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语文中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语文教学活动都存在着美的因素。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美的鉴赏力、美的表达力,使学生获得审美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志趣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正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情感诱发,推动语文教学的审美化,使学生受到思维锻炼、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
一、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陶冶情操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掌握,能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得到心灵的陶冶。
1.自然的美
教材中反映自然美的存在领域无限宽广,山水虫鱼、日月星辰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很多美的自然景物在里面,特别是一些古诗词,其创造出来的自然美景,更是美不胜收。它们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体现着自然的景物美,从客观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知道“雪”不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直接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领悟、感受美,陶冶学生美好的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
2.社会的美
生活中处处皆有美,教材中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美、社会事物美,生产劳动、革命斗争、科学文化生活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许多课文中描写的环境、场面、事件曾经或即将在我们身边出现。陶潜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的劳动生活,惬意而富于诗意;正如罗丹所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人物的美
人是大千世界活动的核心,作家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些形象可以说是各种不同的美的形式,有许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一座座美的丰碑。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这些人物形象,美得可爱、美得可敬,对于启迪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有着很好的作用。
既然語文课本中有那么多的美在里面,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这些美,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中所带来的美,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二、创设审美情境,欣赏、体验美
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为教师的讲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感染学生,把学生真正带入到语文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文中的美,语文老师应该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
1.设计新颖的导入方法
从学生心理上来看,他们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都会对新课文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正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精心设计富有美感的开始,或竞猜一个谜,或朗诵一首诗,或播放一段乐曲,或高唱一首歌,以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的境界。这种开场白的效果犹如“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一支红杏”,让学生在内容展现前先感到生机勃勃的“春天”。
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2.加强诵读,由读引情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同样,要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美,诵读同样很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方式,比如全班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朗读等等,首先让学生爱上朗读,进而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语文中的美之所在,由读引情,在朗读中进入语文中所描述的地方,身临其境,感受美。
学生诵读应琅琅上口、声情并茂、字音准确、因音求义、因声求情,才能进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审美情境
在激发学生爱美情趣中,电教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作用显著。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表现力的感染性,诱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幻灯、投影图象不仅可以图解文字、创设情境,而且电视录象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象活动能展开情节,更易引学生入情入景,更能激励人。如教授《白杨礼赞》这课时,可借助录象向学生展示高原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景,既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使学生体会到白杨树是北方的农民、北方农民中的战士、中国人民抗日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三、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中外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或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或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或有优美的语言、或三者兼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把学生带入到语文的情境当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创造,把文字的东西化为美的东西,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字的东西进行美的创造。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在课堂中两者达到一个很好的配合。当然这也是对学生一个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而这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深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作为语文教师,正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情感诱发,推动语文教学的审美化,使学生受到思维锻炼、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
一、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陶冶情操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掌握,能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得到心灵的陶冶。
1.自然的美
教材中反映自然美的存在领域无限宽广,山水虫鱼、日月星辰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很多美的自然景物在里面,特别是一些古诗词,其创造出来的自然美景,更是美不胜收。它们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体现着自然的景物美,从客观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知道“雪”不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直接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领悟、感受美,陶冶学生美好的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
2.社会的美
生活中处处皆有美,教材中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美、社会事物美,生产劳动、革命斗争、科学文化生活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许多课文中描写的环境、场面、事件曾经或即将在我们身边出现。陶潜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的劳动生活,惬意而富于诗意;正如罗丹所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人物的美
人是大千世界活动的核心,作家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些形象可以说是各种不同的美的形式,有许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一座座美的丰碑。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这些人物形象,美得可爱、美得可敬,对于启迪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有着很好的作用。
既然語文课本中有那么多的美在里面,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这些美,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中所带来的美,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二、创设审美情境,欣赏、体验美
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为教师的讲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感染学生,把学生真正带入到语文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文中的美,语文老师应该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
1.设计新颖的导入方法
从学生心理上来看,他们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都会对新课文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正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精心设计富有美感的开始,或竞猜一个谜,或朗诵一首诗,或播放一段乐曲,或高唱一首歌,以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的境界。这种开场白的效果犹如“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一支红杏”,让学生在内容展现前先感到生机勃勃的“春天”。
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2.加强诵读,由读引情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同样,要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美,诵读同样很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方式,比如全班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朗读等等,首先让学生爱上朗读,进而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语文中的美之所在,由读引情,在朗读中进入语文中所描述的地方,身临其境,感受美。
学生诵读应琅琅上口、声情并茂、字音准确、因音求义、因声求情,才能进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审美情境
在激发学生爱美情趣中,电教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作用显著。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表现力的感染性,诱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幻灯、投影图象不仅可以图解文字、创设情境,而且电视录象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象活动能展开情节,更易引学生入情入景,更能激励人。如教授《白杨礼赞》这课时,可借助录象向学生展示高原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景,既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使学生体会到白杨树是北方的农民、北方农民中的战士、中国人民抗日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三、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中外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或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或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或有优美的语言、或三者兼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把学生带入到语文的情境当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创造,把文字的东西化为美的东西,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字的东西进行美的创造。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在课堂中两者达到一个很好的配合。当然这也是对学生一个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而这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深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美、追求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