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之我见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dy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之外,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业、个人修为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培养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在教学中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阅读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陪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回顾所读内容,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图书角。每周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书两次,摆放在班级图书角内,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去。给孩子们讲讲有趣的故事,让阅读带来的美好感受一点点渗透进孩子的心灵,向他们传递自己的阅读热情以及阅读快乐。千万不要小看教师的这种参与活动,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老师这么喜欢阅读,那阅读肯定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及时指导。
  二、开放阅读内容,增加阅读量。
  1、给学生推荐多种不同的课外书。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書,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因此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才能有的放矢,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2、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寓言两则》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外寓言故事》丛书,学了《猴王出世》可以指导学生看《西游记》,学了《草船借箭》就可以指导学生看《三过演义》,这样就会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三、保证阅读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在许多学生都存在家庭作业过多,大量的习题,从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学生无法保证阅读时间。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成为了一个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书面作业,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因此,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就无法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名著;还可以每周划出一、二节正课,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及指导。
  总之,让书香弥漫学生的童年,是我们每一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会像股清风,给孩子们的童年带去阵阵清凉!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任何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习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深入思考,即使是遇到问题也能去努力克服,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进行藏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全面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培养初中生学习藏语文兴趣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藏语文;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兴趣是学生
期刊
摘要:教师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其教育学生之灵魂,而教师的人格、道德、风貌,对学生的意识和性格的形成能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关键词:教师;人格;影响  人格,即人的品格,是人的心里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民族教育引起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维护团结、巩固边防、保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此外还是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这样对民族教育价值进行定位,应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单纯的出于这一目的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成员成长的过程,是少数民族人员人权的需求,是少数民族成员发展的需求,是少数民族人性的需求。因此对民族教育的价值定位应当在民族去向与国家去向中间寻找平衡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切入和着力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及培养策略,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思考、研究和落实重要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形成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人在研究学科课程之间的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特征时,就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2
期刊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二字,“语”即语言,“文”即文学。语文不仅是字、词、句、音、形、义,更多的是一种感悟,一种情怀,是德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  关键词:语文;立德树人;国家意志  仔细研究201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进入初中阶段,整个课程变得比小学更难,特别是数学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这种变化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来讲也有一定的难度,会出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质效不高的现象。本文就如何突破教学工作中的这一难题,围绕提高课堂质效的有效途径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质效;途径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师方面  就目前初中
期刊
摘要:自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学信心,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学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和运
期刊
摘要:理想状态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关心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然而,种种实例表明教师所理解和给予学生的爱与学生感受到的爱有时并不一致,甚至会大相径庭,这时就会出现偏差、误会。师爱与生爱难以融合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于教师不懂爱,不会爱,给予学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爱;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对教师的偏颇认识,情感淡漠以至于不能给予教师及时且积极的反馈。要促使师爱与生爱的共融合,就需要教师懂爱、能爱、会爱;还
期刊
摘要:小学的品德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新课改中提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小学生生活中而不是生活以外的。由此可见小学生品德的建立要以生活为重点,从而更好的学习小学生品德,以此来达到情感共鸣,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课堂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品德和社会课堂在教育上是一个多元化而且复杂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文中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的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做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广泛地关注,且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改革方向。然而,要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确定其内涵,再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推动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