSK4级的学生最多,共36人,占65.45%;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较少,仅有1人,占1.82%。
(二)来华印尼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情况
本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最大是 4.24,最少值 2.42,平均值是3.44。其中“经常自己公共交通出行”和“假期经常在中国旅游”得分最高,说明来华印尼留学生对中国的整体状況认可度高。但在“自己去医院看病”和“看苏州新闻”方面表现为不太符合,说明在苏印尼留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文化冲突”现象。因此本量表的社会调查结果总体上表现了印尼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状况认知度。在华印尼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着种种不适应情况,但他们都要自己克服存在的问题,以自身特点与各方面,努力地适应中国环境,所以才能克服种种的适应问题。
(三)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本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最大是 4.13,最少值2.05,平均值是2.97。依据平均值来看,在中国学习的印尼学生的不适应最终会导致心理的不适应,心理适应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对于印尼留学生来说,他们会经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也是正常的,正说明了他们的心理适应主要和自身的生活情绪有关。另外,部分印尼留学生在学习当中会感到烦恼、觉得自己很麻烦、害怕老师、各方面都不太确定敢提出问题等。但是,通过调查问卷来看大部分印尼留学生觉得生活接近他们的理想,这表明他们在跨文化心理适应的过程中充满信心。
(四)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情况
本调查表中各项目的平均得分最大是4.22,最少值2.87,平均值是3.5。通过平均值来看,印尼来华留学生在苏高职院校的总体学术适应情况尚可,尤其表现在他们的理解课堂内容和参与教学活动方面。但是在留学时间少于1年的学术里面,大部分印尼留学生对其表现为有一定难度。另外在参加课外实习活动和一起参加专业竞赛方面的表现大部分印尼留学生都不太令人满意,这表明印尼来华留学生对自身学术能力的认可性还不确定,不太愿意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
四、对策与建议
跨文化适应是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求学时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留学教育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来华印尼留学生的逐步增多,通过对他们跨文化适应的调查研究,探寻其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们高职院校提高留学教育、提升留学办学水平和留学管理等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通过对来苏州的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的社会、心理以及学术等跨文化适应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在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学术适应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促进留学生跨文化社会交流
从表2可以发现在苏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生活圈比较单一、很少和中国学生交往等。这些跨文化社会适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印尼留学生的留学生活,同时也会降低印尼来华留学热情,因此我们应该像本科院校学习,积极开展留学生的跨文化社会交流,促进其快速融入新环境中来。
1. 建立中外国际学生友谊社团
留学生在异国学习生活需要得到异国社会的支持网络,不仅包括旅居国国度的支持,也包括旅居国人民及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建立中外国际学生友谊社团是使留学生获得认同和支持的良好途径。目前本科院校大都已建立成熟的国际教育学院模式,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这个载体,学院内的中国学生可以充当志愿者,他们了解印尼学生的特点,知晓如何与印尼学生相处,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具备优势,通过平时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及互帮互助,使印尼学生对志愿学生对学校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逐步缓解自己远在他乡的孤独感,帮助他们适应学校,适应中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除此以外,学校应通过班会,学生活动等形式教育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及同学关系,营造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如家一般的温暖。
2. 建立印尼留学生联合会
对来华印尼留学生而言,最亲切的支持往往来自于本国学生的相互帮助,可以在学校内组建类似于学生会的组织,组织内全部都是印尼的留学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将一些长期在华学习的、具有丰富跨文化交流经验的印尼留学生吸纳在内,通过这些人的组织和引导,让刚进入中国学习、对中国文化还不适应的印尼留学生能够找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向导,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本国朋友和同学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这种联谊还能够更好地发挥优秀留学生的表率作用,用现实的例子来鼓励新来的印尼留学生克服留学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信,更好地完成留学期间的学习任务。 (二)努力提升留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印尼留学生来苏州学习半年到一年期间,会出现思念家乡,产生孤独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紧张、不安等焦虑的现象,这些都是他们跨文化适应初级阶段的表现。留管人员及留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此时就需要对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谈心谈话或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缓解留学生的思乡情绪及来到异国的孤独无助,减少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的严重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异国留学生活。
1. 完善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留学生来华后会短期内失去原有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支持系统,缺少情感交流与社会交往的支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5]。作为培养留学生基地的各高职院校应更重视这一特殊群体,协同教育相关部门一起积极进行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的建设,制定鼓励政策,吸引跨文化适应的专业心理人士的加入,争取相关配套资金的支持,由点到面帮助留学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适应。但现如今由于国内各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缺乏一定规模,加上高职院校没有配备懂得跨文化适应的专业心理人才,所以无法对留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但随着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数日益增长,跨文化适应的专业心理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部门应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以培养适合从事留学生心理教育的专业人才,充实、优化高职院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建设队伍。高职院校的留管干部、留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平时与留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应关注留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及时沟通反馈,共同保障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 给予留学生更全面的人文关怀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态是影响其跨文化适应性以及生活整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6]。因此,学校应选择高素质的心理教师或者辅导员专门帮助留学生,带领其跨过“跨文化交际”这一道坎。由于来苏州的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数量较少,其需要更多的情绪倾诉、宣泄对象,因此,学校应给予留学生更全面的关怀。在学习生活中,如果輔导员或者心理教师可以发现留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跟他们沟通,用耐心的态度帮助留学生排解紧张、寂寞、孤独的情绪,增强留学生的归属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难度。辅导员在管理留学生时,不应只停留在工作层面,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肯定留学生的成绩,成为留学生的朋友,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
(三)培养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印尼留学生学术适应的总体表现尚可,可能和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有关,但在留学时间、留学身份、所学专业等不同方面,留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学术适应问题也不同,所以如何培养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1. 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建立跨文化学习信心
对于来华印尼留学生来说,提高了自身的汉语水平是学术适应的基础。学术交流必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实现,因此,只有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印尼留学生才能在跨文化学术适应过程中建立学习信心。在跨文化学术适应过程中,语言问题不但会影响来华印尼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阻碍印尼留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其厌学情绪。所以,针对汉语语言能力差的留学生,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对一的帮扶小组来提高留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通过成立由中国老师主持的汉语兴趣小组的方式来提高其汉语语言能力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校园学术氛围,从而建立跨文化学习信心。
2. 创新留学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印尼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情况不仅与自身语言掌握水平、语言能力有着较大关系,也与学校本身的教学方式、理念有着密切联系。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模式起步较晚,学校应坚持“博采众长”的教学理念,主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丰富留学生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良好互动[7]。另外,学校还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二级学院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敏感性,了解留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学术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中国学生与印尼留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以互助学习。同时,也要鼓励印尼留学生就学术适应上的问题与老师多交流,积极参与各层次、各类别的学术和课外交流活动,从他人的经验中收获启迪。
五、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经济实力愈发强大,综合国力也愈发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而他们在华留学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界对此的探讨也随之增多。高职院校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管理政策,研究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及其特点为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今,我国正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适应我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好地留学中国意义重大。将来这些来华留学生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从而起到更好的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睿.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调查分析——基于辽宁省某高校的调查[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1):114-120.
[2]李晓玲,李冬梅.印尼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7(11):4-7.
[3]吴佳逢.来华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4]廖祺 .在华印尼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5]张澜,秦晔,李 彤,等.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6(24):158-159.
[6]李雅.来华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4):92-98.
[7]李姣.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阿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17(7):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