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卖场的时尚记忆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都,百货大楼不是一栋楼,而是承载整个城市的记忆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3层的百货大楼在当时是成都地标建筑; 1986年建好的5层百货大楼继续成为天府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与人民商场隔街相望;时间转至上世纪90年代初,外地百货蜂拥进入成都, 春熙路商圈开始兴旺,形形色色的外来百货店让蓉城百货业更加丰富多彩,至此,成都商业开始走向多元化。
  
  1.夜晚中的百货大楼。霓虹灯是那个年代衡量一座建筑时尚与否的重要标志,成百明显被包装成了一座闪闪发光的时尚地。
  2.1987年百货大楼外部场景。干净、整洁、有序,20年前的成百成为成都的购物胜地并不让人意外。
  3.1987年百货大楼的橱窗内的丝绸展品。就如同现今西武百货一楼的LV橱窗,那时这些丝绸橱窗中的展示品,是很多成都女性欲买之而不得的奢侈品。
  4.1987年百货大楼内部场景。80年代的小白鞋估计很多人记忆犹新,不知道这个运动鞋专柜中,是否有销售现在重新窜红的“飞跃”牌。
  5.1987年百货大楼开业时,点着蜡烛营业。点着蜡烛逛商场可能是很多老成都的奇妙记忆,却也可能在灰暗的光之下无法清晰辨认衣料的颜色,而在第二日前来退换。
  6.1987年百货大楼内部场景。电饭锅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新鲜玩意儿,更多的消费者是前来围观而非购买。
  7.1987年百货大楼内部场景。沙发与日用小商品摆放在一起,并没有明群的家具区域,拥有一个皮质沙发,是多少人心中的美梦。
  8.1988年梅花牌自行车展销。自行车是我们这座平原城市的必备品,在奥拓车大量出现之前,拥有一辆品牌自行车也是身份的证明。
  9.1989年国庆自动扶梯投入使用。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成都卖场中第一次投入使用了自动扶梯,其盛况可能不会亚于不久会将会开通的地铁线。
  10.1994年10月15日“双优活动”中的男装走秀。现在看来,这些男装显得十分土气,但当时用这样一套西装,是许多成功人士的标签。
其他文献
中国味VS西洋味    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在成都美食中是不变的真理,西方美食得以进入成都并获得追捧,是因着其美味独到而不是追求虚无的生活品质而已。与此同时,中餐的姿态亦是越摆越到位,不卑不亢,分庭抗礼。      川菜之强势,也不能垄断成都人民的胃口。在成都吃全国,也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也并不奢侈。这里不仅能找到最地道的中餐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美食也基本无所遗漏。这些美食、餐厅和城市有什么关系
期刊
这一次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的又是一个女人,她的照片被媒体疯狂转载的时候,中国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此位留着不合时宜的童花头并把妆画得犹如哥特乐队主唱一般的女人是谁。  她叫赫塔米勒,作品尚未译成中文,本届诺贝尔上她的荣誉究竟是在凸显女性作家的地位,还是女性作家作为弱势群体获得的怜悯?  诺贝尔果真爱女人?      性别的费厄泼赖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非科学类奖项,似乎理应对女性的偏爱要多一
期刊
在成都,高校蹭课一族正逐渐成为都市白领工作之余的一种时尚,不仅如此,新一代的“蹭车”、“蹭饭”大量涌现,全面拉开了资源共享的现代生活方式,宣告“蹭时代”的来临。    何谓“蹭”?汉语词典解释:“由擦过而沾上”或“占便宜”。除了蹭课,蹭车蹭饭,“蹭客”正以一种另类姿态,在人群中风生水起,“蹭时代”全面来临,不过此“蹭”非彼“蹭”,并不是以占便宜为中心,而是“蹭”出时尚,“蹭”出健康生活新观念。  
期刊
大城市白领流行写遗嘱  最近,《重庆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34岁的白领刘晓(化名)虽然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但是她不仅立下详细的遗嘱安排好后事,还定期更新遗嘱。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不仅仅是个例,而是如今在白领阶层中的一个风潮。是什么让这些正当年的社会中坚力量开始考虑死亡的问题?这种现象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遗嘱: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
期刊
熟悉味VS新鲜味    究竟是守了三代人的祖传秘方好,还是守了三代的祖传秘方被改良后好,又一个没有结果的美食终极问题。搁在成都,只顾着往返于传统与改良之间,返身而去都是满口留香,倒也少了没必要的口舌之争。实际上,守便安守,改便大改,才是这座城市的动人之处。      持虚守静也好自我更新也好,凡事无不处在变化中。只有变是不变的。地道的郫县豆瓣红烧肉居然越吃越甜,绝对是白糖红糖或者冰糖放多了。所以,
期刊
外婆扯来二尺花布,是50年代最时尚的姑娘;母亲在成百买到一件的确良衬衣,是80年代最时尚的姑娘;到了现在,女儿一日一套,外婆和母亲几乎要看不懂这样的时尚。  时髦不止是一个形容词,它本身就是一篇文章——描述着春熙路的年年月月,成都女人的骄傲和美好。  六十年让时髦的成都女人们,塑造出了一个真正的时尚之都。      何为时尚?顾名思义,乃时代之风尚,狭义上来讲就是穿衣戴帽、衣食住行所折射出的一种生
期刊
其实在成都生活的人会发现,有很多美食埋藏在小区里,而且有些景象年复一年难以磨灭,如果说要寻找最成都的特色小吃,小区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玉林片区那热火朝天的餐饮店;物美价廉让人回味的八里小区美食;双楠片区那高档餐饮店门前的高档车等等,都代表着成都不同方位的不同美食文化。本期美食栏目将随机采访,带你去发现成都的小区中特色美食,也许有些你连听都还没有听过。    八里小区      详细地址:厂北路口世
期刊
“英戈组合”即将到来的消息,已经让这座城市激动了几个月。从来都只是由交响乐团点燃的高雅音乐市场,这次以首席男高音和第一民歌王后的搭配第一次出现,似乎更能让成都市民心动。不要一丝不苟的姿态,也不要明目张胆的亵渎,成都人需要的高雅音乐依然饱含着严肃的张力,却也被汤汤锦水拿捏出了更通俗也更亲切的模样。    高在何处,雅在何方      提到高雅音乐,人们总是想起唱着花腔的女高音,或必须穿着三件套出席的
期刊
成都女报=女 MR.WALT=W  女:您作为一位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您对宋祖英和多明戈有怎样的了解?  W:宋小姐的名字我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非常熟悉,2003年她在金色大厅的第一次演出,我就有欣赏,当时那首《茉莉花》让我听得几乎想要落泪,她有着水晶一般的嗓音和迷人的笑容,是一个伟大的中国艺术家。多明戈更不用多说。他们的合作我还从来没有机会领教过,所以这次成都演唱会我第一天就买到了VIP的门票,
期刊
传统的蓝、灰、绿几个单色服装,转眼到喇叭裤、蝙蝠衫、牛仔裤、西装的兴起,60年成都面貌变得越发斑斓;斗转星移,从护肤到化妆到发型再到吃喝玩乐,60年成都女人生活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独特经历见证着60年的变化。  家住老文化宫(现太升南路)附近的谢婆婆一家,如今已是三代同堂,孙女、女儿、婆婆各自代表其时代烙印的同时,这个家庭也背负着成都60年消费变迁的缩影。    谢素芬 80岁 退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