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小康 混搭的才是百搭的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doitt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康以《中国家庭》系列走入观众视线。此后,他的作品一直以接地气、紧扣社会热点话题为创作主旨,在都市框架内,无论家庭伦理还是励志情感,他均有涉猎。同时,作为有意识树立个人品牌的电视剧导演,王小康有自己的导演工作室,这也使他能够深入到制片领域,从剧本开始对电视剧市场做精准把握。因此,他的很多戏既是电视台的收视保证,又能让投资人赚得盆钵皆满。
  反是2011年,他的三部戏《闪婚》、《三十而嫁》、《钱多多嫁人记》先后成为年度收视热门。以卖片价格算,《闪婚》4800万,《三十而嫁》4200万,《钱多多嫁人记》5000多万。就连去年11月开机的《新女婿时代》,在未开拍之前,便被电视台以3000多万的价格买走。
  一年之内,近2亿的市值,决定了王小康是一个赚钱快手。然而,对市场的依赖,对社会话题的追随,也使他的作品陷入短平快的制作循环,部分追求细腻感觉的观众也对此颇为诟病。他的一些戏,也确实徘徊于题材跟风、内容雷同的边缘,难逃电视剧创作痼疾。然而,正是这种显性的市场表征,恰恰成了电视剧市场的晴雨表,也成为一部分电视剧从业者的缩影。通俗点儿说,只要看王小康在拍什么,便知道时下的市场流行什么,需要什么?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通常精研市场的人,更善于杂糅并取,思路可以是从众的,但眼光却是排他的,这也为创新提供了一种巧取的思路。
  “太多的电视人怕失败,宁可重复,不敢出新,这是最大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小康刚刚进到新剧《隐婚日记》剧组。从片名可知,这又是一部直击都市青年情感生活的话题剧。
  他说,“隐婚现象目前很普通,原因是现在婚姻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即便年轻人找到真爱,有的父母反对,有的公司不允许同事间谈恋爱,而在演艺圈这个现象更普遍。而一段没有祝福的婚姻是不安全的,也是对自己另一半的不公平,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又有其必然的原因。”
  如何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里,做到艺术的创新和生活真实地还原呢?
  事实上,《隐婚日记》的叙事源可以追溯到《失恋33天》,这部电影火暴后带出都市剧的新风潮,王小康作为一个追潮人,他坦言《隐婚日记》把日记体作为情感切入点。因为在电视剧上首次呈现,他还融入了心理悬疑概念。“这样的玩法,在国内电视剧是首次”。而在演员方面,沿用双男主角路线,由李晨与韩国演员全泰秀联袂,中韩两国演员在个性气质上形成互补,体现这部剧时尚阳光的一面。
  乍听起来,这样的创新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但面对记者的质疑,王小康肯定地给出一个都市剧的未来趋势:多样化,玩混搭。融时尚、职场、情感、励志、主流价值观于一体。“电视剧需要庞大的信息量,才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观点和兴趣。好的生活剧一定是一家人可以一起看的,每个人感受不同但有共鸣。创新必须是在丰富的前提下。”
其他文献
在朱志平的办事桌上,堆着厚厚一摞的文件,很是显眼,只是试探性的一问,是剧本吗?答案是出乎意外的肯定:“是,我有空就看剧本,浙商有这么一种精神,不睡觉也要工作。”朱志平轻松一道。这是他这两年来最大的改变,他以往用来打高尔夫球的休闲生活,被看剧本所取代。  朱志平是个典型的浙商,低调、敢闯。少贫而有志,壮富而好善,家足而子贵。在2010年成立同方联合影业以前,曾在风云变幻的股市,在风谲云诡的楼市中呼风
期刊
身为西安人的吴奇,不仅有西北人的爽朗,更兼具着年轻人的果敢。不喜欢按常理出牌,勇于尝试。他坚信只要敢做就有一半的成功初会,犹豫不决才是错,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机会。十几岁就进入演艺圈当演员的吴奇,几年戏演下来,发现自己对制作更为钟情,于是卖掉房子又借来了35万元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好好过》,这也让他收获了第一桶金,从此步入了制片生涯。  短短几年间吴奇自己独立运作了五部中小成本的电影。这些片子虽
期刊
量化就很难精品化  《影视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离开电视台,去组建一个公司开始创业?  程力栋:一种潜移默化的人生规划,我觉得人生主要就30年,一般是20到30岁,30到40岁,40到50岁,这三十年是男人的黄金时间,这三十年不能只做一件事,我觉得,至少要做三件事。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觉得做记者非常好,很神圣,弘扬正义,受人尊敬,主要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当这个愿望在后来得到满足,又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在《北京爱情故事》的“吴狄”出现之前,很多人问李晨,所有扮演过的角色中哪一个更靠近你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他通常很为难,似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影子,但又不尽相同。  直到“吴狄”的出现。李晨非常确定地告诉你,这就是25岁之前的他,毫无出入。因为《北爱》就是他的故事,当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生活在他的周围,有血有肉,真真切切。2005年之前,其间六年,几段并不顺利的感情生活全部囊括在这一部戏中,是一次对自己
期刊
“我试图实现电影的多义性,希望你们在一个故事里能获得不同的满足。”  管虎的电影所关注的群体,往往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对象,他的电影所探讨的是社会的边缘化,是一股暗流,却也都相当的合时宜,是一个阶段内既被我们忽略过又被我们想起的群体。地下摇滚,警察,民工,患者。  《斗牛》和《杀生》开始,有一些变化,开始讲究象征性的塑造,村庄,愚民。他的成熟显而易见。但是从一开始到最后,管虎的电影风格却都像
期刊
有观众总结,“生活剧三大宝,媳妇婆婆小三满屏跑”、“过日子就要闹,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闹”,观众的厌倦情绪可见一斑。  都市生活剧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是苦情狗血情感纠葛,要么是口沫横飞没事逗贫,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能在换台的瞬间锁住观众视线,创作者往往把故事极端化。我们从近期热播的剧中可以看到,虽然这些剧有一个较强的社会热议话题支撑,但因对话题尖锐度和时尚度的过分依赖,也使得曾经温暖和煦、善良平和
期刊
因为制作时代的缘故,  那时候的电影本身就有一种视觉上的冷,  尤其是《冬春的日子》,  还是黑白片,  况且那个时候自己很年轻,  对当时的环境、  社会的状态、人的状态,  都是很直接的切入。  他戴着一副颜色沉闷但设计很别致的眼镜,普通的黑色休闲夹克,黑色牛仔裤,黑色皮鞋。整个人看上去严肃,眼神里又有些隐晦的桀骜。这就是第一眼的王小帅,隐藏在《青红》和《日照重庆》背后的电影作者。    《我
期刊
问题一:翻拍成风,原创难寻  电视剧的所谓接地气,就是指创作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当下翻拍、跟风严重,为了追求短平快的利益回报,往往忽视真实而闭门造车。  陈家林:我最近看电视剧都总结出规律来了,假夫妻多、女土匪多,漂亮狠毒的日本女特务多,挖掘的生活永远是自己眼前那点事,创作者体验生活做得太少。现在的电视剧偏于类型化,对于人物塑造、生活挖掘远不够深刻,多流于俗套。  郭靖宇:因为我的作品一直坚持
期刊
余淳在推掉北京台一个节目的录制后,匆匆赶来接受采访。对于自己的戏突然扎堆儿播出,他反应淡定。“现在题材扎堆是电视台要收视率的结果,这会让这个题材加大风险,很多制片人会一哄而上,跟着便有大批内容雷同的剧落马。”  于淳坦承自己并不算有名气的导演,都市题材的火热荧屏让他的戏通常拍完就播,再也不像前几年要等个一年半载才有播出的机会,这虽然让他免除后顾之忧,但同时期充斥荧屏的雷同之作令他颇不愉快。“老是这
期刊
《影视圈》:做了这么多年制片人,你认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什么?  王平(以下简称王):这十年来,中国的影视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最好”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国家产业战略的转移,使中国影视业成为一个产业焦点。“最坏”是管理机构、影视业内人士和投资人面对热潮,急功近利,准备不足,导致烂片层出不穷,佳作不多,投资失败,这肯定会伤害这个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