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花园——Keren Ann之《Keren Ann》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乐海里沉浮,游过流行乐,穿过摇滚乐,潜入独立音乐的洞穴,一路磕磕绊绊地寻找能够触动听觉和灵魂的旋律,频繁、然而永远饥渴。你知道自己的干涸,并不总因为找不到中意的音乐。今天拾这个,明朝下那个,全因为善变的,喜新厌旧的心。因为“腻”——这个字害你总在海浪里打转。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围绕某个喜爱的歌手短暂的缺席,在他们的附近靠着“物以类聚”的同类歌手取暖?而你知道,有这么些个人,比如我的Maximilian Hecker、Damien Rice、张悬、陈升……比如我们的Keren Ann——他们居住在你的、我的、她的“里屋”内的中心花园里。而只要他们一出场,其他人是无论如何要败下阵来的。
  独立一姐Keren Ann2007年4月首发的同名英文专辑《Keren Ann》可谓海啸一场(看我笔名就知我中毒多深)!撤掉《Not Going Anywhere》讨好的漂亮封面,新专辑以浓雾中叫人看不清脸孔的白衣女形象出现,浪漫、冰冷却也极其符合Keren Ann的气质。目前这9首全英文新作便成了Ladybird的中心花园里最傲人的花朵。
  新专辑可以说是过往风格的延续。但旋律是新的,感动也是新的。被称为《Keren Ann》的第六张专辑,个人认为是比较适合私人聆听的一辑。不是咖啡馆!它一直是属于脑腔与音乐之间的共鸣区。
  专辑中,经典的Keren Ann调调并不多,在开篇曲《It's All A Lie》,《In Your Back》、《WhereNo Endings End》和《Liberty》中,也许你能再寻回Keren之前给过的缓慢的具杀伤力的感动。最爰的《The Harder Ships Of World》。只是吉他和摇铃,缓慢却动听,歌词也好。相反,同样也只用到这两个乐器的第8首歌,却轻快地要让人忘却她自己唱过的忧伤。而叫人以为又是lullaby的一首《Lay Your Head Down》,给予人的却是清新欢快的听感。至于久久未提及的《It Ain't No Crime》与最后的《Caspia》是专辑中的另类:强烈的打击乐音,前者是颓废的人声,后者干脆不用歌声,只是乐器之间魔幻的敲击,搭上飘渺的Ialala,“恐怖”至极——我的耳朵不干粗活,对此颇感承受不起。
  Mix&Match当道,Keren Ann的音乐之所以能被各路人士纳为收藏,也正因为她是个音乐上的Mix&Match高手。出生于以色列的Keren(33),钟情于法国流行乐,迁往巴黎后的生活还给她带来了多彩的文化。于是乎,俄国文学、犹太民谣和法国诗歌渗入她多元的创作。她的作品也总无定性,一会儿布鲁斯爵士,一会儿民谣,或者香颂,再掺点拉丁吉他吧……即便如此,她的声音便是乐曲的标签,害人无法舍弃多年来对她的感情,就陷入她时而颓废,时而明朗的波浪之中,没有主见地跟着起浮。唯一我能表态的只有一点,就像我心里对DamienRice的《9》说的一样:你们还是唱民谣的好……至少我的花园里,过于多话吵闹的家伙,定要被用力排挤,终日无法见光。如今,花都开好了。
  其实,我好象只需要站出来大喊一声:Keren Ann出新专辑了!剩下的,你们都懂。
  
  附专辑曲目:
  
  1.It's All A Lie
  2.Lay Your Head Down
  3.In Your Back
  4.The Harder Ships Of The World
  5.It Ain't No Crime
  6.Where No Endings End
  7.Liberty
  8.Between The Flatland And The Caspian Sea
  9.Caspia
其他文献
【1】  四月庐州繁花锦绣,阳光晴好,茗春楼里熙熙攘攘,诸位客官纷纷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说书人瞎扯淡。  “话说半年前,魔教率兵血洗雁南山,偌大一座山头被杀得静寂无声,了无半点 生气!”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而我咬牙切齿,单手捏开一颗核桃。  “再说三天前,朝廷拨给陈州十万两黄金赈灾,却在一夜之间被魔教劫掠!那群禽兽不如的东西,竟连百姓的救命钱都抢!”  手中核桃瞬间化为齑粉,我“嚯”的一声拍
期刊
1  纪南声透过瞄准器看向对面。  夜色妩媚的东京,巨幅的LED屏幕闪着莫测的光,她“啧”了一声,就看到目标出现在准星里。  男人穿着衬衫,扣子被解开三粒,清秀的锁骨上印着一个吻痕,纪南声不由自主地顺着他修长的脖颈往上看去,男人的唇瓣柔软湿润,他舔了舔嘴角,吻住身边的女人——  那女人是阿拉伯 某位富商之女,这次纪南声的任务目标便是她。  气温像是在升高,男人已经将目标摁在沙发上亲吻,纪南声皱着眉
期刊
那个夜晚,陷在一个电子派对软绵绵的沙发内侧,看着恍恍惚惚地像是游动在水族馆里的人群,我想起了夜奔这个话题。浅绿色的雷射灯光闪烁,冰冷而时尚,瘫倒在大理石方桌上的“自由古巴”弥散开来那些冰凉肢体般的鲜艳气味。机械而有序的节拍,随着Minimal电音DJ捏拿纯熟的细节修饰,新颖迭出的Techno构思技巧,在这幅生硬的《台北朝九晚五》式的风情画之外,是不是还有着一个可以令鲜血沸腾的原始世界呢?于是,那些
期刊
他出生于1947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和癌症斗争了7年,逝世于2007年:他当了7年电脑工程师后做了电影导演:他在37岁那年完成自己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他独立完成了7部电影。他是杨德昌。  他是绝对的电影大师,但人们对他的电影是如此的不了解。在他死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重点都是他和蔡琴那“十年无性婚姻”,不要责怪这个消费时代,就连我认识的一个标准女文青也在BLOG上写:有个人死了,可是我竟然连他生前拍过的
期刊
Artist:Scorn  Title:Gyral  Label:Scorn Recordings  Date:1995  My Rating:★★★★☆  Catalog#:SCORN CD2  开篇曲“Six Hours One Week”一上来就是力拔千钧的沉重鼓击,中间段落插花式的突然闪现出几则清脆敲打很是悦耳。“Far In Out”在一片压抑的工业氛围中悄然走来,就连鼓击声都带有阵阵惊
期刊
在自己的内心里游历,久了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等待答案而存在的。每靠近本能的欲望更近一点,现实的不真实就将在遁离生命本真的路途上又仓促了一些。  从没有出现另一个你,也没有出现过另一支Sonic Youth。纯粹的意义永远都是绝对的。它在一个高度上隐藏,你渴望发现,却往往忽略自己。所有的一切皆在接近真相的一瞬间时变得神秘,如同音乐表象的底里,呈出了再一个世界。试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乐队对一个
期刊
这注定是一张让你欲罢不能的唱片。它的精妙,它的复杂,它的忧伤,它的甜美,它的一切就像一个在你耳边慢慢展开的谜团,如此神秘,让你忍不住要一遍接一遍的听下去。每多听一遍就仿佛掀起了一层花瓣,直到你终于和端坐在谜团中心的那个拇指姑娘靠的无限近。世界末日的拇指姑娘是亦正亦邪的,她会给前来参拜的每个人讲不一样的耳语,这不禁会让你觉得,这些美到孤独美到残酷的秘密,是无人能和你分享的。  听过World's E
期刊
对多数热爱西方摇滚乐的国内粉丝们而言,应该说是Nirvana乐队为他们开启了美国西雅图的独立音乐大门,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段轰轰烈烈可如今却早已作古的光阴。为了摇滚乐,许多青年抛青春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自由。避开这些不谈,据闻就连当时在巴黎国际时装盛会的T型台上,模特们也皆穿起了“乞丐邋遢装”,这都是Nirvana,的功举影响所至。就在我们沉浸于Nirvana的同时,来自纽约的四人叛客团体Son
期刊
噪音艺术在先锋实验音乐的领域里,泛指以自制乐器,吉他效果踏板、电脑软件生成及声音的反馈振动等处理手段创造形成的一派极端强烈的电波噪音与声音艺术自20世纪初至现在,噪音艺术的历史发展已横跨一个世纪之久随着时间的争分夺秒和突飞猛进,这种独立的音乐类型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多双异质耳朵的青睐如今,噪音音乐仍在源源不断地持续着,并且形成了一个“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当然我必须承认,这种音乐也惹怒
期刊
窗外,我们一直对窗外有所期待,就如对在路上或在别处。无非风景,有道是心境。从来没有真心留意过窗帘啊。绿男说,由不得提醒的突发感慨。诚然世界是看不过来的,无论本相、无论妄相,眼的盲点总是出其不意地广阔。又何足挂齿一张窗帘呢。我表露。  这是在村庄的借宿屋,木板做的窗户,窗帘是无从说起,却又牢牢实实的彰显出窗帘的意义。只是,旅行的意义怕不存在于那纤维交错的编织物吧。我是这样想。绿男不作声的,他细细地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