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奢华在一柄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jhvherjknv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意在清代大致已经淡化了其他含义,独留一味吉祥。清代的皇帝对如意情有独钟,大大小小的喜庆场合用它纳福,日常陈设用它辟邪,赏玩清谈用它助兴。贺寿、赴宴馈赠一柄或是一套如意,成为当时皇宫里的一种时尚。
  心 思 缜 密
  宫廷尚奢,如意的款制花样百出,做工异常精细,在乾隆时期尤甚。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是出了名的,什么都喜欢“大制作”。打仗要凑足“十全武功”,编书要号称“四库全书”。大臣们在这些日用器物上,亦是绞尽脑汁来迎合他的虚荣心。
  1770年的秋天,乾隆皇帝六十大寿,王公大臣进献八成金累丝嵌绿松石干支纪年如意一套六十柄,每柄长42.7厘米,首宽11.3厘米,共用黄金1361两。然而这套如意的奢华并不在于耗用黄金之巨,是它复杂的累丝工艺。这种工艺常用在小首饰、小器物的制作上,顾名思义即是把金银拉成丝,然后编成网状,焊接在物体上。假如要用这种工艺制作立体器物,则需先用炭末做个模型,在模型上进行累丝,最后置于火中将炭模烧毁,留下立体中空的累丝器物。这套如意尺寸颇大,假如用整块黄金锻造,必将笨拙粗鄙,无异于给皇帝献上一箱金条,岂是宫廷贵族所为?
  细看这套如意,每柄呈纤细的编织纹理,织工均匀,丝丝妥帖。柄上用绿松石嵌为“万年如意”字样,如意首嵌干支。清人制器不厌精细繁复,而上乘之作往往虽繁而不俗,就像这套如意,精细的黄金累丝底子,优雅的绿松石镶嵌,别无花俏点缀,既显得富贵又不失古朴。最关键的是六十柄如意刚好合为一个甲子,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这套如意正寓意大清盛世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工 艺 考 究
  传统的如意多竹木质地,清代宫廷早期的如意仍秉承这一传统,至雍正朝仍以木制如意为时尚。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雍正妃行乐图》,途中妃子穿着明末清初流行于南方上层社会的汉装,在翠竹之下倚靠着假山叠石,欣赏栏杆外的牡丹,几分闲适恬静,又带几分春闺幽怨。手中持有一柄木制灵芝形的如意,为整幅图增添几分雅趣和喜气。这位妃子虽清衫淡妆,却优雅高贵,想来定是位聪慧的可人儿。
  宫中的如意有时是大臣进贡,有时则是皇帝命内务府选料制作。选取木料当然非常考究,多以沉香木、檀香木、黄杨木等珍贵木材为之。沉香木即是宫廷里制作如意喜用的木料。沉香木产于南亚,当时的中国境内很少见,多为南边小国进贡或朝廷派人前往采购。沉香木质地松软,雕出的如意浑厚质朴,比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沉香木雕群仙祝寿如意,即是一件典型的作品。该如意首做成心形,正中雕一手持如意一手持桃的老寿星,两旁是八仙中的汉钟离和韩湘子。如意柄从上至下依次雕刻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各自手持法器端坐云上,意似前来道贺,福寿攸归。
  沉香木制作的如意体积较大,因而单独摆设的较多,上述这柄如意长即过半米,通体满雕,雍容华贵。沉香木气味清幽深邃,还有驱虫辟邪的功效,常常用来做香料,所以宫廷里常用来陈设在书房、暖阁等处,若隐若现的香味宁神静气,非常怡人。
  清代木制如意的成就之一即是百宝嵌工艺的成熟应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镶如意。先来看看百宝嵌如意。百宝嵌又叫做“周制”,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法”,并且详加记载了这一技法的具体操作过程。钱泳说百宝嵌始于明末当然不准确,这种工艺古已有之,但在明清时期发展得最为成熟。
  根据笔者的了解,故宫博物院所藏如意中的一把紫檀木百宝嵌瓜果如意,即是清代中期的代表作。这件作品即是在镂雕木柄上镶嵌玉石雕成的瓜果,一套九柄,寓意天长地久。其正中间有一柄所嵌如意首为棕红色玛瑙雕成的灵芝,灵芝是延年益寿的仙草,在此作为主柄。两边依次石榴、瓜蝶、佛手、仙桃造型的四对。如意柄上皆以染牙雕叶,白玉作花,金丝为芯,用各种玉料雕成圆润的瓜果,以红珊瑚雕成的蝴蝶停落在瓜果间。寓意多子多福,一派热闹非凡的喜庆气氛。
  用百宝嵌工艺制作如意,最独特的样式当属三镶如意,也是清代宮廷所收藏如意数量最多的款式。所谓三镶即是在如意的首、中、尾三处分别镶嵌整块的玉石。用来镶嵌的玉石一般都是古玉。宫廷里收藏有许多战国的玉佩、汉代的玉璧、宋元明的玉饰,这些玉器本来就图案生动,精美绝伦,用来镶嵌在如意上,更仿佛集古往今来之灵气于一体。这就无怪乎乾隆对三镶如意爱不释手,还写了首《咏汉玉檀柄如意》来吟咏它“得一含三”的趣味:“汉玉香檀接柄长,两端仍汉玉为相。居今慕古思恒永,得一含三趣可详。荷叶缀头似芝朵,辟邪承趾足征祥。期如意岂易如意,难是屡绥万定穰。”
  并 非 视 为 权 柄
  由于帝王的喜爱,王公大臣们到处搜集古玉,嵌为如意进献邀功,皇帝赏赐大臣也往往用它。到了晚清时代,宫廷对如意的喜爱几乎到了迷信的地步。相传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她从咸安宫去往西苑,各级大臣手捧一柄三镶玉如意,自西华门起面南而立,跪迎恭送。行完礼,将这些如意交到庆典处收藏。
  玉石如意也是清代帝王贵族钟爱的种类。清代中期以后,玉料来源渠道较过去畅通许多,玉石制作的如意也渐渐多起来。宫廷制作如意,多选用质地温软、色泽姣好的白玉、青玉、黄玉、碧玉等上等玉料,精雕细琢,形态万千,其中以主要产于缅甸的翡翠制作的如意最为珍贵。
  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柄翠灵芝如意,是由一整块翡翠雕琢成一枝灵芝,翠色暗雅,质地莹润,本身已是玉中珍品。做成的如意长约47.8厘米,首宽约10.5厘米,用料如此之巨的翡翠如意在宫廷中亦属凤毛鳞角,堪称豪奢。
  而另一柄青玉凸雕龙凤灵芝式如意,首为灵芝形状,柄上雕龙凤,龙衔灵芝,凤衔牡丹,雕工流畅,风格灵动,非常精美。这柄如意尾上系着一条黄色纸签,正面书有“道光十八年五月初一日收宁寿宫交”字样,说明这柄如意曾经陈设在宁寿宫。宁寿宫是乾隆皇帝退位后居住的处所,由此可知坊间偶有将如意视为权柄的看法,当属误解,否则一位退位的帝王仍持有象征权力的器物是不合适的。
  清乾隆 剔红福禄寿海水龙纹如意。此如意装饰具备乾隆时漆雕艺术的典型特点,典雅隽秀,为清宫造办处所制御用之物。
  清早期 灵芝形随形如意
  清乾隆 白玉灵芝八鹤暗八仙如意此件如意称得上清宫造办处玉质如意之翘楚。如意尾端系以翠绿色绳编中国结,其富贵雍容之中又有古朴雅致之情趣,
  清 《雍正妃行乐图》
  清 白玉雕携琴访友纹三镶如意
  以突出所嵌之玉石为主。乾隆皇帝曾表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由此可见其对于这种发明的得意。
其他文献
回顾2013年秋拍,高价位拍品依然是这个秋季最引人眼球的所在。曾梵志、黄胄纷纷跻身亿元俱乐部,让这个秋季的艺术品市场分外热闹。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后,在阔别两季后,亿元拍品此番重现市场,无疑起到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除了高价拍品外,要说这个秋季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个个小而精的私人收藏专场。面对持续处于调整中的市场,各大拍卖公司都纷纷使出了应对之策。而力推私人收藏专场无疑成为中国嘉德、北
期刊
我的岳父,我习惯顺着我孩子那辈的称呼称呼他“姥爷”,只有我俩对谈之时,才改口“爸”或“您”。  姥爷是去年十一月过世的,享年八十八岁,旁人见我们哀伤,便安慰说“八十八,算喜丧了”。我也知道,姥爷四十几岁患脑梗,导致左半身偏瘫,不到五十就退休了,能活到八十八,不容易的,也算难得了,可是人死,总归是件坏事。说起姥爷的死因,更是让我心有不甘,他老人家本来是能够活着看到第八十九个春天的。  姥爷的遗物里有
期刊
象征吉祥,是如意自上而下、深入人心的整体意蕴。不过,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才子佳人,抑或是大户人家、平民百姓,以情感、心理暗示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眼中,究竟是要“如”什么样的“意”,却又多少有着细微区别、滋味不一。在本篇中,我们且大体以3种不同阶层为例,以图赏说话,看看同为如意,不同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明 骨雕三多小如意 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意愿。  晚清如意 犹如实物灵一般,或置于案头
期刊
众人排队抢“马”的场面着实令人意外,这股热情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让人感到温暖。那么,这枚一马当先、飞奔而来的马票能否也给颇为冷清的邮市带来一丝温暖?  缘何爱马?  虽然刚刚步入三九的京城再次迎来了寒潮的袭击,但是即便如此,凛冽的寒风和冰点的温度依然没能阻挡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如火热情。据北京集邮爱好者郭永胜介绍,他自己集邮也有二十余年,此前生肖邮票发行时他也曾在第一时间到发售点购票,但其场面似乎都没有今
期刊
如意在民间有着相当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如意的用法也有着发展演变的过程。无论是作为摆设装饰,还是拿来把玩,化器型融入日常生活是民间如意使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千百年的斗转星移之中,一声“如意”,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千千结”的凝聚,也涵尽了数不清的祥瑞祈求和美好心愿。  不 乏 实 用  有观点认为,如意最早就是一个搔痒的工具。在魏晋时候,如意相当流行,起初可能和魏晋人爱服食长生药
期刊
编者按:一把好的如意,它的“兰心蕙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看到如意的那一瞬间“合”对“眼缘”?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听听专业人士是如何评述的。  采访嘉宾:何欣(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  判断一把如意的好与不好,最为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我认为是观其整体是否令人感觉舒服。正所谓一饱眼福,我们在欣赏和把玩一件如意的时候,这个眼福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工艺与造型。  现
期刊
作家程乃珊曾经在描述女子发髻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当年的上海女人,不论贵如宋氏三姐妹还是公馆人家的夫人太太、写字间先生的太太、石库门弄堂的师母,下至讲规矩人家的保姆,都是留发髻的。百多年来的上海女人发髻,与现今时髦女人的发髻,一样无异,基本上分桃子髻或如意髻(如意髻因酷似一个横写的S,故被海派地称为横S头),如意髻或者因为手势较难,现在梳的不多!”  或许,这款呈“S”形状的发髻,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名
期刊
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如意自然也是夺人眼球的珍宝。我们在拍场上究竟能看到哪些如意奇珍?它们有着怎样的市场行情?笔者对近10年来于各大知名拍卖公司大型拍卖会上成交的如意进行了简要梳理,对于喜爱如意的藏家,希望这些数据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材质缤纷 玉为大宗  从近10年成交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428件如意拍品(本文数据仅来源于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等一些知
期刊
或许,现在的年轻一代中,对于如意这样一把小玩意儿,大部分人既无太多认知,也无甚特殊的感情。真要问起来,多半也是停留在好看、装饰、讨个好彩头的理解层面上罢了。如意能做什么用?倘若把这样一个问题放到“奇葩”辈出的微博上,相信得到譬如“拿来砸核桃”这样的回答也不是不可能。  尽管我们现在还常常将“事事如意”、“顺心如意”这样的吉利话挂在嘴边,但不得不承认,带有具象的器物——如意早已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
期刊
文物保护成两会热点  去年两会期间,文物保护仍是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在提案中频繁出现。2013年文物遗产被毁坏的事例时有发生,比如引起广泛关注的广州先秦古墓遭强挖一事,即反映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冲突。所以,如何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传统文化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付诸实践,千万不应为了经济数字而断送城市的未来。  纸制品收藏正当其时  2013年2月,全国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