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同样的道理,我国有句古语:“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二者虽出自于不同的时代,却均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关键不在于学会多少东西,而在于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改口号。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重要的是指点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使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注重把握历史线索,理清历史事件
由于时间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如何使学生把握历史线索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离开线索的历史知识将是一盘散沙,离开了具体的时间,一切事件和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均无依托。人类的历史长河是无数的历史事件及现象按照先后顺序组成的,各种现象及事件之间由存在相互的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如果抽出事件因素,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更无从揭示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历史线索则是历史事件及现象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深刻的体现了历史的时间性,因此,教会学生把握历史线索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理清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以此作为坐标和方位理解各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理清台湾的发展历程及其名称的发展变化,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由此得出结论台湾回归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历史事件都比较遥远,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及多媒体等,由于他们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形象逼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使其最大限度的加入到课堂中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讲授的注入式模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不仅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加强教与学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部分的历史时,要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仅仅依靠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屠城血证》、《地雷战》、《地道战》等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日军的残暴本质,而且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仅仅靠感知理解历史是不够的,必须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形成相应的学科知识能力,才能起到“学史明智”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给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方法,比如在新科学习之前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以便在老师讲课过程中有的放矢,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又有助于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教会学生收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调查、查阅历史工具书及编制历史图表等方法。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有助于深刻认识现实,更好的把握未来,“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例如,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便能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态度及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综合运用历史史料,理解与评价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乐学”,若要使之长久,就必须使之变为“好学”、“善学”,达到这一境界,作为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他们虽然仍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了上风;
第二,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第三。应当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不断发展和提供相关的思维能力。
只要坚持不懈,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把历史的思维方法融入自我及现实,对于人生的发展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当可能教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他们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开动脑筋,主动的获取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机械学习模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注重把握历史线索,理清历史事件
由于时间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如何使学生把握历史线索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离开线索的历史知识将是一盘散沙,离开了具体的时间,一切事件和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均无依托。人类的历史长河是无数的历史事件及现象按照先后顺序组成的,各种现象及事件之间由存在相互的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如果抽出事件因素,便无从考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更无从揭示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历史线索则是历史事件及现象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深刻的体现了历史的时间性,因此,教会学生把握历史线索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理清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以此作为坐标和方位理解各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理清台湾的发展历程及其名称的发展变化,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由此得出结论台湾回归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历史事件都比较遥远,具有较大的抽象性,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及多媒体等,由于他们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形象逼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使其最大限度的加入到课堂中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讲授的注入式模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不仅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加强教与学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部分的历史时,要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仅仅依靠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屠城血证》、《地雷战》、《地道战》等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日军的残暴本质,而且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仅仅靠感知理解历史是不够的,必须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形成相应的学科知识能力,才能起到“学史明智”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给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方法,比如在新科学习之前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以便在老师讲课过程中有的放矢,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又有助于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教会学生收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调查、查阅历史工具书及编制历史图表等方法。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有助于深刻认识现实,更好的把握未来,“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例如,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便能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态度及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综合运用历史史料,理解与评价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乐学”,若要使之长久,就必须使之变为“好学”、“善学”,达到这一境界,作为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他们虽然仍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了上风;
第二,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第三。应当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不断发展和提供相关的思维能力。
只要坚持不懈,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把历史的思维方法融入自我及现实,对于人生的发展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当可能教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他们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开动脑筋,主动的获取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机械学习模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