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是根本,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聆听是相对无效聆听而言的,有效聆听就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能够听懂,能够共鸣,能使听者所感悟。本文从想听是有效聆听的前提、会听是有效聆听的过程、爱听是有效聆听的延续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中有效聆听的策略作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 有效聆听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才能,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特别关注的目标。什么是有效聆听?有效聆听是相对无效聆听而言的,有效聆听就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能够听懂,能够共鸣,能使听者所感悟。
一、想听——有效聆听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比对歌唱课的兴趣要低的多,这是和学生的心理年龄密切相关的。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听一段音乐,特别是器乐曲,又不能唱,很难做到专心致志。所以激发学生对聆听音乐的兴趣,是让学生想听的根本。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自主地参与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使其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1)利用资源,创设情境。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道具等资源,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氛围,把“要我听”变为“我想听”。这些资源要与音乐内容息息相关,如:欣赏《万马奔腾》时出示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图片,体会古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欣赏《森林的歌声》时播放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山羌的声音,聆听台湾森林所奏出的自然狂想曲;欣赏《新疆舞曲》时播放新疆舞蹈的视频,体验少数民族的美丽大方;欣赏《陀螺》时表演陀螺的玩法,了解它的特性。
(2)巧设悬疑,激发兴趣。孩子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驱动力,也是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如果一下子把事物的规律告诉孩子,他们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欣赏音乐也是这样。在欣赏音乐前,老师往往会提出各种问题,有些问题还没听音乐学生就能答对,但是你若马上评价他们的答案,学生想要聆听音乐的兴趣就会下降,不妨先卖个关子。
二、会听——有效聆听的过程
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1)科学律动,感知音乐。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模仿;情绪易兴奋、易激动、不稳定。根据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在音乐欣赏时加入律动教学,将“律动”教学与小学音乐欣赏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适当的环节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律动表演,这就是科学律动。
(2)围绕要素,体验音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欣赏音乐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对音色、力度、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理解。所以欣赏音乐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还应该深入音乐要素,体验音乐。
(3)问题预设,引导学生围绕要素初探音乐。在让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目的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在音乐中找答案。听完音乐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聆听音乐的情况。这些问题主要围绕音乐要素来进行,难度系数不高,即使第一遍回答不出,多听几遍就行了。
(4)联想创造,感悟音乐。音乐是最富想象的艺术。在对音乐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理解之后,学生会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給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如在欣赏《羊肠小道》时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对音乐形象的了解,学生能够自然地联想到一位旅游者骑着小毛驴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里悠然地行进在美丽的峡谷中,步履维艰地行走在羊肠小道上,边骑驴边看壮丽的景色和骑驴急速奔跑的过程。甚至更深入一层,学生仿佛自己来到美国,开始大峡谷之旅。
三、爱听——有效聆听的延续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是一项延续性的活动,它可以伴随我们一生。
(1)重复聆听,深化认识。对小学生来说,爱听这首曲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听了一遍还不过瘾,还要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着变化。” 这其中所说“认识过程的深化”就是一种“重复”。学生在不断重复中熟悉、熟悉中感受,感受中喜爱上音乐,使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重复聆听可以是完全重复,也可以是局部重复。
(2)播放视频,趣味欣赏。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后,如果只是重复聆听音频文件,会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我想这时候,学生是不会拒绝视听欣赏的。视频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是以该音乐为背景的。视频内容可以是相关的动画片或者是现场演奏的视频或者是舞蹈等。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音乐老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以听觉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地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受与理解。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学生学会 聆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地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有效倾听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光要细心,更要有恒心。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林正范、贾群生.《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浙江大学出版.2005.6
关键词:小学 音乐欣赏 有效聆听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才能,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特别关注的目标。什么是有效聆听?有效聆听是相对无效聆听而言的,有效聆听就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能够听懂,能够共鸣,能使听者所感悟。
一、想听——有效聆听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比对歌唱课的兴趣要低的多,这是和学生的心理年龄密切相关的。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听一段音乐,特别是器乐曲,又不能唱,很难做到专心致志。所以激发学生对聆听音乐的兴趣,是让学生想听的根本。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自主地参与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使其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1)利用资源,创设情境。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道具等资源,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氛围,把“要我听”变为“我想听”。这些资源要与音乐内容息息相关,如:欣赏《万马奔腾》时出示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图片,体会古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欣赏《森林的歌声》时播放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山羌的声音,聆听台湾森林所奏出的自然狂想曲;欣赏《新疆舞曲》时播放新疆舞蹈的视频,体验少数民族的美丽大方;欣赏《陀螺》时表演陀螺的玩法,了解它的特性。
(2)巧设悬疑,激发兴趣。孩子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驱动力,也是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如果一下子把事物的规律告诉孩子,他们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欣赏音乐也是这样。在欣赏音乐前,老师往往会提出各种问题,有些问题还没听音乐学生就能答对,但是你若马上评价他们的答案,学生想要聆听音乐的兴趣就会下降,不妨先卖个关子。
二、会听——有效聆听的过程
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1)科学律动,感知音乐。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模仿;情绪易兴奋、易激动、不稳定。根据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在音乐欣赏时加入律动教学,将“律动”教学与小学音乐欣赏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适当的环节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律动表演,这就是科学律动。
(2)围绕要素,体验音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欣赏音乐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对音色、力度、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与理解。所以欣赏音乐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还应该深入音乐要素,体验音乐。
(3)问题预设,引导学生围绕要素初探音乐。在让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可提出一些目的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在音乐中找答案。听完音乐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聆听音乐的情况。这些问题主要围绕音乐要素来进行,难度系数不高,即使第一遍回答不出,多听几遍就行了。
(4)联想创造,感悟音乐。音乐是最富想象的艺术。在对音乐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理解之后,学生会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給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如在欣赏《羊肠小道》时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对音乐形象的了解,学生能够自然地联想到一位旅游者骑着小毛驴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里悠然地行进在美丽的峡谷中,步履维艰地行走在羊肠小道上,边骑驴边看壮丽的景色和骑驴急速奔跑的过程。甚至更深入一层,学生仿佛自己来到美国,开始大峡谷之旅。
三、爱听——有效聆听的延续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是一项延续性的活动,它可以伴随我们一生。
(1)重复聆听,深化认识。对小学生来说,爱听这首曲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听了一遍还不过瘾,还要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随着变化。” 这其中所说“认识过程的深化”就是一种“重复”。学生在不断重复中熟悉、熟悉中感受,感受中喜爱上音乐,使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重复聆听可以是完全重复,也可以是局部重复。
(2)播放视频,趣味欣赏。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后,如果只是重复聆听音频文件,会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我想这时候,学生是不会拒绝视听欣赏的。视频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是以该音乐为背景的。视频内容可以是相关的动画片或者是现场演奏的视频或者是舞蹈等。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音乐老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以听觉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地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受与理解。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学生学会 聆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地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有效倾听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光要细心,更要有恒心。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林正范、贾群生.《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浙江大学出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