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最先改变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高中教师,眼光瞄准的高考,以之为目标而展开的教学工作是很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定律,同时高考的指挥棒也让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味的实习全面的“浇灌式”教学。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最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个人表演”转变到让学生自主的、创新的学习。温儒敏教授指出在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中,课后习题的编写中就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更多的把权利回归到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的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努力满足学生学习的选择,支持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才会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才会看到自己的特长,不至于让教师牵着鼻子走,进而在学习中丧失自我。那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自己的独到的理解,或者就是把文章交给学生自行理解。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文章,因为也许我们教师长期的教学会对文章有一个思维上的定式,这样就压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其次,在上课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有效的开展自主的探究和讨论,改变过去的接受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教师要明确的是自己只是一个引路人,而我们要培养的是个性化的学生而不是毫无区别的学生。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和语文课同步发展。新教材的编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模式教学,也不能用以前的方式来编写教案。而是要打破常规的在每一堂课上出新、出奇,那么这就势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对新课改深刻的解读,因为新课改改变的不仅仅是课本本身更多的是教学意识。每一册的必修课本中都有文学名著的导读,这对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挑战,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读,而自己却是一无所知或是一知半解。
  同时新教材也改变了以往教材对作文教学的安排和要求,显得更加的合理化和人文化,高一以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为主,第一次作文时《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字可写,抛离了以往的“大模式”作文,那么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仅仅要求学生写作,而应该更多的自己写写“下水作文”,这样我认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将自己和学生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课改伊始,各个级别的培训是接踵而来,可是我们内心却是惶恐不安的,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一个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也就是说我们不敢相信我国的大学可以像国外的大学那样以一个的标准来衡量和录取优秀的学生。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还是停留在以往的模式,也就说教师的目标依然锁定在成绩上,那么这样的“新瓶装旧酒”又有何意义?通过对课改区的高考试卷的分析,没有看出什么大的突破,也没有看出现有的高校有一套详实的录取标准,于是我们只有在迷茫中前行。新课改中有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的标准,那么又有谁保证这其中没有流于表面的可能?
  在新课改前行的路上,我相信所有的语文人都是心潮澎湃的,也都是忐忑不安的。在实验的初期,我们想要大刀阔斧的前行,却又看不到前方的光明;我们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却走不出考试成绩的怪圈;我们在实现有效课堂却忽略不了一个现实:我们也许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我们也深信随着课改的不断完善,所有的语文人一定会有一份满意的答卷:对自己、对学生。
其他文献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已构成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灌输式的“老师管教,学生管学”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是问题的关健。心里学家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讲授《义理、考据和辞章》一
期刊
凡大智慧者,皆由“悟”生,“悟”即我心、我愿、我想,是兴之所起,兴之所至,自是个中滋味,人各自知。  进入高中阶段的首要考验便是军训,这一过程是先让大家熟悉高中作息的概况,更是锻炼我们意志和体质的一项指标,过来的学长学姐们都谈“训”色变,这使得打小便“生长在温室里”,受到父母全心呵护的高一新生们更是闻而却步了,我也不例外。  今天的军训,没有大家期盼渴望的阴云密布,狂风骤雨,电闪雷鸣,相反,却是万
期刊
随着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学科活动已经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学科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和单调的教学模式。语文活动课,便是适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语文活动课的形成,实际上是把课程外的课堂活动范畴化,它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它也要有内容、有形式、有规划。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开设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市全面、广泛、深入地展开,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有新的变化、新的突破,新的创造,这既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那么,新课程课堂教学新在哪儿,又如何评价呢?在近几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落实好“两个转变”。  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
期刊
作文的谋篇布局有很大的技艺性,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方法:  一、从文章的内部结构着手  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学生写作时,精心布局其内部结构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流畅贯通。  1.线索。线索是贯穿在整编文章中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这种情节线索和感情线索象链条一样,无形地联系着文章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强调师生交流,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以往的“课堂”应该变成“学堂”,以往的“教课”,应变成“学课”。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为了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前人和同行曾为之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等。而为了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课堂,河南西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题目不是思如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写作时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直到交作文时,才东拼西凑,搜肠刮肚“挤”出几百字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恶作文课而教师也只能硬着头皮让学生写。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墨守成规,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开拓精神,难以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近年来我做了一些
期刊
高考作文占据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理应引起高三教师的足够重视,相信在方法与技巧的点拨指导方面老师们都会不遗余力,然而学生作文中“贫血”的文字和空洞的内容会让老师倍感头痛。现实是:繁重的学业使得学生课外阅读严重匮乏,频繁的练习考试使得学生的心灵触觉不再敏锐,象牙塔式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阅历浅少、情感积淀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学生所谓的“源头活水”大多靠老师提供,要
期刊
弹指一挥间五年的时光已匆匆而过,屈指算来我已在语文教学第一线上努力奋战了五年。虽然与资历较深的前辈相比,我依然显的年轻而不成熟。但通过这五年理科班语文教学的历练,我还是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众所周知:理科班的语文教学非同一般。我想与我有同等经历的同仁们对此应该感受颇深。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一所全国示范性高中里,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更是严重。文科在这里本就是弱势学科,语文更是弱势中的弱势。理科生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