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任务型阅读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阅读课堂是以一个或多个任务为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实践阅读策略,获得语言迁移运用的阅读教学课堂。它将学习内容或目标设计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开展活动,充分展开独学与互学,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契合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任务型阅读课堂是深度学习的理想形式,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任务型阅读课堂的教学该如何实施呢?笔者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梳理单元教材,规划任务目标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人文主线,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一篇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一次习作“写观察日记”和一个“语文园地”。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贯串整个单元,课文是学习连续细致观察、准确生动表达的范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是对这一内容的补充。资料袋以图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写观察记录,课后的阅读链接比安基的《燕子窝》日记,又可作为观察日记的模板。学习观察方法、表达方式,写观察记录最终都指向习作——写观察日记。
  根据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基于学生原有的观察能力和表达基础,将单元整组学习任务制订为“写观察日记,向班级公众号 ‘奇妙的大自然’投稿”。具体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长时间、用心观察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做好观察记录。
  2.对比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体会作者有序描写、准确用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并尝试着在日记中运用。
  3.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把自己的所观所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4.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实践,对周围事物具有一定的观察兴趣,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
  二、展开学习过程,实施任务目标
  1.创设情境,驱动任务
  情境是课堂学习所涉及的语境,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学习任务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能有效驱动任务,有利于语言实践活动的深度展开。在“写观察日记,向班级公众号 ‘奇妙的大自然’投稿”这一任务实施过程中,分两步创设情境:
  (1)观视频引兴趣。播放校园四季变化的视频,学生谈感受。
  (2)明确项目任务。周围的一切悄悄发生着变化,如果能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一定会带给我们不少惊喜。我们班级公众号将推出新栏目——“奇妙的大自然”。栏目要向大家征集记录自然变化的观察日记,你们想参加吗?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着“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播放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以特写镜头展示细微的变化,让学生惊喜连连,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此时,推出班级公众号“奇妙的大自然”栏目的征稿活动,让这份惊喜有了植根的“土壤”。向班级公众号投稿,对学生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稿件被录用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这个学习任务自然变成了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参与热情有了,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2.整体架构,板块推进
  单元整组教学,以学习任务为联结点,打通单篇课文进行整体架构,板块式推进教学,避免了零碎的知识学习。“写观察日记,向班级公众号‘奇妙的大自然’投稿”这一任务,分四个板块推进落实。
  (1)诵读古诗,探寻观察印迹。结合注释,借助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发现生动的描写、独到的见解,源于用心、细致地观察。
  (2)研读课文,明方法习表达。范学《爬山虎的脚》,发现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了解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从准确生动的描写中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迁移学习《蟋蟀的住宅》,阅读“阅读链接”中比安基的《燕子窝》日记。对比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有序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使语句更生动形象的方法。
  (3)观察实践,迁移观察方法。学习“资料袋”中的两则观察记录,发现异同点,明确记录方法;選择观察对象,按时间采用“图文结合”“表格形式”做观察记录。
  (4)实践运用,练写观察日记。展示观察记录,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变化;再读比安基的《燕子窝》日记,发现观察日记重点写变化、可以连续写几篇的特点,根据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
  单元整组学习中,四个板块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从得方法习语言到迁移运用,呈阶梯式推进落实语言实践。读古诗寻观察,将表达与观察联系在一起。《爬山虎的脚》作为范例学习,迁移学习《蟋蟀的住宅》、比安基的《燕子窝》日记,“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方法后,学生选择观察对象,做观察记录,后续写观察日记则水到渠成。
  3.借助图式,展开活动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建构。流程图、时间线、对比表格等图式的运用,则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写观察日记,向公众号‘奇妙的大自然’投稿”任务实施板块,借助图示展开学习活动过程。例如,在范学《爬山虎的脚》的环节,借助框架图梳理文本内容,用枝状图厘清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又以时间线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自读课文,梳理内容。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请用框架图梳理课文内容。
  (2)研读第2自然段。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介绍爬山虎叶子的?抓关键词,绘制枝状图。
  (3)交流讨论,修改枝状图。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叶子的变化?为什么能把叶子的形状写得那么具体形象?
  (4)研读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么爬上墙的呢?小组合作,抓关键词,绘制枝状图、时间线。
  (5)小组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一位成员为主讲,上台展示思维导图(见图1),其他组交流补充。
  图1:“爬山虎的脚”生长示意图
  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爬山虎的脚那么多的秘密呢?
  预设:抓住特点,进行长时间、细致观察。
  读文—绘导图—交流发现,学生以思维导图作为支架进行学习活动,从提取信息到分析整理,再到发现评价,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浅入深,发现有序、准确、生动的表达背后,是抓住特点连续细致的观察。随着学习活动的逐渐深入,单元语文要素有效落实,学生的思维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启动持续性评价,优化任务目标
  持续性评价指的是将学习评价有机融合在学习活动的每个阶段,随时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达成情况,检测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和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实现学评一致。在单元任务板块推进过程中,评价贯串始终,以课文研读评价表(见表1)、观察日记评价表(见表2)等形式具体加以落实。
  学习活动中的评价表均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达到标准即可得星,注重多元互动参与,呈现一定的区分度。评价分别指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持续性评价的有效运用,使整个学习活动有据可依、张弛有度,学习活动更扎实、深入,促进了学习任务的达成。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庵东镇东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目标意识、知识建构各不相同,也就容易导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结果。作为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中产生的积极思维和独特感受,我们应抱着赞赏的眼光去对待。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采用写批注的方法把读书中的所思所感写在文中相应的地方,把被动的阅读转化为积极的阅读,把简单的阅读转化为深度的阅读。  一、批注,让阅读目的得以明朗  教学中,阅读材料都是
小学语文全景式阅读教学,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全员、文本与实践、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六重维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全面而个性的阅读,采用多样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合一的全景式阅读方式,有效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全部信息资源,整合建构多元、开放、立体的“大学科”“大阅读”“大课堂”。  基于这样的思考,全科阅读教学在沈阳路小学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全面展开,阅读的外延不只在人文一域,还涉及
找找看,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相似的有趣的关系呢?  (答案:剪刀克布,布克石头,石头克剪刀;老鼠克大象,大象克猫,猫克老鼠。)  猜丁壳  和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找一处台阶,从底下开始,玩剪刀一石头一布游戏,谁赢了就可以上一级台阶,最先到达台阶顶部的人胜利,快来比赛吧!  脚底生花  小手小手真能干,变剪刀,变石头,还能变出小花布。小脚也来试一试,双腳并拢变石头,左右叉开变成布,前后叉开变剪刀。  和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从这个语文要素可以看出,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呢?  一、品读词句,揣摩生动准确表达,学习连续细致的观察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描写准确生动的词句入手,找到与
操场上,熊小弟和小伙伴们玩钻山洞的游戏。  “熊小弟,你快点钻过去啊,大家都在后面排队呢!”小鳄鱼看熊小弟钻进山洞不动了,忍不住催促起来。  “小鳄鱼,我卡住了,我钻不过去!”熊小弟边说,边在山洞里左挪右蹭,终于满头大汗地退了出来。  “哈哈哈,熊小弟,你上次还能勉强地钻过去呢,是不是最近你又长胖了呀?”小跳猴笑着问。  “嗯,最近是吃了不少好吃的。不行,我决定减肥了!”熊小弟一副下定决心的样子。
古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彰显各自不同特点、辨析事物异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对比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谋篇布局的巧妙,促进学生阅读感知能力、辨析思维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合理遴选内容,紧扣本质属性对比  1.对比遣词造句,感受语言运用的精准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关注文本的语言。
课堂练笔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统编本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练笔,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三年级为例,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多次练笔,这多次练笔分别安排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富饶的西沙群岛》《大自然的声音》《荷花》《花钟》《我们奇妙的世界》这几篇课文之中。在平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单篇课文的练笔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整册小练笔的研读,对于小练笔前后的关联也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导致学生的语言发
“乐学善学”是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三方面分别从态度、方法、能力阐述了“乐学善学”的要求,教学《狐狸和乌鸦》我就紧抓这三方面分别从激发兴趣、习得方法、提升能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两个“面向”, 激发兴趣
对于阅读教学,通常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精准确定、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的水平优化等,同时还要强调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流程的科学性等。为了巩固阅读教学的效果,必要的练习与评价也是必须设计的。而所有的这一切努力,都需要建立在教师认真阅读课标、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在阅读教学中,当阅读的内容不同时,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方法选择等,也应具有相应的差异。这实际上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选择
学生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得真实、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当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或内容有比较真实或者深刻的感受与体验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深入文本之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但是,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虽然已经具备了对生活、对阅读方面的一些体验,可是这些体验很容易被学生所忘记,沉睡在他们的大脑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巧妙引领,以使学生被遗忘的经验被激发,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