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老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创设自学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指导预习让学生受益匪浅。高中更强调学习主动性,课前预习是必要的。预习要学的知识,既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又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久而久之,自学能力自然提高。但预习不是随便翻翻书,而是要认真阅读课本,对书中的关键词句尽可能仔细品味,并不时地提出问题。哪些内容是有疑问的,哪些内容是难理解的,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是带着问题听老师的课。目标明确的听课总能更多地解决问题,同时还会思考出新的问题,这样在不断的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带领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自主学习,贵在独立性,但学法指导却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这样坚持训练,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在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二、鼓励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教轻学,加班加点,实施题海战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广泛存在。久而久之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
   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突发奇想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不失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也可以用生动的表演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其他文献
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和练笔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神”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小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小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不能为练而练,关键是在于结合文本找到课内小练笔的切人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让学生
期刊
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搜集写作素材,汲取材料。要让引导他们学会分类梳理:既能根据话题或题目收集、归纳多个素材,又能从一则材料中生发、概括出若干话题或主题。  比如,学习了《兰亭集序》,可从指导学生从以下话题(主题)积累梳理写作素材:  1、生命永恒。“死生亦大矣”。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中。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
期刊
前段时间上了《触摸春天》一课,感受颇多。《触摸春天》这是个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备课时,我反复品读,文中那个能拢住蝴蝶的盲女孩安静,一遍遍地感动着我。可我的学生,那些刚刚十岁的孩子们,他们能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吗?我陷入了沉思。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想,最好的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引领。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用语言文字的魅力
期刊
问题的意义及提出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便是一种书面的表达和交际。但是,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却在渐渐地走入一种困境,学生“望文生畏”、“望文止步”,出于逃避和应付的心理,文章要么空洞无物,要么抄袭他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语文的交际性便很难实现。为此,我们进行了“循序自主作文”实验,试图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探寻可行的路子,以求大面积提高作文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阅读,既要钻进去读,又要跳出来读。   一篇文章,精读,即“熟读精思”,追根溯源,该咬的咬,该嚼的嚼,细细品味,心领神会,即所谓“钻进去”。但人脑不比电脑,不能过目不忘,人脑也不是简单的记忆,还要创新,单单精读是远不够的,泛读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精读,是解剖麻雀;泛读,是漫天撒网。泛读,相对“精读”而言,即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从文本中走出来,所谓“跳出来”。   要
期刊
每当上阅读课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课桌上,只是摆着一本书,既没有本子,也没有笔,更有甚者,有的同学干脆只用一只手按着书,另一只手还在干别的事情。这样阅读,只是文字从眼前过一遍而已,可谓水过地皮湿,收效是非常低微。这样下去,即使时间再长,又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呢?为了改变这种阅读习惯,要学生养成有效的阅读习惯,我思索了很久,决定采取措施,尝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期刊
学讲课堂模式已经在全徐州得到迅速的推广,各地围绕学讲课堂模式开展各种研讨、实践探索都得到几乎一致的肯定。用一种模板去建构另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学习形式,如果创新的教学方式适合自己,那这种模板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模板不会被复制。   “学讲方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
期刊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求知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讲《扁鹊见蔡桓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中考语文命题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语文复习模式呈现多格化的趋势,但总的来说,仍属于考练和讲析相结合的流线型思路。面对这种命题思路,复习中常常出现的讲得精、练得多但收效甚微的状况,导致广大师生陷入困惑的境地。2016年中考即将来临,新的《考试大纲》表明今年语文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又将出现变化,对此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采取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作文,也要先得有“米”。尤其是写景作文,需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好景物。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只有从人体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观察去发现和感知,抓住景物特征,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一、抓住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   不同的时候,景物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所变化。让学生观
期刊