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的赞歌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来,诗人郭曰方一直在用他那特有的执着和诗情,为我们讲述中国当代優秀科学家的故事,并因而获得中国“科学诗人”的殊荣。2020年春,他密切关注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动态,追踪湖北战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用15首高昂的诗歌为共和国的抗疫之战留下了历史的剪影,在全国被广泛朗诵,引起巨大轰动。由于他在科普诗歌创作领域的杰出成就,近日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新近出版的诗集《脊梁》,可以说是他在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读后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脊梁》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当代众多杰出的科学技术家的精彩人生。他(她)们大多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或美国、法国等国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她)们中,有袁隆平、钱七虎、赵忠贤、王选等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周光召、于敏等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有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吴文俊;有“向着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奋勇登攀”而不幸早逝的天才数学家陈景润、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中国现代妇产学主要开拓着和奠基人之一林巧稚等百余人。可谓精英荟萃,群星灿烂,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中国7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脊梁》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科学美的交响乐。
  在诗人的笔下,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被赋予了鲜明的科学美的特征,二者表里一体、和谐融合,极大地提升了诗的艺术品位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脊梁》是科学家的赞歌,也是科学美的赞歌。
  一、讴歌科学家赤诚的爱国情怀、
  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拼博奋斗的创造精神
  这是我们在每一篇诗中都可以深深感受到的,成为《脊梁》科学美的主旋律。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让我们看看杨承宗吧!对于这位为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工程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诗中写道:
  此刻  你想起了巴黎大学
  想起塞纳河那迷人的月光
  摇荡着你赤心报国的憧憬
  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挽留
  年薪50万法郎的聘请
  都没有动摇你回国的决心
  当年途经香港  甚至蒙受过
  港英警察的胯下之辱
  但是  祖国在你心中
  故乡在你心中
  没有任何邪恶的威胁恐吓
  能够扑灭你对母亲的忠诚
  在这里  在马兰基地
  你用自己的满腔热血
  浇灌着青春的理想
  你用精忠报国的火种
  点燃了荒漠的黎明
  这种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热爱,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奉献给祖国的科学家,在诗集中还有很多:钱学森的“归心似箭”、钱三强的“忧心如焚”、李四光《一个新华夏海的诞生》、邓稼先“弥留之际“的遗言、郭永怀空难后紧紧抱在怀里的“沉甸甸的文件包”、90多岁的黄旭华“心中牵挂的 依然是祖国的潜艇发展”,等等。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在这种爱国情怀的背后,是他们崇高的人格力量。例如,关于严济慈,这位中国科学界“德高望重的世纪老人”,诗中这样写道:
  然而  对于自己的成就
  你从来都看得很轻  很轻
  而对于祖国的荣誉
  你却看得很重  很重
  你说  你的一生
  只有一个最大愿望
  就是为祖国的年轻人开路
  让科学之树
  在中国的土地上
  深深扎根  欣欣向荣
  的确,在他们的心中,“奖金奖章  名利荣誉  那不是科学家的追求  值得永远骄傲和自豪的  是为祖国  为民族贡献一点  绵薄之力”(彭桓武)。这是多么崇高的品格,多么无私的情怀啊!
  在这种爱国情怀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他们在科学上勤奋拼搏、勇于创新的身影——
  是的  那就是我们的数学家陈景润
  正怀着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向着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
  奋勇登攀
  张弥漫,这位古脊椎动物学家,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为了寻找那快碎片
  一块隐藏着四足动物
  祖先密码的化石碎片
  你背着沉重的行囊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踏过荒野  走进深山
  冒着炎热酷暑
  顶着风雪严寒
  不停地  走啊走啊
  这一走  就是整整62年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的科学家,都是这样的攀登者!
  二、展现科学理论的内在美和形式美
  科学美,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这方面虽不是诗人的专业,也不是诗集抒写的重点,但在一些诗中还不时闪烁出虽然简约朦胧,却依然美丽动人的理论光环。如,在讴歌“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一诗中,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将深空探测的理论,作出了“天问”式的浪漫主义的阐释——
  地球  究竟是怎样形成演变的   它与太阳的运动  是什么关系
  茫茫宇宙  究竟有没有终极边界
  深层空间  究竟有多少星系组成
  星系间  究竟还有多少未知天体
  那天体上  究竟有没有智慧生命
  白洞黑洞暗物质  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子星脉冲星引力波  又是如何生成
  日冕的膨胀加热  与太阳风什么关系
  为什么总会有流星彗星  划破长空
  小行星的碰撞  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后果
  是什么力量  主宰者星系的有序运行
  环境的变迁  又怎样影响人类的命运
  有什么辦法  永葆我们的家园欣欣向荣
  什么时候  人类可以移居其他星球
  实现星际穿越  需要什么样的交通
  ……
  这些诗的追问,诗的质疑,既揭示了深空探测理论的深奥和丰富内涵,又给读者以不尽的美的遐想和享受。可惜这样的诗篇,在诗集中并不很多。
  三、描绘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
  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是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具体实物,是科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实践的具体成果。讴歌科学、讴歌科学家,是不能忽视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的。在诗集《脊梁》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在这方面的努力。如,在《生命,因她的微笑而充满欢乐》中,为了充分展示青蒿素的重要价值,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对青蒿素这个产品,作了历史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
  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
  2500年前的
  那棵青蒿
  那部《诗经》
  此刻  竟与当代中国的
  一位杰出女性
  屠呦呦的名字
  协奏出
  如此悦耳动听的和声
  ……
  青蒿素  是怎样
  在我们中国医学家的手中
  提炼成功
  小草  一棵无名小草
  一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
  青蒿野草
  居然  在人类与疾病
  生死斗争的战场
  冲锋陷阵
  克敌制胜
  一举天下扬名
  在这里,诗人联想到了2500年前《诗经》中的《鹿鸣》,以及中国的传统医学,从而把那棵“无名小草”,描写得如此多彩而神奇,把青蒿素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医疗科研产品,表现得如此厚重而优美!在诗集《脊梁》中,这样下力气表现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的作品,还是太少了。这多少令人感到遗憾。
  科学美,“由于它揭示了自然的规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并呈现为感性的形式,能唤起人的情感愉悦、信服、惊叹,所以有特殊的审美价值”(《美学小辞典》)。任何写科学和科学家的文艺作品,包括诗歌,要避免枯燥乏味,就离不开科学美的滋润,科学美的支撑。诗集《脊梁》的创作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中国,最早在艺术创作中讴歌科学和科学美的,是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他原本是科学家,由于健康的原因转而从事文艺创作。他的代表作品如《菌儿自传》《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的大菜馆》《抗战与防疫》等,都是科学、文艺与政治的结晶,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欢迎。不过他侧重表现的,还是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方面的美,而少有对爱国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赞颂。高士其生前曾和郭曰方有过亲密的交往,郭曰方从中受益匪浅,更坚定了他为科学和科学家歌唱的决心。郭曰方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为院士级科学家服务,因而对他们的科研工作、生活和思想,是非常熟悉的。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他那深厚的艺术功底,使他那些歌唱科学和科学家的诗歌作品,达到了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品位。他的诗集《脊梁》,以及其他许多歌颂科学和科学家的诗作,不但填补了前辈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不足,也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独放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学文艺的创作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讴歌科学美、讴歌科学家的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展露才华,有更多的讴歌科学美、讴歌科学家的优秀作品问世。
  作者简介:纪桂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雷蒙德·卡佛是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以特有的“微型美国梦”为书写视角,关注琐碎、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用直白、简素的语言诉诸日常时刻,对主流化、纪律化的日常生活中的压抑、荒诞、无奈等实质进行揭示。《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以重要意象“星星”和“家具”捕捉主人公的偏离状态,并由此深化分析“酗酒”和“跳舞”的狂欢时刻,狂欢意味着失序,是对刻板日常的叛离,也为此提供了一种更立体的检
期刊
摘 要: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50年代,在西方产生的一种后现代艺术流派。安迪·沃霍尔是其重要代表之一。他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创作的《坎贝尔汤罐头》《玛丽莲·梦露》等流行图像已广为人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宗教主题也是沃霍尔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创作了超过100幅宗教主题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将波普文化图像与宗教图像进行结合,为宗教艺术带来了崭新的表达和形式。  关键词:古典;宗教图像;安迪·沃霍尔
期刊
摘 要: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美术展览在我国兴起,美术展览会成为中国美术展览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之后,美术展览呈现包容万象、姿态各异的多元化面貌。2019年9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画)亮相于山东美术馆,本次展览呈现出了当下中国画的现状与发展情况。纵观全展,此次美展的展览作品题材较之前更加丰富,出现了诸如“天眼”建设等新题材,开始描绘21世纪特有的风貌。  关键词:第十三届全国美
期刊
摘 要:长调是蒙古族传统民间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分布的蒙古族长调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色彩。长调民歌在我国分布较广,长调分布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中心地带,以大兴安岭——阴山——木纳山——贺兰山为一条线东西衍生。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吉林省等省份均有长调民歌的分布。从察哈尔长调色彩区、昭乌达盟长调色彩区和呼伦贝尔长调色彩区三个区域浅述色彩分布及其风格特点。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民
期刊
摘 要:构图在绘画写生与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呈现的是从艺者观看世界的角度,作品构图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其创作目的和意图的表达。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构图表现能力的高下,直接影响其作品质量的高下。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畫面构图表现能力经过从无法至有法,再至无法各阶段,而各阶段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构图作为创作者传递给观众的首要形式,除了作品的色彩、造型等具体技巧之外,其方式必然折射出作者独特的内心世
期刊
风和日丽山水醒,美到人间草木生。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以国内高校的美学以及文艺学、艺术学青年教师为授课对象,为期10天的“第一届全国高校美学教师高级研修班”2021年2月10日在国内外美学界瞩目中落下帷幕。研修班在腾讯会议等平台视频直播,采用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开课的10天里,300名正式学员、1000余名非正式学员齐聚一堂,参会聆听。名家荟萃、形式新颖、线上授课、成效显著。  
期刊
摘 要: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西方艺术的发展开始延续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追寻艺术的本质。但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并未因受其影响而式微,相反,二十世纪社会的快速变革,给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对象和批判角度。二十世纪美国社会转型与人的异化以美国的城市风景画为切入点,探究现代社会下美国社会经济转型对人的异化。  关键词:美国社会;经济转型;城市风景画;异化  兴起于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在库尔贝和杜米
期刊
摘要:梵高的一生,受尽冷遇与摧残,名利皆空,贫困交加,但他却用凄苦的一生顽强地呼唤着那个时代所不能接受的美。作为一个敢于面对困厄挑战的生命典型,以他超迈的审美理念、异常娴熟的绘画技巧、生硬的咄咄逼人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凭着敏锐而深刻的心灵感应和水乳交融的抒情笔触,真挚而动人地再现了躁动不安、热血蒸腾的客观世界,创造了那个时代所能产生的最具忧郁美和崇高美的艺术画卷。  关键词:梵高;生命的绝响;生命典
期刊
摘 要:超越时空的音乐杰作怀有强烈而恒久的生命意识。欧洲古典音乐杰作中的生命意识,首先是基于音乐形象的情感色彩和自然韵律的完美表述;进一步升华后,在作品中抒发一种对自然、宇宙,特别是对社会和人生的取向与归宿的哲理性追思,完成由情感、自然到生命的递进过程。人类思维的空间感因这种生命意识得到最大满足和充实,时间感也获得持久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想象;生命意识  永恒回荡在灿烂音乐天空中
期刊
摘 要:郭文斌的小说《农历》以15个传统节日再现中国深厚的民间文化,集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体,并以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营造复调之美,以孩童天真烂漫的想象和神秘的风俗习惯相融会,呈现陌生化之美。《农历》关注文化传承现状,勾勒出一个民风淳朴的理想王国,集现实性与浪漫性于一体,在多因素、多维度的交互中成就,为读者带去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农历;儿童视角;交互;民俗;现实性  《农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