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都属于一门重要专业,也是许多考生趋之若鹜的热门学科之一,尤其是硕博深造,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但是,很多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知之甚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缺乏对经济学的仔细考量,对相应的高校选择也不够明晰。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将从专业特点、就业前景、高校选择三方面来展开专业大探秘,看看真实的经济学专业是什么样子的。
专业特点:宽中有窄,冷热兼备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被界定为文科类专业,偏重于理论。但是,大多数院校高招录取时文理兼收,尤其随着近年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对理科生的招录比例也有所上升,而且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在经济学专业硕博深造中的优势也日益凸显。
目前,经济学专业大多以宽口径为主,兼顾窄口径发展的方向。宽口径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课程以及就业的方向。在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校结合自身的科研侧重点,开设理论经济学课程,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等,相对抽象,往往偏冷门;同时也适当开设应用经济学课程,像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等,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同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把握宽和窄的度的差异。宽口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先打基础,主要是培养通才。宽口径经济学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继续读硕攻博,如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学校的理论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不很强调处理社会关系之类的能力,希望以后做研究工作的考生可以考虑选择这些学校。至于窄口径经济学专业,培养目的明确,专才更有优势。有些高校将经济学专业和金融学、财政税务等专业分设到众多学院,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设置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如果报考窄口径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将来进入什么行业等会相对明确,毕业后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就业前景:就业率高,质量喜多忧少
经济学是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每年的高考分数线相对其他文科类专业来说都偏高,尤其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经济学专业分数线更高。这个专业也是通往高薪职位的一扇“龙门”。
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如金融业(银行、证券为核心)、咨询行业、媒体、公司企业、政府、高校。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近三年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可知,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超过90%。
高校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1.学校性质: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财经大学
综合性大学开设的专业种类较多,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有利于同学们多元化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考生考不上财经类专业,又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可能会被分到不想学的非经济学类专业。而对于专业性财经大学,由于专业底蕴厚实,即使考生遭遇调剂,也仍然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经济学类专业,不足之处在于学校氛围相对综合性院校较为单一。
综合性大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龙头,其他比较有名的院校诸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大都视经济学专业为它们的重点专业。同时,省属综合性院校也开设有经济学专业,虽然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在招生录取时并没有细化,但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仍然存在细微差异,如辽宁大学以政治经济学方向为优势,山东大学的制度经济学方向发展较好,暨南大学的金融学方向更为突出,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方向更有特点。
在专业性财经院校中,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是所有财经类院校中的领跑者,占据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实力不容小觑。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虽“地利”不足,地处中西部,但在“天时”上仍占一定优势,享受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也较多。至于省属的财经院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等,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训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这些省属财经院校的学科实力难以和前面提到的那些高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
2.地缘因素:选择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的高校
地理位置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较为重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经济类人才,而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基础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多。
长三角经济区域,如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以及珠三角经济区域,如广州、厦门等地的高校,均比中西部高校拥有更多的地缘优势,更容易把握到经济发展的脉搏。而对于中西部的高校,虽然其教学理念紧随东部高校的步伐,但相对滞后。中西部高校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其毕业生对工资、福利、晋升等诉求相对较低,当地的银行、企业以及政府单位对本地生源也较为青睐。因而,中西部高校可以成为同学们今后就近家乡就业的不错选择。
3.个人兴趣:专业,学校,还是兴趣
虽然国内经济学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国外对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工具——数学却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一些领先高校,尤其是东部地区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对经济数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如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往往双修数学和经济学。因而,逻辑思维强的理科生报考重点高校尤其是名校的经济学专业,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综合性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其经济学专业虽然也都开设有经济数学方面的课程,但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因而适合一些数学功底比较弱的文科类学生。
报考一个专业,不要局限于该专业的诱惑性,同时应考虑到自身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特色来进行选择:
希望毕业之后从事股票买卖工作的,可以考虑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中偏向金融方面的经济学专业。
希望毕业之后出来做生意的,可以考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中偏向国际贸易方面的经济学专业。
希望继续深造读硕攻博的,可以考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经济学专业。
专业特点:宽中有窄,冷热兼备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被界定为文科类专业,偏重于理论。但是,大多数院校高招录取时文理兼收,尤其随着近年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对理科生的招录比例也有所上升,而且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在经济学专业硕博深造中的优势也日益凸显。
目前,经济学专业大多以宽口径为主,兼顾窄口径发展的方向。宽口径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课程以及就业的方向。在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校结合自身的科研侧重点,开设理论经济学课程,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等,相对抽象,往往偏冷门;同时也适当开设应用经济学课程,像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等,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同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把握宽和窄的度的差异。宽口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先打基础,主要是培养通才。宽口径经济学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继续读硕攻博,如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学校的理论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不很强调处理社会关系之类的能力,希望以后做研究工作的考生可以考虑选择这些学校。至于窄口径经济学专业,培养目的明确,专才更有优势。有些高校将经济学专业和金融学、财政税务等专业分设到众多学院,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设置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如果报考窄口径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将来进入什么行业等会相对明确,毕业后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就业前景:就业率高,质量喜多忧少
经济学是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每年的高考分数线相对其他文科类专业来说都偏高,尤其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经济学专业分数线更高。这个专业也是通往高薪职位的一扇“龙门”。
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如金融业(银行、证券为核心)、咨询行业、媒体、公司企业、政府、高校。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近三年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可知,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超过90%。
高校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1.学校性质: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财经大学
综合性大学开设的专业种类较多,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有利于同学们多元化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考生考不上财经类专业,又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可能会被分到不想学的非经济学类专业。而对于专业性财经大学,由于专业底蕴厚实,即使考生遭遇调剂,也仍然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经济学类专业,不足之处在于学校氛围相对综合性院校较为单一。
综合性大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龙头,其他比较有名的院校诸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大都视经济学专业为它们的重点专业。同时,省属综合性院校也开设有经济学专业,虽然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在招生录取时并没有细化,但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仍然存在细微差异,如辽宁大学以政治经济学方向为优势,山东大学的制度经济学方向发展较好,暨南大学的金融学方向更为突出,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方向更有特点。
在专业性财经院校中,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是所有财经类院校中的领跑者,占据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实力不容小觑。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虽“地利”不足,地处中西部,但在“天时”上仍占一定优势,享受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也较多。至于省属的财经院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等,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训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这些省属财经院校的学科实力难以和前面提到的那些高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
2.地缘因素:选择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的高校
地理位置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较为重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经济类人才,而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基础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多。
长三角经济区域,如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以及珠三角经济区域,如广州、厦门等地的高校,均比中西部高校拥有更多的地缘优势,更容易把握到经济发展的脉搏。而对于中西部的高校,虽然其教学理念紧随东部高校的步伐,但相对滞后。中西部高校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其毕业生对工资、福利、晋升等诉求相对较低,当地的银行、企业以及政府单位对本地生源也较为青睐。因而,中西部高校可以成为同学们今后就近家乡就业的不错选择。
3.个人兴趣:专业,学校,还是兴趣
虽然国内经济学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国外对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工具——数学却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一些领先高校,尤其是东部地区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对经济数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如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往往双修数学和经济学。因而,逻辑思维强的理科生报考重点高校尤其是名校的经济学专业,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综合性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其经济学专业虽然也都开设有经济数学方面的课程,但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因而适合一些数学功底比较弱的文科类学生。
报考一个专业,不要局限于该专业的诱惑性,同时应考虑到自身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特色来进行选择:
希望毕业之后从事股票买卖工作的,可以考虑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中偏向金融方面的经济学专业。
希望毕业之后出来做生意的,可以考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中偏向国际贸易方面的经济学专业。
希望继续深造读硕攻博的,可以考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