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新变化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家塔村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北部,距县城45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768户2808人,劳力1426个,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3亩(其中水田1154亩,旱地1669亩),属2004年省定重点贫困村,2006年被列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也是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新村试点村。
  该村在巩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喻家塔村不仅巩固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果,提升了整体扶贫开发的水平,而且找到了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结合点,探索了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新路,取得了明显变化。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村已基本形成了“村组道路大循环、进院入户纵横交织”的交通网。80%以上的农户通自来水。4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均达到90%。渠网配套,基本农田得到有效灌溉。村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福利院。二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通过致富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特色产业支撑、经济示范户带动、打工经济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以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人均一亩,常年外出务工户平均超过一人。到2006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00万元,比上年的1041万元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7元,比上年的2258元净增149元,增幅6.6%;贫困人口由2003年的378户1550人减少到2006年的80户318人,减幅分别达78.9%、79.5%。三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扶贫搬迁,扎实推进“三改一建”生态家园致富工程,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房在林中,绿树掩映,瓜果飘香,村庄绿化率达到60%以上。四是文明新风逐步浓厚。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星级党员”、“十星级中心户长”系列创评活动,群众在参与“十星”创评活动中受教育、强素质、得实惠,“十星级文明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五是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建立健全村级民主议事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村民自治、政务财务公开,使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
  一年来,该村始终坚持“四抓四促”,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一抓基础建设,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坚持把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狠抓村级公路、水利设施、有线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狠抓村级公路建设。一年来,该村累计扩、复修村级公路24公里,架设便民桥3座,硬化通组入院水泥路18公里,不仅使群众的行路难、过河难问题得到了改善,而且使村民进出路四通八达。二是狠抓水利设施建设。铺设饮水管道5000米,新建人饮水窖100口,新修堰渠1500米,解决了近1000人的饮水难和300多亩基本农田的灌溉问题。三是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对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水电路通达难的32户贫困户128人实施异地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部分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四是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围绕“生态家园”建设目标,按照“总体规划、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改一建”、“三清一化”(清除垃圾、绿化植树)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二抓后劲培植,促农民收入结构优化。着力培植致富产业,千方百计为农民培植稳定增收的经济来源。一是突出抓好以生态有机茶为主的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全村已发展生态有机茶基地2500亩、冬枣基地200亩、板栗基地300亩,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000多亩,人平高效经济林园面积达到l亩以上,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二是积极发展打工经济。通过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涌现出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村经济示范户210户,劳务输出人数达790余人,实现打工收入480万元,打工经济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着力发展畜牧业和第三产业。通过实施“三改一建”生态家园工程,带动了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村已发展生猪、牛、鸡等畜禽8230头(只),比上年净增1400头(只),其中已出栏6400头(只),实现养殖业收入280万元,比上年净增30万元。同时,通过改善环境,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运输、营销、餐饮等服务行业人数达100多人,实现收入435万元,比上年净增50多万元。
  三抓民力激活,促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一是引导和激励民力。该村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的同时,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着力激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一年来,通过进一步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村民自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各种理事会,并制订了工作章程及工作规划,实施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提高了自我发展的能力。2006年实施的9大项目,总投资334,1万元,其中群众投工投劳、一事一议和民间捐赠等资金总量达19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为加快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建设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努力实现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二是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一方面,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06年,该村抢抓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机遇,组织劳动力培训420人次,使每名外出务工人员都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授课,组织群众科技培训4期1000多人次,粮油高产、畜禽养殖、茶叶种植与加工、冬枣修剪等实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全村基本达到了户平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三是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以扶贫开发为先导,深入开展“十星级”系列创评活动,把“三改一建”、人畜饮水、村组道路、安居工程、小额信贷等扶持到户项目,优先扶持“十星级文明农户”,使扶贫开发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良性互动,达到了让广大群众在评星创星活动中既争荣誉受教育,又得实惠强素质的目的。风正气顺,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崇尚科学、破除陋习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日趋浓厚。
  四抓作风锤炼,促基层组织工作能力增强。按照建设“五好支部”的总体要求,从抓村支两委一班人工作作风转变入手,突出狠抓班子建设、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一是狠抓班子建设。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使村支两委一班子人锤炼了作风,提高了素质,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通过深入开展“十星级党员”创评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推进工作中练作风,强素质,提高能力。二是狠抓阵地建设。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目标,配套完善了村委会办公室、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访接待室,从而达到了村务活动有场所、培训有阵地。三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村民议事等一系列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统一规划上墙,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达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目的。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村上下呈现出“抢抓机遇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尧水根]
其他文献
一现代农业基本情况    莱溪乡位于江西省南丰县城东北部,属郊区乡农业乡全乡总面积83.3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88个村小组,总人口1.7万人,4400户特色农业产业有一定规模,早季节蔬菜瓜果闻名全县,水稻制种花卉基地甲鱼养殖稳步发展南丰蜜桔特色产业品质逐渐提升   (一)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以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主抓蜜桔蔬菜瓜果粮食水产
期刊
张志豪主任在吉水县考察  4月30日,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在吉水县委书记肖玉兰县长助理彭世富的陪同下,考察了吉水县的整村推进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听取县乡村领导汇报和实地考察,张志豪主任充分肯定了该县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强调扶贫开发工作要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特别要选准扶贫产业,做大做强产业扶贫,使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陈启东 李向阳)    
期刊
阳春三月,当你涉足江西宜黄县南源山里时,会觉得到处都有一股热火朝天的修路热潮扑面而来。  省定贫困乡宜黄县南源乡是个“山高水冷路难行”的穷山旮旯。条条山路都是“天晴人骑车,下雨车骑人”的险境场面。“脱贫必须修路”,这是多少代南源百姓的愿望和梦想。近两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应民心、顺民意,从修路开始,唱响了一曲曲干群共修“脱贫路”的奋斗歌。    “有钱没钱。先干再说”    “有钱没钱,先干再说”,
期刊
为什么我们如此牵挂那些贫困乡村,因为我们对在那里休养生息的父老乡亲爱得深沉……  ——摘自一位县扶贫办主任的日记    近日,我们从《永修县“十五”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中读到一串醒目的数字:“截止2005年,全县8个扶贫重点(镇)、13个扶贫重点村的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754元增到了1680元,绝对贫困户由2001年的1331户减少到492户,减幅60%……”  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一个
期刊
在江西省遂川县林业局院内,有一棵2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苍苍;  在江西省遂川县境内的369万亩山林,满眼春色,翠绿如画。  遂川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诞生地,也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人口54万。遂川森林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1003万立方米,立竹4655万根,森林覆盖率77.4%,是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
期刊
[提 要] 大中型水库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农村移民搬迁,解决移民的经济再发展问题则需对其进行一定的后期扶持本文以江西廖坊水库为例,详细分析了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的现状及其后期扶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现阶段,后期扶持中存在资金发放缺乏经济效率资源利用开发力度不够和智力支持环节薄弱等问题,致使农村移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完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
期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简称《纲要》)精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等单位决定,在全面推进整村推进工作基础上,加大对以下三类地区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力度,并确保在2010年底前完成
期刊
2008年第一场瑞雪,拉响的却是红色警报……  这个冬天极其寒冷,皑皑冰雪,肆虐成灾。自1月12日以来,我省遭遇了严重的冰雪灾害性天气,灾害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损失之重,历史罕见,特别是贫困乡村灾情严重。  这个冬天洋溢温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迅速向我省贫困地区募集近900万元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地区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这个冬天充满信念,紧急行动,抗灾自救。省扶
期刊
宁都县是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当年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一直是宁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中心任务,长期以来也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扶持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宁都县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部署上,共有177个贫困村被确定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含今年按“三个确保”增补的70个重点村),占到全县行政村总数的近60%,全县整村推进朝着规划确定
期刊
岁尾年初,赣鄱大地正经历着几十年来罕见的冻雨冷冻灾害,天寒地冻、万里冰封。然而天气虽冷,却挡不住省社科院、社联对贫困群众关切的心情,急促的脚步。1月24日,由郭杰忠副主席率领的省社科院、社联一行9人从南昌市出发,沿着积雪的道路,冒着冰冷的寒风,颠簸了3个多小时,深入到定点包扶贫困村——鄱阳县双港镇双桥村进行走访慰问,赠送了两台电脑、过冬衣物等价值近2万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为那里的贫困群众送去了冬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