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达山5008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海拔不断攀升的西藏驱车行走,傍晚,行至东达山山顶海拔5008米时,领队允许我们有三十分钟的停车拍照。
  高原气候的无常是无法预知的。刚下车时还蓝天白云,才转过一个山头的工夫,天气骤变,只一瞬间,碎雪裹挟着冰粒在风的助力下铺天盖地倾泻下来,夹绒的冲锋衣也无法阻挡寒气逼进,风雪中,突然看见一头野猪在左前方的空地上乱窜,身上顶着厚厚的积雪,我竟然没有惧怕它,而是惊觉,这不是一般的变天!天地混沌中,我努力辨识着来时的方向,却发现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右前方的风马旗,这藏族聚居区吉祥的象征,被风雪卷起,被风雪蹂躏,被风雪掩没,太快了,我的手哆嗦着拿不稳相机,悬在半空中的心差点停跳,我会不会随时同风马旗一并消失。我试着喊了一声,发现自己的声音那么小那么微弱,我又試着大声呼叫同伴的名字,但呼叫的声音被掩埋在茫茫风雪声里。我的眼睛和嘴巴里灌满了碎米雪,冰粒砸在脸上生疼,我真想蜷缩起来,哪怕只能短暂地护住我的脸。
  求生的本能让我不得不寻找归路,暴风雪的撕扯又让我寸步难行,每走一步都像耗尽我全身的气力,十几分钟的行走挣扎,回望才发现,其实前行不足两米,而此时的我已经呼吸急促,手脚酸软,离车离同伴有多远,怎么都想不起来……思绪在渐渐模糊,来时做过功课,我确定自己是高原反应了,必须冷静下来。我告诫自己要在意识全部模糊之前呼叫外援,领队一路强调要抢在天黑之前翻越东达山,否则突遇暴风雪后果难以想象,我必须赶回车队。
  摸索口袋的手僵硬到拿不住手机,我跌坐在雪地里,两只手用力配合着把手机掏出来,雪花和冰粒以最快速度覆盖了屏幕,由于低温手机瞬间自动关机,我徒劳地又试了一次,还是打不开!此时我瘫坐在雪地上,没有登山杖,没有补给,没有联络方式,风雪何时才停……脑袋越来越模糊,不行,我不能死在这里,我要站起来,我要回到车边,我要活着!挣扎站立中,我头痛欲裂,趔趄三次才勉强站稳,身子软到随时可能倒地,我什么都没想,脑子一片空白,身体麻木着向前跋涉。
  不知走了多久,或许也没走,我的碎发已经完全结成冰块贴在眼帘上方,我把它撕扯撇开,这时眼前出现一个黑点,我狂喜着奔去,一步、两步、三步、七步、十步……头痛、胸闷、无力、我快要不行了,黑点越来越大,那是我们的车队,我已经发不出一声喊叫,只能用力朝那个方向伸手……终于抓住了车门,我甚至没有力气拉开车门,只能紧紧扒住,直到体力稍微恢复。
  打开车门,回头再看,那只和我一同逃命的野猪还在风雪中打转……
  责任编辑:子 非
其他文献
一只蛹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我可以和你一样飞翔吗?”蝴蝶回答:“可以,但是,你得做到两点:第一,你得渴望飞翔;第二,你得有脱离你那巢穴的勇气。”蛹说:“这不是意味着死亡吗?”蝴蝶:“以蛹来说,你已经死亡;以蝴蝶来说,你获得了新生。”  这就是蜕变,蜕变需要勇气,蜕变中会伴有痛苦,所以、要获得新生,就必须彻底改造旧的自我。  生活的意义在于自我的成长,生命的价值在于与他人分享。生活是个人
期刊
我家的农田不多,尤其是旱地更是少得可怜。待到我们兄弟四人次第成人之后,母亲总是挤出几分上好的旱地种上棉花。  每到初秋,母亲会趁着露珠将一朵朵胖嘟嘟的棉桃采摘下来;夜晚来临,劳累一天的母亲没有休息,而是坐在如豆的油灯下,将棉花从棉桃里抽将出来,放进身旁的簸箕里。像每位母亲一样,每一朵棉花都是母亲捧在手掌里的希冀和心中暗藏的小小幸福,因为它们不是青菜萝卜,可以待价而沽,而是为儿子即将到来的“大喜”预
期刊
那天,我在医院里焦急地等待妈妈,心情越来越糟糕。  明天我就要做手术了,虽然医生说是一个小手术,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面对手术台,心里很不踏实。妈妈说好今天一早就请假过来陪我,现在已是下午,却不见影儿,电话也联系不上。我心里满是不快,甚至是恐惧。可能因我谈恋爱时没有接受母亲的意见,工作以来收入又太少,母亲已不把我放在心上了。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病房里忽然爆起一句激烈的骂声:“蠢猪!”这声音来自对面床
期刊
那天晚上弋阳下大雨,下得比白娘子大战法海和尚时还大,按照原计划,我们要去看弋阳腔,我正琢磨着这个行程会不会被取消时,有人招呼上车了。  大巴在风雨浇漓的城市里穿行,转了几个弯,抵达一个小胡同口,走进去,里面倒是豁朗,藏着一个挺大的剧院。  可能是灯光不够亮,剧院墙壁上暗沉沉的,有种古旧味道,蓝色塑钢座椅,上座率不低,大多是女人,女人里大多是年紀大的女人。平时你不大会见到这个群体如此集中的出现,她们
期刊
夜晚翻阅一本贾平凹的书籍《散文研究》,暖暖的文字给人一种内心的宁静,窗外还响着“滴答滴答”的雨滴声。我近来喜欢慢下来的生活,想让自己多一点闲暇的时光,让自己孤单地享受一个人的慢;想远离生活的忙碌和工作的快节奏,和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籍私奔。  这一个上午,我都在这一本書里踱步,像是与这一本书在默默私奔,任由这一本书携带着我。很久没这样慢过了,以前觉得自己是轰鸣的机器上的一枚螺丝,心里已有了时间的铁锈。
期刊
自从母亲中风瘫痪后,这一年,我常常做同一种梦。  梦到母亲腿脚便利地走过来,笑吟吟地唤着我的乳名。往往是在最高兴的时候醒过来,我才发现是个梦,又沮丧又懊恼,恨不得再回到梦里去。有时醒来是半夜,睡意全无,想着母亲的现状,心渐渐往下沉,沉入墨一样浓的夜色里。  回想自己半生不知做过多少梦,记不真切了。唯记得小时候,有几次做噩梦,紧张地大喊大哭。朦胧中不知谁在轻轻地推我,耳畔也有人一声一声唤我的乳名,急
期刊
不知是谁遗弃的一盆紫罗兰,孤独地躺在八楼楼梯间的一隅,如被父母丢在风中的婴儿一般无助,令人垂怜。  说是一盆,其实只是很瘦弱的一株,高也不过八寸,紫色的茎还不及筷子粗,生长着七片紫色的叶,微微地卷着。接近泥土的几片叶,叶尖已然枯萎,透着瑟瑟的黄。  看得出,这株紫罗兰已被弃多日,因未浇水,盆中褐色的泥土十分干燥,还裂了不少缝,极像一张零乱绘制的地图,清晰地显示出凸凹有致却不规则的脉络。  紫罗兰已
期刊
我母亲在世时曾感叹:“人真是奇怪啊——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几个月后,我回翻日历,看到6月10日这天是周日,我在江西弋阳东港村的古戏台旁,等阳光弱下来,多少年了,没有这样等着天色吃饭,那还是遥远的童年。  这等待的时光里,最不怕热的孩子们,在飞檐斗拱的明清古戏台上,上下奔跑着,跳跃着,欢腾着,木板戏台被他们震得咚咚响着……时光流转,这一刻,古戏台成了孩子们的舞台,他们在上演“金色年华”。和城市
期刊
南岩寺一侧,一棵树被冬天的大风伐倒了,一片虚光在它原来站立过的位置闪烁,仿佛是它最后的挣扎,或者它未死的心跳。  现在是盛夏,山坡绿了。倒下的一棵树啊,从遥远的地方有沙沙的声音又寻你而来,你是否长出了虚无的树干,是否在美好的记忆中又苏醒过来?  一群回家的鸟儿,在你原来站立过的地方寻找着什么。鸟儿落下——一个虚无中的巢张开了怀抱。  南岩寺的卧佛,好像在向这边看着什么。  寺旁为大片树林。我发现,
期刊
中秋节前夕,我打电话给父亲:“会回家过中秋节。”父亲听后,非常开心,并嘱咐我到了遂川县城就打电话给他,他下城里来接我。  与父亲见面已是傍晚时分,父亲在车站候车厅等了我将近两个小时。上车后,父亲告诉我,前几天,家里添置了几张沙发凳。说是来了客人好招待一下,父亲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在车上,父亲的表现居然如此像三岁小孩那般“淘气”,脸羞得通红,看着此时此刻的父亲,我已经猜想到了父亲的几分心思。回到家,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