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因梦想而执着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西安人的吴奇,不仅有西北人的爽朗,更兼具着年轻人的果敢。不喜欢按常理出牌,勇于尝试。他坚信只要敢做就有一半的成功初会,犹豫不决才是错,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机会。十几岁就进入演艺圈当演员的吴奇,几年戏演下来,发现自己对制作更为钟情,于是卖掉房子又借来了35万元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好好过》,这也让他收获了第一桶金,从此步入了制片生涯。
  短短几年间吴奇自己独立运作了五部中小成本的电影。这些片子虽然有赚有赔,但总体情况不错,公司也在不断地实战中发展壮大。吴奇坦言,自己还年轻,通过这几部电影的运营从中积累经验,积蓄力量,建立团队,一步步进行着“战场上的实践”。言谈中,吴奇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办事要落地”,作为年轻的制片人,做事情要靠谱,言出必行,这是建立诚信的基础。秉持这样的行事风格,吴奇逐渐得到了圈内人士的认可,甚至是老艺术家的肯定。他的第六部作品便是与著名导演章家瑞合作的爱情喜剧电影《柠檬》。对这部厉兵秣马已久、投资千万的作品,吴奇信心满满。
  制片人是痛并快乐着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琐碎的繁杂,甚至还会有血本无归的惨痛。因此只有闯劲是远远不够的,高水平的情商与圆通的性格缺一不可。正值而立之年的吴奇坦言每拍一部戏就像带兵打了一场仗,他喜欢这种没有退路的感觉,因此也会在这条没有退路的路上持久地“战斗”下去。
  
  年轻是把双刃剑
  
  影视圈:你如此年轻,就以独立制片人的身份运作了一些成功项目,你认为作为制片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年轻制片人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吴奇:简单地说制片人需要具备三大因素,智商、情商与财商。而情商又是最重要的,包括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与人沟通的能力。当然还要有凝聚力,这是个人魅力的体现。实际上与人沟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制片人从一开始就要与编剧、导演、演员经纪人以及大腕交流,要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有时还不免从头看到尾别人的脸色。唯一能满足虚荣心的过程是制作、“打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又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这点毫不夸张,刚刚我还在计算剧组保险的事情。整个剧组的安全、生活上所有的事都需要我来承担,特别操心。
  遇到不喜欢的事情还要想方设法去化解,即使电影拍完,制作也完成了,还有发行、终端放映的关系需要去维护。而整个生产、制作、销售过程自始至终都还存在血本无归的风险。干这行不能太有性格,但又不能没有性格,所以我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希望自己尽可能周详、圆通起来。
  除了良好的沟通能力,还需要配合科学家的头脑与运动员的体质。制片部门是为整个剧组服务的,因此事无巨细,所以制片人在项目立项之后,通常就不属于自己了,不允许自己生病,即使生了病也没有时间休息。最痛苦的时候真的有不想干的念头,如果不是怀揣梦想,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制片人不好当,年轻制作人更如是。如果让我总结年轻制片人优劣势,那么年龄既是优势又是劣势,年轻可谓是把双刃剑。年轻人有闯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尝试,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无所畏惧。换个角度,中国人比较在意年龄和阅历,更容易对年长者产生信任,容易获得认同。有时周围人一句不经意的“年轻啊”,也会影响合作者对自己的看法与判断,这就是劣势,是身为年轻人的无奈。所以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做事来证明自己。
  影视圈:作为投资人、制片人,判断力很重要,你选择项目的原则是什么?是否会设定剧本类型、投资额度等门槛?
  吴奇:我是巨蟹座、AB型血的人,因此我做事没有条条框框,有些时候挑选项目凭借直觉的成分也比较多,当然这种直觉是建立在十几年的从影生涯和对市场及周边环境的深度了解之上的。虽然这样做风险挺大的,但从结果来看,我大部分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我身边有些制片人、导演朋友,都只做几百万的项目,他们的运算方式是倒着算,比如作品出来后电影频道能卖多少钱、网络能卖多少钱,票房预计是多少,把收入算出来,就知道投入这么多到底赔不赔。这样算没有错,更保险。我的下一个项目也许就会这样做,但再下一个项目就不一定了,我的操作方式基本是视项目而定,原则就是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影视圈:前面提到“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请举例说明,这样做是否风险更大?
  吴奇:比如我现在正在拍摄的《柠檬》,虽然是部爱情片,但它是我打全国市场的第一个项目,不仅与韩方有尝试性的合作,还采用了全新的运营模式操作,为《柠檬》量身打造的九个后续产品已经全部到位,只等影片上映时再做进一步的包装。届时还会与院线全面合作,让观众在看到电影的同时也享用到相关产品,把商家、院线和观众联合在一起。相信这套模式出来后会让所有发行人另眼相看。这并不是年轻人的异想天开,这些手段我已经在西安,在北京的一些小众的电影院进行过区域性地实践,效果非常好。很多人以为这是从美国拷贝过来的,其实是实践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在美国,一部電影在影院的票房收入是极其微薄的,票房与周边产品的销售比大致是3:7。在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在制作初期就将电影这项产品的售卖点合理设计、分摊在每一个环节,从最初阶段就尽量减少对票房收入的依赖,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并不是意味着冒险,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手段。
  影视圈:与韩方尝试性地合作包括哪些内容?
  吴奇:与韩方合作并非大家想象得要拓展海外市场。我今年已经两赴韩国,调研得到了第一手数据,中国电影仅占到韩国市场的1.25%,所以我不可能考虑这近乎为零的市场。通过这个戏想把中韩的全方位、多角度合作牵起来,为将来做韩国影片的制作、引进以及艺人的经纪做铺垫。
  此外,也希望借助这次合作让对方了解中国新锐电影人。他们的圈子里流传着中国电影人不靠谱的说法,所以谈合作时需要先付50%的定金。为了扭转他们的看法,我是带着现金去谈合作的,展现一种气魄。可能此举动前所未有,我被对方误以为不够专业、或是有求于他们的表现,于是对方提的要求也愈加离谱。我当时立即表示拒绝,并且义正言辞、当仁不让地表明了投资方的态度和立场。令在场的韩方代表对中国的电影人刮目相看。
  
  沟通到位是合作的基础
  
  影视圈:前不久,电影《肩上蝶》爆出了导演与投资方的矛盾,而投资人恰恰是刚刚进入影视圈不久的人士,作为新锐制片人你如何看待这类现象的发生?
  吴奇:制片人是专业度很高的职业,同时他还需要具备沟通、判断以及果断的执行力。首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投资人并非专业人士,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他完全可以委派专业的制片人来监督影片的进展。打个比方,一个喝红酒的与一个喝白酒的始终是谈不拢的。缺少了一个中间 环节,而投资人没有选择中间环节加入,过于盲目信任导演。其次,前期定位不准确,拿到剧本后制片人应该对投资额度大概是多少,投资下限、投资上限分别是多少,能否赚回来,都心中有数。而不停地追加就一定有问题。那么绝对有必要搞清楚追加的原因,然后再对下一步进行抉择。做为影片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执行力非常重要,关键时刻要果断决策,不能听之任之。毕竟投资者要承担所有资金的风险,有责任避免局面向最坏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导演当然也有问题,拍过那么年戏,所有操作都应该按照预算执行,剪辑权等问题更应该在前期合作时就沟通到位,明确各自的职责。其实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它发生。
  影视圈:上述事件中,是否说明资方与导演这对合作体是比较容易产生矛盾的,合作过程中资方是否更占据主导地位,更具话语权?
  吴奇:艺术和市场、投资和回报本身就是矛盾对立的。导演要艺术,资方要回报,产生矛盾并不稀奇。制片人的作用恰恰在于生产、管理、市场、效益都要抓,而且需要尽量平衡几方需求向前推进。避免矛盾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前期的沟通到位,就会避免很多问题。我认为资方与导演的关系应该像“夫妻”,他们应该是彼此适合的。婚前要谈恋爱,要深入了解对方,两人要合拍,这是合作的基础。现在很多合伙人都太好面子,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口,就会埋下隐患。不如上来就实实在在说清楚,永远正着走,就不会错的。
  只要双方把所有问题都谈清楚,各自分工明确,就不会存在谁主导谁的问题,就像我和章家瑞导演的合作,我们把该说的都讲到位,然后制片人不干涉导演的工作,导演只需要坐在监视器面前,而发行和运营的事宜也都不再用导演费心。
  影视圈:你认为资方与主创之间最好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如何将投资风险规避到最低,若拍摄过程中投资不断追加,如何保证资金链条持续?
  吳奇:如前所说,充分沟通是第一位的,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在台面上。除此之外制作人需要敢于担当,要真诚面对。遇到问题,也许一句道歉的话能瞬间化解双方的隔阂。而推卸责任就是逃避,是最愚蠢的行为。
  规避风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逆向推算,先算出收入,再根据这个投资。还有通过开发后续产品减少投资的风险等等,要看项目的运作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资金链我认为绝对不能无限追加,必须要有个保底数字。此外制片人还应该设定个应急方案,当然这个只有在天灾人祸时才会启用,是个兜底方案,尽可能不要触碰它。操作过程必须按照预算的标准执行。
  影视圈:身为制片人。是否有长远规划。如签约导演、编剧等。
  吴奇:是的,我已经在为未来的五到八年做准备,身边已经汇聚了一大群正当年的导演、编剧和制作团队,其实我和他们之间的私交已久,相互考察了很久。他们是我今后创作的源泉,是今后拼实力、打硬仗、出成绩的资本。
其他文献
4月15日,凭借《桃姐》,许鞍华取得了个人电影得奖史上的第二个大满贯。上一次,是15年前的《女人四十》。  新闻视频中,得奖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65岁的女导演兴奋地高高举起奖杯,神态像极一个终于得到糖果或者满分考卷的小女孩子。  我想,那才是她本来的样子。  第一次见到她本人,是在2010年的两岸三地导演年会上。她就坐在我后面,非常端庄严肃的样子。我和另外一个女孩,都是她的粉丝,见到她,非常开心,
期刊
方言电影之回潮  《桃姐》带动方言电影受热宠  6850万,这个成绩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之中算不上亮眼,但是对于《桃姐》这样一部源自香港地区的文艺电影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但比起这个票房成绩更加难得的,还是《桃姐》所带来的方言电影的回潮。尽管这一次博纳影业只是把《桃姐》的粤语版本作为试水之作,小范围地在部分城市的部分影厅进行投放,但是观众的反响出奇地好,平均8成以上的上座率不仅远胜《桃姐》的
期刊
x  章家瑞导演的电影个性鲜明,《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均是以少数民族为主题,展现那里的风土人情及人物特色。而《芳香之旅》与《迷离》则是洞悉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展现最真实的人性及精神诉求。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中屡有斩获,但国内的票房成绩却差强人意。做为知名的艺术片导演,如何在确保故事生动表达、人物完美塑造的前提下,继续突破商业堡垒,将艺术与商业元素完美融合?或许是章家瑞接下来要面对的
期刊
繁盛之期  20世纪80年代,一部《霍元甲》揭开了国人的英雄梦,一部《射雕英雄传》,牵动了万千儿女情。武侠剧作为那个年代最受观众喜欢的电视剧,呈现手段十分丰饶,故事五花八门,人物性格各异,有野史、有传奇、有爱情;甚至山川地理,人情世故,谋略纵横之术,家国天下之情,都笼入磅礴的武侠世界。故事蓝本为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出品多来自TVB,这个曾经华语圈里的造星工场,几乎每一位在影
期刊
《肩上蝶》多么唯美而浪漫的名字,在美仑美奂的画面中,演绎着当代化蝶之恋的爱情童话。或许它的故事不够跌宕,它的节奏不够紧凑,但至少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文艺片。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投资近6000万元,却只回收了1000多万票房,可谓血本无归。更有甚者,该片在上映之前就闹出“剪辑权之争”和“上海电影节遭禁赛”两场风波,将导演与投资方的矛盾公开化。导演张之亮谴责投资方与发行方“绕过”自己重新剪辑,把124分钟
期刊
张纪中今年六十岁了。从2008年开始,他用三年时间向中国观众交出一部全新概念《西游记》;紧接着,他将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向世界观众交出一部3D《美猴王》。  “我想上帝会多给我一些时间。”许是身染感冒,录音笔里一并收录了他的咳嗽声,以及不知因何而起的叹息声。这次采访,他的蔼然可亲,与我印象里不怒自威的形象相距甚远。    勇敢者的游戏    不出意外的是,新《西游记》还未大范围播出,已如同张纪中制
期刊
浙商与影视  相关数据显示,早在两年前,我国国内电视剧产量达1.4万集,为5年来最高,稳居世界第一。除了专业资本外,该行业的投资者囊括了清洁业、房地产、矿业、直升机经销业等各个行业,外来资本开始崛起。此外,众多机构投资者包括信托投资等各种形态的资金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中国电影业投资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影视行业也成为了PE们竞相追逐的一个新领域。  作为龙年第一只申购的股票,华录
期刊
在采访的过程中,这个有着海外背景,自许自己更像个社会活动家,懂得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外表温文儒雅的浙商,一直在阐述一个观点:我们与国内电影人的理念不同。那么,他和他的电影真的就能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奇迹吗?这样一部由国际团队打造,没有任何知名演员加盟的影片,想要在中国这块电影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在笔者看来,他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为此,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文化产业要接地气需要有非常高的情商  《影视
期刊
《黄金大劫案》里有个角色,叫顾茜茜,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白富美”,没有什么经历,没有什么手段,只有一个千金的身份和楚楚动人的花容,但是她善良执著,情感动天,最后硬生生把一个不择手段的混不吝改造成了雅皮。这是一场意外,但是也是一种能力。宁浩说,程媛媛就是这个顾茜茜的不二人选。  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你觉得她既是一匹难以驯服的小野马,又是一旦陷入爱情就死磕到底的精神伴侣。她有与这个年龄最合时宜的
期刊
在朱志平的办事桌上,堆着厚厚一摞的文件,很是显眼,只是试探性的一问,是剧本吗?答案是出乎意外的肯定:“是,我有空就看剧本,浙商有这么一种精神,不睡觉也要工作。”朱志平轻松一道。这是他这两年来最大的改变,他以往用来打高尔夫球的休闲生活,被看剧本所取代。  朱志平是个典型的浙商,低调、敢闯。少贫而有志,壮富而好善,家足而子贵。在2010年成立同方联合影业以前,曾在风云变幻的股市,在风谲云诡的楼市中呼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