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条例》班主任工作职责第一条就是抓好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要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在新课程下必须加强与班主任的合作与互助,充分利用班主任的优势辅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是班主任和思品课老师应合二为一,即将班主任工作与思品课教学进行整合,以达到多赢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课与班主任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在德育功能上,思品课的德育功能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思品课的知识传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它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工作虽然烦琐,但其最重要的职责体现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一点是统一的。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思品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具备合格知识结构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再次,在施教环境上,思品课与意识形态、社会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与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也是高度一致的。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把它渗透到班主任具体工作中去,发挥其在班主任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工作。
二、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的必要性
思品教师一般任教的班级数,至少3个班级,多则7、8个班,课程安排每班一般每周2节。学生面广、课时又少,要在每个班级都开展“活动课”教学,力量有限,单靠思品教师开展显然是无法完成好的。这时,积极主动地与班主任密切合作,才能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解决活动课程面临的问题。如:一年级的《我们一起成长》、《成长我走近你》,二年级的《快乐的六一》、《暑假生活我安排》、三年级的《分享快乐》、六年级的《我有一个梦》等内容都是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的,使班主任达成与思品教师互助合作的共识。如果思品课教师就是班主任,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合二为一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实施德育必须加强各种教育力量的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共同完成德育任务。思想品德教师与班主任都是学校德育主力军和生力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两者在对学生的教育内容、目标和任务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思想品德新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衔接的可行性。
班主任在校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在思品课教学中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哪些与本课内容相似的事例,教学中用哪个典型事例,都心中有数,因此教学时很容易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班主任可以直接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可以长期地观察学生行为,耐心细致地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共同进步》、《将心比心心更宽》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也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改正缺点。这些工作决非单纯的思品老师一时之力所能完成。
四、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有利于与家长的配合
孩子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也是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加强理解、增进信任和情谊的桥梁。面对昔日娇惯,今天变得彬彬有礼,勤奋学习,有时还主动干些家务的孩子,做家长的在感受到孩子懂事的同时,更会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产生敬佩、感激。因此家长极易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并及时相互反馈孩子的信息。班主任接触家长的机会多,在家访或平时的交谈中可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思品教育,再求得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的督促、监督功能,如二年级的《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等都与家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对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大有裨益。
五、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品课的目的不光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两节课、一两天时间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常不断的提醒、督促。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当属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跟学生生活在一起,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根据课堂的内容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并转化成为行为习惯。
本文只是在新课程下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点思考,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棵幼苗的成长辛勤耕耘。
一、思想政治课与班主任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在德育功能上,思品课的德育功能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思品课的知识传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它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工作虽然烦琐,但其最重要的职责体现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一点是统一的。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思品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具备合格知识结构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再次,在施教环境上,思品课与意识形态、社会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与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也是高度一致的。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把它渗透到班主任具体工作中去,发挥其在班主任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工作。
二、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的必要性
思品教师一般任教的班级数,至少3个班级,多则7、8个班,课程安排每班一般每周2节。学生面广、课时又少,要在每个班级都开展“活动课”教学,力量有限,单靠思品教师开展显然是无法完成好的。这时,积极主动地与班主任密切合作,才能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解决活动课程面临的问题。如:一年级的《我们一起成长》、《成长我走近你》,二年级的《快乐的六一》、《暑假生活我安排》、三年级的《分享快乐》、六年级的《我有一个梦》等内容都是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的,使班主任达成与思品教师互助合作的共识。如果思品课教师就是班主任,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合二为一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实施德育必须加强各种教育力量的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共同完成德育任务。思想品德教师与班主任都是学校德育主力军和生力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两者在对学生的教育内容、目标和任务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思想品德新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衔接的可行性。
班主任在校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在思品课教学中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哪些与本课内容相似的事例,教学中用哪个典型事例,都心中有数,因此教学时很容易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班主任可以直接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可以长期地观察学生行为,耐心细致地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共同进步》、《将心比心心更宽》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也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改正缺点。这些工作决非单纯的思品老师一时之力所能完成。
四、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有利于与家长的配合
孩子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也是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加强理解、增进信任和情谊的桥梁。面对昔日娇惯,今天变得彬彬有礼,勤奋学习,有时还主动干些家务的孩子,做家长的在感受到孩子懂事的同时,更会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产生敬佩、感激。因此家长极易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并及时相互反馈孩子的信息。班主任接触家长的机会多,在家访或平时的交谈中可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思品教育,再求得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的督促、监督功能,如二年级的《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等都与家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对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大有裨益。
五、思品课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品课的目的不光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两节课、一两天时间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常不断的提醒、督促。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当属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跟学生生活在一起,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根据课堂的内容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并转化成为行为习惯。
本文只是在新课程下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点思考,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棵幼苗的成长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