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俗语道:三岁定终生,一个人的性格在幼儿时期就基本形成了一个基调。另外,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不完全是遗传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本文主要从遗传基因、家庭氛围、外界环境等三方面来初步探讨有关影响幼儿性格养成的因素。
关键词:幼儿;性格;养成
理论上讲,婴儿经过一周岁进入到幼儿期,幼儿期即为从一周岁到三周岁的时间段。此期间孩子的体格增长较慢、智力发育迅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是他们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一、遗传基因方面对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生物科学理论中,孩子的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因此,孩子的身高、体型,相貌多半和父母有一定的相似。当然,这本身在性格塑造上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些这些问题,就不一定了。外貌特征会因为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而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等性格特征,毕竟自己的外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另外,一些神经系统像肾上腺、甲状腺的遗传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幼儿具有的动作的延缓、行为的冲动、多动、易怒等性格特征就是由它们引起的。当然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一般来说,男孩的性格比较独立、自主,做事比较果断、有冒险精神和纵观全局的领导能力。女孩大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心思细腻、做事一丝不苟。当然,遗传方面的因素在幼儿性格养成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的作用,只作社会类经验之谈,例外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幼儿成长时期的家庭氛围对幼儿性格养成具有导向作用
所谓的家庭氛围,具体包括家庭成员的脾气,家庭成员的惯用表达方式,家庭的收入,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以及婚姻的和谐程度等等。曾经有这样的评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反映出那个人的家庭氛围,据说这是一个社会科学类的统计分析结果,且先不急论其对错,回归问题本身,幼儿时期的孩子头脑一片空白,属于生理和情感认知阶段的初期,幼儿所接触的一切都对其本身的发展具有启蒙作用。比如说,在幼儿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周围的一切事物会自觉地在幼儿的形态中得到感知,这种感知除了具体的事物,还包括人,特别是跟自己实时互动的家人。也就是说,一家子整天乐呵呵的,充满欢笑,孩子所感知的氛围就是轻松和谐的,孩子脸上的笑容也会逐渐多起来,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感情不和谐,或者关系比较紧张,幼儿的认知里面充满冷漠的成分,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闭,或者内向。当然,上述情况也有例外发生,因为家庭氛围本身并不能具体改变或者塑造幼儿的某种性格,但其未知导向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说,一个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生来就条件优越,什么都有,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成长中面对问题比较从容,自信,与人交往中比较大度,得体,同时,也可能会从小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具有优越感,桀骜不驯。幼儿性格的养成是个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家庭氛围的导向作用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三、幼儿所接触的外界环境在幼儿性格养成中具有关键作用
人是环境的产物,古语也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对于一切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还完全空白的幼儿,外界环境在其成长学习中对自身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区别于上文的遗传基因和家庭氛围,幼儿所接触的外界环境包括玩伴,和幼儿成长阶段见过的人,看过的景,以及所见之人的言行举止和所见之景的千姿百态。
首先,幼儿时期的玩伴是给予幼儿性格中友谊观和合作与竞争理念的最大贡献者。伙伴的陪伴和竞争,是幼儿实现群体认知的第一步,也是使群体效应最深刻记入脑海的关键过程。围绕着第一认知,幼儿才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同伴为核心的友谊观,这主要表现在幼儿之间频繁的打闹和沟通之中,如果幼儿在发展阶段,没有接触到同龄伙伴,那么幼儿本身的友谊观的确定将会推迟,这样友谊观在脑海的注意力将会有一定分散,其他的认知取代了友谊观的地位,这对幼儿友谊观的发展影响极大。
另外,幼儿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这主要表现在模仿大人口吻说话上,很多家长对自家孩子能说出自己平时很少涉及的词儿而感到非常吃惊,毫无疑问,这是孩子向别人学习的结果,但这只是幼儿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出来的一部分。别人的眼神,神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遇事不多的幼儿脑海里已经呈现了一个类似情况的处理范本,幼儿的基本性格也在这些对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展露无遗。
四、结语
影响幼儿性格养成的因素,除了上述的三个方面,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交叉过程,本文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另加赘述了,总之,对于家长而言,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有效规避上文提出的漏洞,才是讨论幼儿性格养成这一问题的最大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小玲. 父母对幼儿实施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研究[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2(01).
[2]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张更立. 试论幼儿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民主化[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9).
关键词:幼儿;性格;养成
理论上讲,婴儿经过一周岁进入到幼儿期,幼儿期即为从一周岁到三周岁的时间段。此期间孩子的体格增长较慢、智力发育迅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是他们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一、遗传基因方面对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潜在影响
生物科学理论中,孩子的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因此,孩子的身高、体型,相貌多半和父母有一定的相似。当然,这本身在性格塑造上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些这些问题,就不一定了。外貌特征会因为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而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等性格特征,毕竟自己的外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另外,一些神经系统像肾上腺、甲状腺的遗传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性格,幼儿具有的动作的延缓、行为的冲动、多动、易怒等性格特征就是由它们引起的。当然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一般来说,男孩的性格比较独立、自主,做事比较果断、有冒险精神和纵观全局的领导能力。女孩大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心思细腻、做事一丝不苟。当然,遗传方面的因素在幼儿性格养成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的作用,只作社会类经验之谈,例外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幼儿成长时期的家庭氛围对幼儿性格养成具有导向作用
所谓的家庭氛围,具体包括家庭成员的脾气,家庭成员的惯用表达方式,家庭的收入,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方式,以及婚姻的和谐程度等等。曾经有这样的评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反映出那个人的家庭氛围,据说这是一个社会科学类的统计分析结果,且先不急论其对错,回归问题本身,幼儿时期的孩子头脑一片空白,属于生理和情感认知阶段的初期,幼儿所接触的一切都对其本身的发展具有启蒙作用。比如说,在幼儿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周围的一切事物会自觉地在幼儿的形态中得到感知,这种感知除了具体的事物,还包括人,特别是跟自己实时互动的家人。也就是说,一家子整天乐呵呵的,充满欢笑,孩子所感知的氛围就是轻松和谐的,孩子脸上的笑容也会逐渐多起来,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夫妻感情不和谐,或者关系比较紧张,幼儿的认知里面充满冷漠的成分,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闭,或者内向。当然,上述情况也有例外发生,因为家庭氛围本身并不能具体改变或者塑造幼儿的某种性格,但其未知导向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说,一个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生来就条件优越,什么都有,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成长中面对问题比较从容,自信,与人交往中比较大度,得体,同时,也可能会从小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具有优越感,桀骜不驯。幼儿性格的养成是个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家庭氛围的导向作用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三、幼儿所接触的外界环境在幼儿性格养成中具有关键作用
人是环境的产物,古语也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对于一切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还完全空白的幼儿,外界环境在其成长学习中对自身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区别于上文的遗传基因和家庭氛围,幼儿所接触的外界环境包括玩伴,和幼儿成长阶段见过的人,看过的景,以及所见之人的言行举止和所见之景的千姿百态。
首先,幼儿时期的玩伴是给予幼儿性格中友谊观和合作与竞争理念的最大贡献者。伙伴的陪伴和竞争,是幼儿实现群体认知的第一步,也是使群体效应最深刻记入脑海的关键过程。围绕着第一认知,幼儿才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同伴为核心的友谊观,这主要表现在幼儿之间频繁的打闹和沟通之中,如果幼儿在发展阶段,没有接触到同龄伙伴,那么幼儿本身的友谊观的确定将会推迟,这样友谊观在脑海的注意力将会有一定分散,其他的认知取代了友谊观的地位,这对幼儿友谊观的发展影响极大。
另外,幼儿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这主要表现在模仿大人口吻说话上,很多家长对自家孩子能说出自己平时很少涉及的词儿而感到非常吃惊,毫无疑问,这是孩子向别人学习的结果,但这只是幼儿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出来的一部分。别人的眼神,神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遇事不多的幼儿脑海里已经呈现了一个类似情况的处理范本,幼儿的基本性格也在这些对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展露无遗。
四、结语
影响幼儿性格养成的因素,除了上述的三个方面,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交叉过程,本文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另加赘述了,总之,对于家长而言,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有效规避上文提出的漏洞,才是讨论幼儿性格养成这一问题的最大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小玲. 父母对幼儿实施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研究[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2(01).
[2]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张更立. 试论幼儿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民主化[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