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必须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应该如何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简单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语文学习活动获取的一种能力与品质。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能力与品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未来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恰当的方式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并且要及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引导表达,促进语言建构
语文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上。所谓语言建构,主要就是指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并形成基本的语言经验之后,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练习的空间,从而通过不断地练习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了不同角色在对话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给其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并让学生熟练记忆了自己所要扮演角色的语言。最后,我依次让各小组的学生进行了表演。最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实践当中锻炼了语言建构能力。
二、自主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毋庸置疑,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对基本的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进行归纳和概括。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阅读思考活动。同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反思,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教学《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阅读探究活动。首先,学生自主梳理了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我利用以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了思考:(1)《好的故事》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2)在这篇文章中,“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段落?(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特殊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阴道旁的景物的?如果是你会怎样写?在描写两岸的景物时,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呈现的?(4)什么是“昏沉的夜”?在“昏沉的夜”中,为什么鲁迅先生是寂寞的?接着,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而利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实现了思维的发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文本赏析,强化审美素养
除了工具性之外,语文学科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學中,审美能力提升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所谓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在语文活动中体验和欣赏美的能力与品质。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既可以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陶冶自身情操,又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火烧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篇课文的审美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第一,语言美。从整体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尤其是口语化语言的应用,使得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第二,色彩美。在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时,作者运用了十分丰富的词汇,如,“茄子紫”、“葡萄灰”、“梨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第三,情感美。通过对火烧云的描写,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多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通过全面的赏析,使学生领略了这篇文章的美。
四、学习延伸,注重文化理解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所以语文教学过程同样可以视为一种文化渗透过程。尤其是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不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
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同地域均具有不同的习俗。于是,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春节文化。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美好。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实施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祥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教育,2019,(36):53.
[2]焦小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9):9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简单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语文学习活动获取的一种能力与品质。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能力与品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未来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恰当的方式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并且要及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引导表达,促进语言建构
语文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上。所谓语言建构,主要就是指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并形成基本的语言经验之后,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练习的空间,从而通过不断地练习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了不同角色在对话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给其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并让学生熟练记忆了自己所要扮演角色的语言。最后,我依次让各小组的学生进行了表演。最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实践当中锻炼了语言建构能力。
二、自主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毋庸置疑,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梳理与总结,对基本的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进行归纳和概括。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阅读思考活动。同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反思,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教学《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阅读探究活动。首先,学生自主梳理了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我利用以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了思考:(1)《好的故事》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2)在这篇文章中,“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段落?(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特殊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阴道旁的景物的?如果是你会怎样写?在描写两岸的景物时,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呈现的?(4)什么是“昏沉的夜”?在“昏沉的夜”中,为什么鲁迅先生是寂寞的?接着,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学生进行了交流讨论。而利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实现了思维的发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文本赏析,强化审美素养
除了工具性之外,语文学科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學中,审美能力提升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所谓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在语文活动中体验和欣赏美的能力与品质。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既可以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陶冶自身情操,又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火烧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篇课文的审美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第一,语言美。从整体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朴实自然,尤其是口语化语言的应用,使得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第二,色彩美。在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时,作者运用了十分丰富的词汇,如,“茄子紫”、“葡萄灰”、“梨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第三,情感美。通过对火烧云的描写,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多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通过全面的赏析,使学生领略了这篇文章的美。
四、学习延伸,注重文化理解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所以语文教学过程同样可以视为一种文化渗透过程。尤其是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不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
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同地域均具有不同的习俗。于是,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春节文化。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美好。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实施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祥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教育,2019,(36):53.
[2]焦小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