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初读体验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起到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初读体验呢?
  一、加强课前初读的指导
  初读是学生自己的读书体验,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的初读时间毕竟很短,课堂上的初读也不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再次整合教材。学生课前的预习是学生第一次初读,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也是学生自主阅读阶段。这阶段学生的初读能够保证更多的时间,能夠保证学生完成初读实践过程。纵观学生的这第一初读阶段,大多都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更有甚者,只是简单地把生字词一画、小节一标,有没有读正确、流利都还有问题,更不要谈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自己个性化阅读的感受了。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对学生课前的初读进行指导,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由扶到放,让学生养成课前初读的下个。不同年级段要提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初读侧重于拼音和字词。中年级和高年级可以是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能达到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三读课文自问自答,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视对课堂初读的设计
  (一)让初读专注、主动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走入课堂的任务首先是迅速构建与课文内容相适宜的特定学习氛围。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如果初读给学生的是愉悦、美感化的心态,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感受,强烈而明确的阅读期待,那就必然会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的初读专注、主动。
  1.创设初读的情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的是写文章的心理过程;“披文以入情”说的则是阅读的心理过程。教师在开课时,应努力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感情同渠而流。
  2.置设初读的悬念
  有故事情节或写新奇事物的课文,初读的进入可以用“悬念法”。它能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二)让初读丰富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易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感到厌倦,每节课同样的初读模式会让学生的读有“口”无“心”,也会让初读成了完成任务而读上一回。所以我们要让初读丰富多样,不流于形式。
  1.形式多样
  朗读、默读、跳读、指读等都是读的形式,学生自由读阶段,不要以大众化的模式要求学生,只要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该支持他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课堂上常见的轻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另外检查学生读书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的,习惯性的分小节朗读,也只是检查了微乎其微的几个人,学生究竟读得怎么样,也是无从而知。在检查读书时,也因此经常听到未喊到人的叹气声。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童趣十足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检查方式。如交流自学生词的情况;读一读你觉得难读的句子;选一两句自己读得最棒的展示展示;和别人比一比……多样化的形式能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学生读进去了,才能为真正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容”丰富
  这儿的“内容”不是初读读的课文内容,而是为什么而读,读的时候要解决什么。随着年级的增高,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这样的读只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提不起劲。初读时,我们应该注重读出整体感受,读出情感基调,读出个性感悟。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读前目标明确,而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读。教师要精巧构思,为学生设计初读问题。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揭题后让学生质疑,并梳理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初读:“你”是谁?“这条鱼”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以及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只有初读的“内容”丰富了,学生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感知课文,真正地学习语文。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展开想象,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未来的事物  2.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3.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未来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习作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2.要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期刊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时,所抓住的事例往往是一日活动中那些很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如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都可能是教育的最佳契机,可能成为闪现的课程资源。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下楼梯对孩子进行规则及礼貌教育;分餐的时间变成膳食知识认知的最佳时机;吃饭都能设计为有趣的《火车进山
期刊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以其特定的“意境”取胜,讲究“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在欣赏时只有扑捉画中之“意”才能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之中得到艺术享受、陶冶性情。但凡优秀的作品“意”皆多抽象,不易“扑捉”,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得去创设情境以求扑捉意境、理解主题和体会其深层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看图作文——生动的语言描述法  运用生动、优美、简练的语言把对象
期刊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
期刊
一、学生汇报  师:昨天让同学们回家自己整理了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谁想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维导图?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思维导图?  二、教师小结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有哪些呢?(板书: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  生: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运算性质;  分别找学生说定义和字母表达式。  2.师:其实我们在
期刊
不等式初等证明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在数量关系上,虽然不等式关系要比相等关系更加广泛的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但人们对于不等式的认识要比方程要迟得多。直到17世纪以后,不等式的理论才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研究数学的不等式的初等证法过程中,不等式的初等证明问题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各种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在本文中,列举了一些不等式的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Jone & Zhang Peng的对话”为话题,以方位介词为线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与对话教学串联起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表达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从而习得语言。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九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思维形式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的说,积极的做。  三、
期刊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许多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仅凭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存在教育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现象。基于当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幼儿园与家长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期刊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及美工区活动教育法的来源  学前教育从十九世纪属于慈善事业性质的“保育型”开始。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幼儿园的任务不仅是看护儿童,还要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这样,教育因素有了很大的增加,谓之“教育型”的学前教育。到二十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的出现,使学前教育不仅被视为入小学做准备,还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智力开发、提高人才质量的奠基工程。所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想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