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学习文言文,解释实词词义时老师常讲某个词活用为什么,即实词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属于某一类词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例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字本是个名词,在这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初高中区别:初中只要求知其然,死记例子,积累感性知识。即能顺畅地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高中应知其所以然,要学会自己分析。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二、复习指导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等。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1.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名词使动用法: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常可译成“以……为……”“认为……是……”或“把……当做……”等等。
  数词活用作动词
  1.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不带宾语。六王毕,四海一。
  2.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带宾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跨过十步”
  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怎样辨别一个词是用作状语还是用作主语呢?就一般情况看,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一般可翻译为“用……”“每……”“按……”“向……”“从……”“像……”“乘……”“在……”“当……”“用对待……的态度”等。
  1.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南取百越之地。
  2.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3.表示时间。
  4.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依据和方式。
  小结:上面归纳的是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还不能概括所有的情况,在阅读文章时,对词类活用要灵活掌握,根据各类词的语法特点,联系上下文意去判断,以达到正确理解古代汉语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讲授《义理、考据和辞章》一
期刊
凡大智慧者,皆由“悟”生,“悟”即我心、我愿、我想,是兴之所起,兴之所至,自是个中滋味,人各自知。  进入高中阶段的首要考验便是军训,这一过程是先让大家熟悉高中作息的概况,更是锻炼我们意志和体质的一项指标,过来的学长学姐们都谈“训”色变,这使得打小便“生长在温室里”,受到父母全心呵护的高一新生们更是闻而却步了,我也不例外。  今天的军训,没有大家期盼渴望的阴云密布,狂风骤雨,电闪雷鸣,相反,却是万
期刊
随着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学科活动已经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学科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和单调的教学模式。语文活动课,便是适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语文活动课的形成,实际上是把课程外的课堂活动范畴化,它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它也要有内容、有形式、有规划。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开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市全面、广泛、深入地展开,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有新的变化、新的突破,新的创造,这既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那么,新课程课堂教学新在哪儿,又如何评价呢?在近几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落实好“两个转变”。  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
期刊
作文的谋篇布局有很大的技艺性,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方法:  一、从文章的内部结构着手  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学生写作时,精心布局其内部结构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流畅贯通。  1.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编文章中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这种情节线索和感情线索象链条一样,无形地联系着文章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强调师生交流,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以往的“课堂”应该变成“学堂”,以往的“教课”,应变成“学课”。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为了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前人和同行曾为之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等。而为了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课堂,河南西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题目不是思如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写作时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直到交作文时,才东拼西凑,搜肠刮肚“挤”出几百字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恶作文课而教师也只能硬着头皮让学生写。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墨守成规,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开拓精神,难以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近年来我做了一些
期刊
高考作文占据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理应引起高三教师的足够重视,相信在方法与技巧的点拨指导方面老师们都会不遗余力,然而学生作文中“贫血”的文字和空洞的内容会让老师倍感头痛。现实是:繁重的学业使得学生课外阅读严重匮乏,频繁的练习考试使得学生的心灵触觉不再敏锐,象牙塔式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阅历浅少、情感积淀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学生所谓的“源头活水”大多靠老师提供,要
期刊
弹指一挥间五年的时光已匆匆而过,屈指算来我已在语文教学第一线上努力奋战了五年。虽然与资历较深的前辈相比,我依然显的年轻而不成熟。但通过这五年理科班语文教学的历练,我还是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众所周知:理科班的语文教学非同一般。我想与我有同等经历的同仁们对此应该感受颇深。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一所全国示范性高中里,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更是严重。文科在这里本就是弱势学科,语文更是弱势中的弱势。理科生轻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最先改变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高中教师,眼光瞄准的高考,以之为目标而展开的教学工作是很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定律,同时高考的指挥棒也让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味的实习全面的“浇灌式”教学。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最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个人表演”转变到让学生自主的、创新的学习。温儒敏教授指出在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中,课后习题的编写中就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