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92-01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不合理,导致了糖尿病的低龄化,从而使得病程伴随长,需终生服药,并发症发病率高,反复住院率高。虽然在住院期间均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项目,但对出院指导内容方面,由于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少了医护的人员的指导,对健康指导内容的依从性降低,致使其出院后因得不到正规、专业的护理,病情进一步恶化[2]。而出院后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就是充分调动家属的影响力,从饮食上给予调剂、运动上给予监督、治疗上给予指导,使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的认知,建立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康复的环境,使优质护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2]。
针对患者个案情况制定家庭护理指导内容,现将指导内容总结如下:
1对高血压的患者的指导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在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血压比无高血压者更易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亦较同年龄组非糖尿病患者为高。因此,在整个糖尿病的病程中需十分重视患者的血压[3]。
1.1 对血压的监测与治疗
按医嘱规定正确服用降压药,,家属监督不能私自停药、该药、调整剂量。每日监测血压,血压值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而波动,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就行。如血压异常,服药效果不好,应及时来院。
1.2 高血糖、高血压常常合并高血脂,每三个月监测血脂一次,对高血脂进行降脂治疗,力求将其降至正常水平。对血脂可从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按医嘱服用降血脂药物,家属负责监督、检查服用情况及服药后反映。其次,家属应配合保持患者饮食的低脂,低盐、低糖、低胆固醇,多食青菜,清淡饮食。如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蔬菜以含粗纤维素为先,如芹菜、苦瓜、茄子、菜花等,加以调剂,以利降压降脂。还有在无心脑肾等基础病的基础上,采取有氧运动方式,如健身操、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以增强体质,减轻体重,从而达到降三高的作用。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搜集整理材料说明长期控制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从而使患者及家属对控制血糖引起足够的重视。用饮食控制和联合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1饮食护理指导
2.1.1 制定食谱:按照患者的身高、体重、日常生活习惯及每日的运动量而制定相应的食谱,食材宜取:五谷杂粮,如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取苦瓜、洋葱、香菇、南瓜等控制血糖的理想食物。不宜取甜、咸、腻的食物。
2.1.2饮食注意:首先要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食用水果应在饭后2小时,将水果分餐,如苹果分2-4次吃完。其次吃干不吃稀,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粥、面汤、泡饭等。
2.2 用药护理指导
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患者及家属要详细掌握安全用药原则,规范用药。
2.2.1口服用药:将药物的服用方法对家属及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药物的名称、成分、服用的剂量、方法、时间及不良反应。为此家属要起主要的观察督导作用,严格按照医嘱正确服药,不可随意更换药品及调整剂量,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家属应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联系医院救治。
2.2.2注射胰岛素: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目的、种类、保存、不良反应,教会其对胰岛素抽吸的方法、注射剂量、注射时间,并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更换。[2]
3血糖的监测
家庭常规配备血糖监测仪,并教会其对仪器的正确使用。制定血糖检测表,告知七次血糖测定的时间方法及正常值范围。如血糖异常,自觉症状明显,应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采取正确的治疗。
4低血糖的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指导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类食物。如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烦躁不安、心悸、颤抖、饥饿感等时,应及时服用食物,缓解症状。
5 眼睛护理指导
告知眼周穴位,教会对眼穴的按摩、眼部的熏洗等适用于家庭操作的保健疗法,以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家中可备有简单视力表,并教会自查视力的方法,定期监测视力。并做好记录,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
总之,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家庭护理指导,让家属共同参与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使患者更好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这就更有利于患者掌握知识,提高重视,加强自我约束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依据患者的不同信息,建立跟踪档案,定期了解病情,做好登记随访记录,这即增强了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应,因此此项护理活动可取得多重效应,值得推广进行。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程振伟.协同式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6)
[3] 张承芬. 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不合理,导致了糖尿病的低龄化,从而使得病程伴随长,需终生服药,并发症发病率高,反复住院率高。虽然在住院期间均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项目,但对出院指导内容方面,由于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少了医护的人员的指导,对健康指导内容的依从性降低,致使其出院后因得不到正规、专业的护理,病情进一步恶化[2]。而出院后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就是充分调动家属的影响力,从饮食上给予调剂、运动上给予监督、治疗上给予指导,使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的认知,建立一个和谐的,有利于康复的环境,使优质护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2]。
针对患者个案情况制定家庭护理指导内容,现将指导内容总结如下:
1对高血压的患者的指导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在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血压比无高血压者更易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亦较同年龄组非糖尿病患者为高。因此,在整个糖尿病的病程中需十分重视患者的血压[3]。
1.1 对血压的监测与治疗
按医嘱规定正确服用降压药,,家属监督不能私自停药、该药、调整剂量。每日监测血压,血压值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而波动,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就行。如血压异常,服药效果不好,应及时来院。
1.2 高血糖、高血压常常合并高血脂,每三个月监测血脂一次,对高血脂进行降脂治疗,力求将其降至正常水平。对血脂可从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按医嘱服用降血脂药物,家属负责监督、检查服用情况及服药后反映。其次,家属应配合保持患者饮食的低脂,低盐、低糖、低胆固醇,多食青菜,清淡饮食。如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蔬菜以含粗纤维素为先,如芹菜、苦瓜、茄子、菜花等,加以调剂,以利降压降脂。还有在无心脑肾等基础病的基础上,采取有氧运动方式,如健身操、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以增强体质,减轻体重,从而达到降三高的作用。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搜集整理材料说明长期控制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对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从而使患者及家属对控制血糖引起足够的重视。用饮食控制和联合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1饮食护理指导
2.1.1 制定食谱:按照患者的身高、体重、日常生活习惯及每日的运动量而制定相应的食谱,食材宜取:五谷杂粮,如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取苦瓜、洋葱、香菇、南瓜等控制血糖的理想食物。不宜取甜、咸、腻的食物。
2.1.2饮食注意:首先要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食用水果应在饭后2小时,将水果分餐,如苹果分2-4次吃完。其次吃干不吃稀,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粥、面汤、泡饭等。
2.2 用药护理指导
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患者及家属要详细掌握安全用药原则,规范用药。
2.2.1口服用药:将药物的服用方法对家属及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药物的名称、成分、服用的剂量、方法、时间及不良反应。为此家属要起主要的观察督导作用,严格按照医嘱正确服药,不可随意更换药品及调整剂量,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家属应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联系医院救治。
2.2.2注射胰岛素: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目的、种类、保存、不良反应,教会其对胰岛素抽吸的方法、注射剂量、注射时间,并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更换。[2]
3血糖的监测
家庭常规配备血糖监测仪,并教会其对仪器的正确使用。制定血糖检测表,告知七次血糖测定的时间方法及正常值范围。如血糖异常,自觉症状明显,应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采取正确的治疗。
4低血糖的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指导应随身携带糖果及饼干类食物。如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烦躁不安、心悸、颤抖、饥饿感等时,应及时服用食物,缓解症状。
5 眼睛护理指导
告知眼周穴位,教会对眼穴的按摩、眼部的熏洗等适用于家庭操作的保健疗法,以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家中可备有简单视力表,并教会自查视力的方法,定期监测视力。并做好记录,以了解病情进展情况。
总之,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家庭护理指导,让家属共同参与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使患者更好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这就更有利于患者掌握知识,提高重视,加强自我约束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依据患者的不同信息,建立跟踪档案,定期了解病情,做好登记随访记录,这即增强了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应,因此此项护理活动可取得多重效应,值得推广进行。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程振伟.协同式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6)
[3] 张承芬. 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